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符祥瑞:行,暫緩進軍,一、防賊人名義調兵前去守護邊疆
字數:1862 加入書籤
符祥瑞:行,暫緩進軍
符祥瑞送走前往學府的柴宗訓,轉身便帶著符琳往政事堂走。廊下的秋風比清晨更烈些,卷起她素色裙擺,卻吹不散眉宇間的沉凝。剛踏入政事堂,等候在此的幾位大臣便齊齊起身,目光裏滿是期待與焦灼——昨夜關於是否即刻對遼布防的爭論,至今仍懸而未決。
“諸位不必多禮。”符祥瑞抬手示意眾人落座,自己則走到案前,指尖輕輕拂過鋪展的輿圖,目光落在渝關與幽州交界的紅線上,“昨夜議了半宿,今日我已拿定主意:進軍遼境之事,暫緩。”
話音剛落,政事堂內便起了些細微的騷動。戶部尚書周明遠率先起身,拱手道:“太後,遼軍在幽州增兵三萬,耶律璟又剛得了燕雲十六州的賦稅,此時暫緩,豈不是給了他養精蓄銳的機會?”
“周大人所言非虛,但眼下更要緊的,是防‘內賊’。”符祥瑞抬眸,聲音陡然沉了幾分,“昨夜符琳查得,汴梁殘餘宋軍與江南叛軍暗通消息,正四處散播‘太後欲棄邊疆、保中原’的謠言,妄圖以‘護疆’之名,誘騙渝關守軍調防。”
她將一份密報推到案前,紙上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叛軍與守軍將領的往來書信。“他們算準了咱們剛滅大宋、軍心未穩,想借調兵之機奪取渝關——一旦關隘失守,遼軍便可長驅直入,到那時,咱們才是真的腹背受敵。”
兵部尚書李從善眉頭緊鎖,接過密報翻看片刻,沉聲道:“那依太後之意,該如何應對?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叛軍挑撥離間。”
“第一步,傳我密令,嚴令渝關守軍‘無太後手諭,任何人不得調動一兵一卒’。”符祥瑞的指尖在輿圖上重重一點,“派殿前司都虞候趙承業領兵五千,星夜前往渝關,一是協助守軍加固城防,二是暗中核查將領動向,若有通敵者,先斬後奏。”
“第二步,徹查汴梁流言。”她轉向禦史大夫王彥,“命你麾下禦史分頭巡查汴梁街巷,凡散播謠言者,即刻收押;再貼出告示,言明朝廷‘暫守邊疆、先清內患’的緣由,讓百姓知曉,咱們不是棄疆,是為了更穩地守疆。”
符琳在一旁補充道:“另外,江南叛軍的糧草多從海路運來,可命沿海各州加強巡檢,截斷他們的補給線。隻要斷了糧,叛軍撐不了多久,也沒法再與遼軍勾連。”
眾人聽著這一連串部署,原本的焦灼漸漸褪去。周明遠再次拱手,語氣裏多了幾分信服:“太後深謀遠慮,是臣思慮不周了。如此一來,既防了內賊調兵,又能穩住邊疆,待清了叛軍,再圖遼境也不遲。”
符祥瑞微微頷首,目光重新落回輿圖。她知道,暫緩進軍隻是權宜之計,耶律璟的背叛、燕雲十六州的失地,這些賬遲早要算。但此刻,她必須先穩住這風雨飄搖的後周——隻有守住了內部,才能有底氣與遼軍抗衡。
“還有一事。”她忽然想起柴宗訓昨夜的淚水,聲音柔和了些許,“賑濟汴梁災民的糧草,明日起加倍撥付。百姓安,軍心才能安;軍心安,咱們才能守住這江山。”
大臣們齊齊應下,躬身告退。政事堂內漸漸安靜下來,符琳走到符祥瑞身邊,看著她眼底的疲憊,輕聲道:“姐姐,這樣安排,既防了內賊,又顧了百姓,訓兒若是知道,定會放心不少。”
符祥瑞望著窗外的陽光,想起柴宗訓說的那個“無戰”的夢,嘴角勾起一抹淺淡的笑意:“是啊,等清了內患,穩了邊疆,總有一天,能讓他的夢成真。”
隻是她心裏清楚,這條路還很長。此刻的暫緩,是為了將來更有力地前行;此刻的防備,是為了將來能真正放下刀劍,讓後周的百姓,再也不用受戰火之苦。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