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南唐紫宸殿密議三)

字數:2147   加入書籤

A+A-


    南唐紫宸殿密議續)
    李煜聽完林仁肇的奏報,剛要開口,階下忽有一人出列——是新任右拾遺張洎,他雖資曆尚淺,卻素來以洞察時勢聞名,此刻躬身叩首,聲音清亮:“陛下,臣有一言,願剖心陳之。”
    李煜抬手示意他起身:“張卿但說無妨。”
    “陛下前幾日問,後周為何甘冒‘引狼入室’之嫌,與遼、北漢結盟——臣反複推演,那根本不是柴主與符太後的本意,而是給趙匡胤下的一盤死棋!”張洎目光掃過眾臣,“後周禁軍盡在趙匡胤手中,他麾下義社兄弟分掌京畿要地,柴主年幼,符太後深居宮中,若不借遼、北漢的聲勢牽製趙匡胤,恐怕早已被他架空。這‘結盟’是假,‘借力’是真,是後周在絕境裏的緩兵之計啊!”
    他上前一步,語氣愈發急切:“如今這天下局勢,表麵是諸國並立,實則韁繩全攥在開封——柴主母子是名正言順的君,趙匡胤是手握利刃的臣,遼與北漢不過是被借來的風。這盤棋怎麽走,終究是符太後、柴主說了不算,趙匡胤說了才算!他若想奪權,便會借‘抗遼’之名調兵,趁機掌控全國兵權;他若想穩坐,便會逼柴主對諸國動武,借戰事削除異己。”
    張洎忽然提高聲音:“陛下忘了嗎?柴榮南征時,趙匡胤是先鋒!壽州城下,他縱容士兵劫掠民宅,淮河沿岸的百姓,多少人被擄為仆役,多少人家破人亡!那是柴榮在世時,他尚敢如此;若讓他奪權成功,以其狠戾心性,定會舉全國之力南征——從開封發兵,可走淮水、過長江、取宣州、圍金陵,四路並進,南唐根本無險可守!”
    馮延巳皺眉插話:“可南唐與後周有世仇,淮南十四州的血仇……”
    “世仇能當飯吃?能擋得住趙匡胤的鐵甲?”張洎厲聲反問,轉而對著李煜深深一揖,“陛下,我們幫後周,不是為了謝柴榮的恩,是為了保南唐的命!給足柴氏麵子,放下舊怨,助他們穩住朝局、剪除趙匡胤及其黨羽的節度使,這是‘止損’!等後周度過危機,我們再去汴梁要回淮南舊地,要歲幣補償,難道柴主會不應?這是‘謀利’!”
    他頓了頓,語氣陡然沉重:“臣懇請陛下三思——若今日我們見死不救,讓趙匡胤得了天下,南唐遲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可若是我們幫後周扛過這一關,他日南唐若遇危難,至少有柴氏欠的人情在!我們現在幫後周,就是幫未來的自己啊! ”
    李煜的指尖猛地攥緊了案頭的玉如意,指節泛白。案上青瓷盞裏的茶水早已涼透,氤氳的水汽消散在燭火跳動的光影中,恰如他此刻紛亂的心緒。
    林仁肇昨日遞上的軍報還攤在一旁,“壽州圍困三月,城中糧秣將盡,然我軍精銳亦隻剩兩萬,恐難久持”的字句刺得他眼疼。徐鉉晨間入宮稟報的府庫境況更如重石壓心——“各州糧草調運受阻,金陵府庫餘糧僅夠支撐半年”。張洎的話像一把鋒利的錐子,刺破了他刻意維持的安穩表象,將亂世生存的殘酷赤裸裸擺在眼前。
    淮河沿岸百姓的哭訴忽然在耳畔回響。去年南巡途經濠州,老婦拽著他的車駕,哭著訴說兒子被後周士兵擄走、田宅被燒的慘狀,那淚水混著泥土的模樣,與張洎描述的趙匡胤劫掠場景重疊在一起。他素來念及生民疾苦,可若為報舊仇放任趙匡胤奪權,將來金陵城破,南唐的百姓又將遭遇何等劫難?
    張洎見狀,趁熱打鐵道:“眼下壽州被我軍圍困,柴主在開封已是內外交困,趙匡胤正等著看後周‘力竭而亡’。陛下隻需下一道旨意,令前線將軍打開壽州西側的缺口,放城中後周軍撤走,給柴氏留一口氣——既不讓趙匡胤有‘清君側’的借口,又能向柴主示好,這步棋走活了,南唐才能在亂世裏多一分生機!”
    殿內一片寂靜,隻有燭火劈啪作響,偶爾濺起的火星落在金磚上,轉瞬即逝。眾臣或垂首沉思,或麵露憂色,無人再發一語。
    李煜望著張洎懇切的眼神,又想起林仁肇鬢邊的霜色、徐鉉緊鎖的眉頭,想起宮牆之外百姓的生計。那些零碎的記憶與張洎的剖析交織纏繞,像一張逐漸收緊的網,將他心中的猶疑一點點擠出去。
    許久,他緩緩鬆開手,玉如意上留下幾道深深的指痕。眸中最後一絲迷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決絕與沉重的光亮。他抬起頭,目光掃過階下屏息等候的群臣,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傳朕旨意……”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