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柴宗訓自己跑出來,詢問鐵匠鋪。鐵匠鋪老漢:出去!

字數:5602   加入書籤

A+A-


    第385章 稚子潛蹤訪匠鋪 赤心問俗觸塵音
    紫宸殿外的石階還殘留著晨露的濕意,林阿夏正躬身與禁軍統領交代證據匣的看管事宜,轉身時卻發現方才還攥著木槍站在身側的柴宗訓沒了蹤影。蘇眉瞬間變了臉色,手按在腰間短刀上,聲音壓得極低:“將軍,陛下不見了!”
    林阿夏心頭一緊,目光掃過宮門前往來的侍從,指尖無意識地掐緊了袖口——方才從馬車上下來時,柴宗訓還湊在她耳邊小聲問“鐵匠鋪的爺爺會不會還在打鐵”,當時她隻當是孩子隨口念叨,沒曾想這孩子竟真的趁人不備跑了。“別聲張,”她迅速穩住心神,對蘇眉使了個眼色,“你帶兩個心腹去西街方向找,我去東街的鐵匠鋪,陛下肯定是記掛著之前的事,偷偷去了那裏。”
    此時的柴宗訓正攥著衣襟,在青石板路上跑得氣喘籲籲。方才在皇宮大門外,他聽見林阿夏跟蘇眉說“鐵匠鋪的證詞還需確認細節”,瞬間想起前日在鋪子裏,老工匠擦著汗說“這劣質槍要是送往前線,咱們村裏的壯丁怕是都要埋在戰場上”——那聲音裏的無奈像根細針,紮在他心裏總也不安穩。他雖是後周的帝王,卻從未真正見過民間的日子,老工匠孫子說“要打斧頭讓村裏人有飯吃”的模樣,還有林姐姐說的“百姓安才算家國安”,像團暖火似的燒著他的心思,讓他忍不住想再去鐵匠鋪看看,想問問那些揮著鐵錘的人,日子到底過得好不好。
    街角的風卷著鐵屑的味道撲麵而來,柴宗訓放慢腳步,扶著牆喘了口氣。不遠處的鐵匠鋪依舊冒著黑煙,風箱“呼嗒呼嗒”的聲響隔了半條街都能聽見,比前日來的時候更急促些。他理了理被風吹亂的衣領,攥緊手裏的木槍,一步步朝鋪子裏挪去——他記得林姐姐說過“皇家身份在外要收斂”,便故意把衣擺往上提了提,遮住腰間繡著龍紋的玉帶,隻露出半塊刻著“後周”二字的木槍頭。
    剛踏進鋪門口,一股熱浪就裹著火星湧過來,把他燙得往後縮了縮。鋪子裏的景象比前日更忙碌:三個光著膀子的大漢正圍著鐵砧打鐵,汗水順著脊梁往下淌,在陽光下泛著油光,落在燒紅的鐵塊上,“滋啦”一聲就化成了白煙;牆角的風箱旁,老工匠正弓著背拉繩,每拉一下,胸膛就跟著起伏一次,花白的胡子上沾著黑灰,隨著呼吸輕輕顫動;他的孫子——那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正踮著腳往爐子裏添木炭,小臉被熏得黑乎乎的,隻有眼睛亮得像兩顆黑琉璃珠。
    “叮!叮!叮!”鐵錘砸在鐵砧上的聲音震得柴宗訓耳朵發疼,他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聽見身後傳來一聲粗喝:“站住!出去!”
    柴宗訓嚇得一激靈,手裏的木槍“啪嗒”一聲掉在地上。他轉過身,看見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大漢正叉著腰盯著自己,那人的胳膊比他的腿還粗,手上的老繭厚得能看見裂紋,掌心還沾著幾塊暗紅的鐵渣——正是前日在鋪子裏嗬斥戶部官員的那個鐵匠。
    “王大哥,別嚇到孩子。”一旁添木炭的小男孩聽見動靜,趕緊跑過來,扯了扯大漢的衣角,又彎腰撿起地上的木槍,遞還給柴宗訓,“小弟弟,你怎麽又來了?這裏到處都是火星子,很危險的,趕緊出去哦,別妨礙我們工作好不好?”
    柴宗訓接過木槍,指尖碰到男孩溫熱的手心,才慢慢穩住心神。他抬頭看向絡腮胡大漢,小聲解釋:“我、我是來看之前說的那批槍……打造好了嗎?”
    “哪有那麽快?”大漢的語氣緩和了些,但還是皺著眉,伸手把柴宗訓往門外推了推,“這幾天戶部催得緊,天天派人來盯著,我們從天亮打到天黑,也才打了三十多杆。你個小娃娃家,別在這裏添亂,趕緊回你家去。”
    “我不是來添亂的。”柴宗訓往後退了半步,躲開大漢的手,目光掃過鋪子裏堆著的半成品槍頭——那些槍頭果然像林姐姐說的那樣,薄得能看見透光,邊緣還帶著沒打磨幹淨的毛刺。他想起前日在府裏掰彎的甲片,心裏忽然一陣發緊,又看向老工匠,聲音比剛才更輕了些:“爺爺,你們……別累著了。”
    老工匠剛停下風箱,正用袖子擦汗,聽見這話,愣了愣,隨即笑了,露出嘴裏缺了的兩顆牙:“不累,不累,多打一杆槍,就能多掙兩個銅板,家裏的老婆子和孫兒就能多買兩個饅頭。”他說著,又指了指爐子裏燒紅的鐵塊,“隻是這鐵料太差,打出來的槍怕是不經用,要是真送往前線……”
    話沒說完,老工匠就輕輕歎了口氣,彎腰繼續拉風箱。柴宗訓看著他佝僂的背影,想起自己在宮裏每餐都有魚有肉,想起母後的梳妝台上擺著的金簪玉鐲,心裏忽然像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似的,悶悶的。他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鼓起勇氣,抬頭看向在場的鐵匠們,聲音帶著孩童特有的稚嫩,卻格外認真:“我想問你們,現在百姓安居嗎?樂業嗎?大家能不能吃得起飯,有沒有學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話一出,鋪子裏的打鐵聲忽然停了。絡腮胡大漢手裏的鐵錘懸在半空,老工匠的風箱也忘了拉,連小男孩都停下了添木炭的動作,所有人都看著柴宗訓,眼神裏滿是驚訝。
    過了好一會兒,老工匠才放下風箱,慢慢走過來,蹲在柴宗訓麵前,仔細打量著他——這孩子穿著一身綢緞衣裳,雖刻意遮住了玉帶,但領口露出的金線刺繡,還有那柄刻著字的木槍,都透著不一般的身份。老工匠的眼神慢慢變了,從驚訝變成了鄭重,他伸手摸了摸柴宗訓的頭,聲音沙啞:“小郎君,你問的這些事,可不是一句話能說清的啊。”
    “我想知道。”柴宗訓仰起頭,眼睛裏滿是執拗,“林姐姐說,士兵拿著好槍是為了守護百姓,要是百姓過得不好,那守護還有什麽用?”
    老工匠愣了愣,隨即苦笑了一聲,指著鋪外的街道:“你看街對麵的那家麵館,上個月還開著門,這個月就關了——老板的兒子被征去當兵,家裏沒了勞力,隻能回鄉下種地。再往南走,有個李秀才,去年還在巷口開了個蒙學,教村裏的孩子讀書,可今年春天鬧了場旱災,地裏的莊稼都枯死了,家家戶戶都吃不飽飯,誰還有錢送孩子去讀書?”
    他又指了指自己的孫子,聲音裏帶著幾分無奈:“我這孫兒,今年才八歲,本該在學堂裏認字數數,可現在隻能跟著我在鋪子裏添木炭、遞工具。不是我們不想讓他讀書,是實在沒錢——去年冬天買了兩鬥米,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現在能顧著不餓肚子,就已經不錯了。”
    柴宗訓聽得眼睛發酸,他低頭看著自己的木槍,忽然想起宮裏的藏書閣——那裏有滿滿一屋子的書,還有專門的先生教他讀書寫字,可民間的孩子,卻連認字數數的機會都沒有。他又想起前日在府裏看到的軍糧——那些摻了沙土的米,要是給這些工匠們吃,他們怎麽有力氣打鐵?
    “那……百姓就沒有吃飽飯的時候嗎?”柴宗訓的聲音有些發顫。
    “有啊。”絡腮胡大漢放下鐵錘,走過來,蹲在老工匠身邊,語氣裏帶著幾分懷念,“先帝在位的時候,減免了三年的賦稅,還派人修了水渠,那年的莊稼長得比往年都好,家家戶戶的糧缸都裝得滿滿的。我娘說,那時候街麵上的饅頭鋪都排著隊,孩子們還能拿著銅板去買糖吃。”他頓了頓,又歎了口氣,“可這兩年不一樣了,又是征糧又是征兵,上個月還有官差來村裏催繳‘軍餉錢’,有戶人家實在拿不出,被官差把家裏的鍋都砸了。”
    柴宗訓攥緊了木槍,指節都泛了白。他想起林姐姐說的“戶部貪墨軍需”,想起那些一碰就碎的甲片、薄如紙片的槍頭,忽然明白過來——原來官員們省下的銀子,是從百姓的糧缸裏、孩子的書本裏搶來的;而那些送往前線的劣質兵器,不僅會讓士兵送命,還會讓更多的百姓失去親人,失去家園。
    “小郎君,你問這些做什麽?”小男孩拉了拉柴宗訓的袖子,小聲問,“你是想幫我們嗎?”
    柴宗訓抬起頭,看著小男孩清澈的眼睛,又看向老工匠和絡腮胡大漢,用力點頭:“嗯!我會幫你們的。我會讓戶部的人給你們送好鐵料,讓你們打結實的槍,打能種地的斧頭;我還會讓先生們開蒙學,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讀書;我會讓百姓們都能吃飽飯,不會再有人因為沒錢而餓肚子。”
    他說得認真,小臉上滿是堅定,像極了前日在府裏說“要造霸王槍守疆土”的模樣。老工匠看著他,忽然紅了眼眶,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爺爺等著那一天。隻是小郎君,你要記住,百姓要的不是金簪玉鐲,也不是好聽的話,是能填飽肚子的糧食,是能遮風擋雨的房子,是孩子能讀書、大人能安穩幹活的日子。”
    “我記住了。”柴宗訓用力點頭,把老工匠的話牢牢記在心裏。
    就在這時,鋪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蘇眉的聲音緊接著響起:“陛下!您在這裏嗎?”
    柴宗訓愣了愣,剛要答應,就被老工匠捂住了嘴。老工匠對他搖了搖頭,又對絡腮胡大漢使了個眼色,大漢立刻起身,走到門口,對蘇眉笑道:“這位娘子,你們在找什麽?我們鋪子裏都是打鐵的,沒見過什麽小郎君啊。”
    蘇眉皺著眉,目光掃過鋪子裏,看見角落裏的柴宗訓,剛要上前,就被老工匠攔住了:“娘子,這孩子是我遠房親戚家的,來城裏走親戚,好奇來鋪子裏看看。你們要是找他,我這就讓他跟你們走,隻是還請你們別為難他——他還小,不懂事,要是衝撞了什麽人,我替他賠罪。”
    蘇眉看著老工匠懇切的眼神,又看了看柴宗訓,心裏明白過來——這些工匠是怕暴露陛下的身份,引來麻煩。她放緩語氣,對老工匠拱了拱手:“多謝老丈體諒,我們隻是擔心孩子的安危,沒有別的意思。既然找到了,我們這就帶他走。”
    柴宗訓知道不能再停留,他彎腰撿起地上的木槍,又對老工匠和小男孩鞠了一躬:“爺爺,小弟弟,我走了。等我把事情辦好,就來看你們,看你們打最結實的斧頭和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工匠點了點頭,沒說話,隻是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小男孩則跑到柴宗訓身邊,塞給他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小弟弟,這個給你吃,路上餓了可以墊墊肚子。你一定要記得回來啊。”
    柴宗訓接過紅薯,揣進懷裏,跟著蘇眉往外走。走到鋪門口時,他忽然停下腳步,轉過身,對著鋪子裏的工匠們大聲說:“我叫柴宗訓,是後周的皇帝。我向你們保證,一定會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說完,他才轉身,跟著蘇眉快步離開。鋪子裏的工匠們愣在原地,好一會兒,絡腮胡大漢才撓了撓頭,對老工匠說:“掌櫃的,那孩子……真的是陛下?”
    老工匠看著柴宗訓遠去的方向,慢慢點了點頭,眼角的皺紋裏滲出淚水:“是陛下。咱們後周的陛下,是個心裏裝著百姓的好孩子啊。”
    風箱又“呼嗒呼嗒”地響了起來,鐵錘砸在鐵砧上的聲音重新響起,隻是這一次,那聲音裏少了幾分無奈,多了幾分期待。老工匠拉著風箱,看著爐子裏跳動的火苗,心裏默默念著:陛下,老臣等著那一天,等著百姓們能吃飽飯、孩子能讀書的那一天。
    而此時的柴宗訓,正攥著懷裏的烤紅薯,跟著蘇眉往皇宮的方向走。紅薯的熱氣透過衣襟,暖得他心口發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心裏的想法——待會兒見了母後,一定要把在鐵匠鋪看到的、聽到的都告訴她,一定要阻止伐唐之戰,一定要讓那些貪墨的官員受到懲罰,一定要讓後周的百姓都能過上安穩日子。
    他低頭看了看手裏的木槍,又摸了摸懷裏的烤紅薯,腳步比來時更穩了些。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落在他的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像一道小小的、卻格外堅定的屏障,守護著他心裏那個關於“百姓安居”的願望。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