第54章 柴宗訓急忙把兩趙姐妹拉倒符太後麵前之商討敵情二)

字數:2986   加入書籤

A+A-


    柴宗訓急忙把兩趙姐妹拉到符太後麵前之商討敵情二)
    柴宗訓剛隨符太後議定勤王事宜,腳步未歇便轉身往外走,連內侍遞來的茶水都擺了擺手:“李伴伴,快隨我去偏殿!”
    趕到偏殿時,趙玉燕正攥著半塊沒吃完的桂花糕坐立難安,趙玉娥則時不時踮腳望向殿外,見柴宗訓進來,兩人同時起身行禮。“小官家,可是淮南戰事有了對策?”趙玉燕聲音裏藏著急切。
    柴宗訓一把拉住兩人手腕,語氣急促:“事態緊急,跟我去見太後!你們昨日在府中聽聞的‘二十萬援軍’,或許藏著關鍵線索!”不等姐妹倆細問,便拽著她們往勤政殿快步走去。
    殿內符太後正對著輿圖出神,見柴宗訓帶兩個趙家女眷進來,眉頭微蹙:“宗訓,這是……”
    “太後,她們是趙匡胤的妹妹趙玉燕、趙玉娥,昨日我在趙府,正是聽她們提及援軍增兵之事!”柴宗訓將兩人推至殿前,“她們或許知道趙家私下的謀劃!”
    趙玉娥性子先怯了三分,趙玉燕卻強撐著鎮定屈膝:“太後明鑒,我姐妹並非有意窺探軍機,隻是前日聽府中將領閑聊,說援軍從十萬加至二十萬,還說‘南邊的動靜正好趁勢’,當時隻當是隨口之言,今日聽聞聯軍來犯,才覺心驚。”
    符太後眼神一凜:“‘趁勢’?趁什麽勢?”
    “他們沒明說,但提過‘洪州’二字!”趙玉燕猛地想起細節,“還說‘吳昌文的戰船比預想中快’,當時我不解其意,如今想來,怕是早已知曉南漢出兵的消息!”
    韓通剛擬完勤王詔返回,聞言臉色驟變:“洪州正是聯軍會盟之地!吳昌文更是南漢的招討使!這絕非巧合!”
    柴宗訓攥緊拳頭:“太後,趙匡胤既早知聯軍動向,卻按兵不動,還暗自增兵,其心難測!玉燕姐姐還說,趙家近日常有外地將領秘密入府,怕是在勾結舊部!”
    符太後指尖重重敲擊禦座扶手,沉吟片刻:“玉燕,你若能再想起更多細節,或是助哀家傳信給趙府中可靠之人,便是大功一件。”
    趙玉燕咬了咬唇:“我曾見兄長書房藏著一封封火漆信件,落款多是‘楚州’‘泗州’等地,那些地方正是禁軍屯兵之處!我還能試著聯係府中老管家,他是先帝舊人,對大周忠心耿耿。”
    韓通立刻接話:“楚州、泗州扼守淮河南岸,若被趙匡胤掌控,等於斷了壽州的後路!小官家此舉,真是挖出了關鍵!”
    柴宗訓望著兩姐妹,語氣懇切:“如今大周危難,還望你們能助一臂之力。”趙玉燕與趙玉娥對視一眼,齊聲應道:“我姐妹願為大周盡綿薄之力!”
    窗外風聲更烈,勤政殿內,一場關乎後周存亡的暗戰,已隨著兩趙姐妹的證詞,悄然拉開了新的序幕。
    與此同時,潞州城外的禁軍大營中,篝火正映著趙匡胤棱角分明的臉龐。他身著玄色鎧甲,指尖摩挲著腰間佩劍的劍柄,目光落在案上的輿圖上——潞州至汴梁的路線被紅筆圈了三道,而淮南壽州的位置,卻隻淡淡點了個墨點。
    “將軍,汴梁來的密信。”侍衛低眉順眼地遞上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封口烙印正是趙府專屬的“趙”字紋章。
    趙匡胤拆開信函,掃過幾行字跡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身旁的趙普湊上前:“將軍,可是京中動靜?”
    “符太後下了勤王詔,還把玉燕、玉娥姐妹召去了勤政殿。”趙匡胤將信函湊到篝火上點燃,灰燼隨風飄落在帳外,“柴宗訓倒是比我想的更敏銳些,竟從援軍的事查到了洪州。”
    “那咱們需不需要調整部署?”趙普有些擔憂,“楚州、泗州的將領雖已暗中歸附,但勤王詔一到,涇州、河中府的那些老將怕是真會領兵前來。”
    趙匡胤抬手打斷他,指向輿圖上潞州西側的山地:“先顧眼前。北漢的三萬騎兵昨日已過沁水,離潞州不足百裏,這才是咱們的‘正事’。”他頓了頓,聲音沉了幾分,“傳令下去,明日一早,石守信帶五萬兵馬出西營,佯裝迎擊北漢騎兵;高懷德領三萬兵馬抄後路,斷他們的糧草;我親率十萬主力坐鎮中軍,隻待北漢兵入甕。”
    “可淮南那邊……”趙普仍有顧慮,“劉仁贍若真死守壽州,聯軍一時攻不下,等勤王軍趕到,咱們怕是會陷入被動。”
    “被動?”趙匡胤冷笑一聲,從懷中掏出另一封密信,扔給趙普,“你看看這個。南漢的吳昌文早已收了我的好處,聯軍攻壽州不過是做做樣子,真正要動手的,是濠州那邊的吳越兵。等揚州告急,符太後自然會哭著求我回師。”
    正說著,帳外傳來馬蹄聲,一名斥候翻身下馬,高聲稟報道:“將軍!北漢先鋒軍已在潞州西二十裏紮營,主將派使者來問,何時約戰!”
    趙匡胤眼中精光一閃,猛地起身:“告訴北漢使者,明日午時,我在沁水西岸候他!”待斥候退下,他看向趙普,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潞州這一仗必須打得漂亮,既要讓京中知道我‘忙於禦敵’,又要讓那些老將看看,這大周的兵權,該由誰來執掌。”
    趙普會意,躬身領命:“屬下這就去傳令諸將!”
    帳簾落下,趙匡胤獨自站在輿圖前,伸手按住汴梁的位置,指尖緩緩劃過。他想起柴宗訓那張尚帶稚氣卻異常堅定的臉,又想起妹妹們在信中提及的“半塊桂花糕”,嘴角的笑意漸漸斂去。“柴宗訓,別怪我心狠,”他低聲自語,“這天下,本就該屬於能者。”
    帳外,晚風卷著沙塵掠過營壘,吹動了帥旗上的“趙”字。遠處的沁水岸邊,北漢軍營的燈火與禁軍大營的篝火遙遙相對,一場蓄意已久的廝殺,正悄然醞釀。而汴梁城中那道稚嫩的身影,尚不知自己引為關鍵的“勤王計”,早已被潞州的這雙眼睛,看得通透。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