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符太後:諸位愛卿,哀家想問。吳越結局怎麽處理?
字數:7082 加入書籤
符太後議事:處置遼與後蜀之策
洛陽宮的朝會比往日早了半個時辰,鎏金銅爐裏的龍涎香換了新的,煙氣順著殿頂的藻井緩緩攀升,卻壓不住滿殿文武百官眉宇間的振奮——昨日午後,雁門關解圍的捷報已快馬傳回,連帶北漢擊退遼軍、後蜀遣使求和的消息,像一陣春風吹遍了京都。
符太後依舊端坐於鳳座,朱紅朝服上的金線在晨光裏泛著柔光,腰間那枚柴榮遺留的玉璧被她握在掌心,指尖的溫度讓玉璧多了幾分暖意。柴宗訓坐在龍椅上,比往日挺直了些腰背,小手不再攥著扶手,而是輕輕放在膝上——他昨夜聽李德全念了雁門關的捷報,知道守關的李將軍平安無事,連帶著上朝時的眼神都亮了幾分。
“雁門關解圍,北漢退敵,諸位愛卿連日操勞,辛苦了。”符太後的聲音清亮,目光掃過殿中列立的官員,“郭崇將軍已派人傳回書信,後蜀主孟昶派來的求和使者,此刻已在宮門外候著,隻等哀家與陛下旨意。今日召諸位前來,便是要議一議——這遼與後蜀的結局,該怎麽處理?”
話音剛落,殿前都點檢趙彥徽便出列躬身,甲胄上的銅扣碰撞出清脆的聲響:“太後!臣以為,遼與後蜀狼子野心,遼常年襲擾我北疆,擄我邊民;後蜀占著兩川富庶之地,卻對我朝陽奉陰違,此番雖遣使求和,不過是因北漢牽製遼軍、我朝兵鋒逼近劍門才被迫服軟,絕不能輕饒!依臣之見,當拒後蜀求和,同時命大軍北上,聯合北漢夾擊遼軍,先破遼之邊境,再揮師南下取後蜀,將兩地納入後周版圖,以絕後患!”
他話音剛落,馬步軍都虞候韓通立刻附和:“趙將軍所言極是!遼乃北方巨患,若不重創,北疆永無寧日;後蜀雖偏安西南,卻藏有精兵,若今日輕易放過,他日遼與後蜀勾結,南北夾擊,我朝將腹背受敵。臣請太後下旨,臣願率軍北上,定將遼軍逐出邊境,再助趙將軍拿下後蜀!”
兩人皆是武將,語氣鏗鏘,滿殿官員聽得心潮澎湃,不少武將紛紛頷首,低聲讚同。符太後卻未立刻表態,隻是看向一旁的樞密使魏仁浦:“魏樞密使,你怎麽看?”
魏仁浦上前一步,手持象牙笏板,語氣沉穩:“太後,臣以為,趙將軍與韓將軍的擔憂不無道理,但雙線用兵需三思。如今雁門關剛解,我軍雖勝,將士已疲,需時日休整;北漢雖與我朝聯手抗遼,但其野心不小,若我軍主力北上,北漢是否會趁機擴張,尚未可知。更重要的是,後蜀地勢險要,劍門天險易守難攻,強行南下恐傷亡慘重,而遼軍騎兵機動性強,若久戰不下,恐陷我軍於兩難之境。”
他頓了頓,又道:“後蜀遣使求和,遼軍也因北漢襲擾暫時撤退,此乃天賜喘息之機。不如先應後蜀求和,提苛刻條件以製之;對遼則暫守北疆,與北漢約定互不攻伐,集中精力整頓內政、囤積糧草,待國力更盛,再分而圖之,方為穩妥。”
“苛刻條件?”戶部尚書周載皺了皺眉,出列道,“魏樞密使所言在理,隻是何為苛刻條件?後蜀盛產蜀錦、鹽鐵、糧米,若要他們年年進貢,倒是能充實我朝國庫。但孟昶若不肯應允,豈不是又要再起戰事?”
符太後指尖輕輕摩挲著玉璧,目光落在殿外的晨光裏,似在思索。柴宗訓悄悄抬眼,看了看母後,又看了看眾臣,小聲道:“母後,李將軍說,遼兵在雁門關外搶了好多百姓的東西,後蜀也在邊境搶過糧食,他們是不是該把搶的東西還回來?還要保證以後再也不打後周的地方。”
殿中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小皇帝身上。符太後心中一暖,伸手摸了摸柴宗訓的頭,柔聲道:“陛下說得是,傷了我後周的百姓、搶了我朝的財物,歸還與賠罪是必須的。”她轉而看向眾臣,語氣多了幾分決斷,“哀家以為,魏樞密使的‘暫歇兵戈’與趙將軍的‘彰顯威嚴’可兼顧。後蜀既來求和,遼雖退去卻未服軟,需分而處置——對後蜀提三樁條件,若應允便準其求和;對遼則加強北疆防務,再派使者與其交涉,令其歸還邊民與財物,若不從,再議出兵不遲。”
“請太後明示,對後蜀的三樁條件是哪三樁?”魏仁浦躬身問道。
符太後站起身,走到殿中,聲音擲地有聲:“第一樁,割地。後蜀需將利州、興州兩地割讓給我後周。此兩地乃後蜀東北門戶,控扼嘉陵江與棧道,拿下這兩地,既能阻斷後蜀北上之路,又能保護我朝秦州、鳳州的安全,杜絕其日後襲擾。”
眾臣聞言,紛紛點頭。利州、興州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後蜀失去兩地,便如同斷了北上的臂膀,再也無法威脅後周西南邊境,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樁,賠罪。”符太後繼續道,“孟昶需派太子孟玄喆來洛陽為質,留在東宮伴駕讀書。同時需獻上黃金兩萬兩、蜀錦兩千匹、糧米十萬石,以補償北疆與西南邊境百姓的損失,犒勞守關將士。此外,後蜀需每年向我朝進貢,貢品按其兩川賦稅的三成繳納,直至十五年期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成賦稅?”周載眼睛一亮,連忙道,“太後英明!後蜀兩川富庶,三成賦稅足以充實我朝戶部,屆時無論是修繕北疆城防,還是囤積軍糧,都多了幾分底氣。太子為質,更能牢牢牽製孟昶,使其不敢再生異心!”
符太後微微頷首,目光轉向趙彥徽:“第三樁,通商。後蜀需開放成都、梓州等重鎮的互市,允許我朝商人入蜀貿易,且不得征收重稅;同時需將蜀地的鹽鐵開采權分出三成給我朝,由兩國共同經營,所得利潤按四六分成,我朝得六,後蜀得四。”
這第三樁條件一出,殿中頓時一片讚歎。通商既能獲取蜀地資源,又能通過貿易滲透後蜀經濟,比單純的武力壓製更顯長遠。趙彥徽也躬身道:“太後深謀遠慮,臣佩服!這三樁條件,既懲罰了後蜀的挑釁之舉,又避免了戰事擴大,還能為我朝謀得實利,可謂萬全之策!至於遼,臣願率軍加強雁門關、瓦橋關的防務,再配合使者交涉,定不讓遼軍再輕易南下!”
符太後微微一笑,看向李德全:“李德全,傳哀家旨意,宣後蜀使者進殿。”
“奴才遵旨!”李德全躬身退下,不多時,便引著一位身穿紫色錦袍的中年男子走進殿來。那男子正是後蜀使者,名叫李昊,是孟昶的親信大臣,素有“蜀中文膽”之稱。他一進殿,便立刻跪倒在地,行三叩九拜之禮,聲音帶著幾分恭敬:“後蜀使者李昊,叩見大後周太後,叩見大後周陛下。吾主孟昶自知往日多有冒犯,特遣臣前來請罪求和,望太後與陛下開恩,寬恕後蜀之過。”
符太後坐在鳳座上,語氣平淡:“李使者,你家君主既知請罪,那哀家便問你,我後周提出三樁條件,你家君主可願應允?”
李昊連忙抬頭:“請太後明示,臣定如實傳回成都。”
符太後便將割地、賠罪、通商三樁條件一一說出,每說一樁,李昊的臉色便白一分。待聽到“派太子孟玄喆入洛為質”與“分出三成鹽鐵開采權”時,他的手忍不住微微顫抖——這兩樁條件,無疑是讓後蜀失去核心利益與未來保障,孟昶怕是難以接受。
“太後,”李昊定了定神,小心翼翼道,“割地與進貢之事,臣想必能勸吾主應允。隻是……太子乃後蜀儲君,離鄉入質,恐動搖國本;鹽鐵乃蜀地命脈,分出三成開采權,恐影響民生。能否請太後通融,改派其他宗室子弟為質,鹽鐵分成也改為五五,吾主也願多獻珍寶,以表誠意?”
“通融?”符太後冷笑一聲,聲音陡然轉厲,“你家君主當初縱容兵士在秦州搶糧時,怎麽沒想過通融?遼兵襲擾雁門關,你家君主隔岸觀火、意圖趁虛而入時,怎麽沒想過通融?如今兵臨城下才求和,倒想起要國本、要民生了?”
她頓了頓,目光如刀,掃過李昊:“哀家的條件,一字不改。孟昶若應允,五日後便讓孟玄喆啟程來洛;若不應,便讓他整頓兵馬,等著我後周大軍南下劍門!趙將軍,你說,我朝大軍何時能抵達成都?”
趙彥徽上前一步,高聲道:“回太後,臣已命人整頓西南兵馬,若孟昶不應,臣五日內便可率軍出發,不出兩月,定能兵臨成都城下!”
李昊聽得渾身一顫,再也不敢多言,連忙叩首道:“臣……臣明白了!臣定將太後的旨意如實傳回成都,勸吾主應允條件,絕不敢有半分延誤!”
“很好。”符太後語氣稍緩,“李德全,將李使者帶下去,好生安置。五日後,哀家要聽到孟昶的答複。至於遼,魏樞密使,你可即刻擬一封國書,派使者前往遼都上京,令其歸還北疆被擄邊民與財物,若十日之內不答複,便命韓將軍率軍北上,襲擾遼之雲州、朔州,以作回應。”
“臣遵旨!”魏仁浦與韓通一同躬身應道。
眾臣各司其職,一一領命,殿中的氣氛漸漸輕鬆起來。柴宗訓看著母後有條不紊地安排諸事,小臉上滿是敬佩,忍不住道:“母後,等遼把百姓送回來,我能不能去雁門關看看?還要讓孟玄喆跟我一起讀書,教他不要像後蜀兵那樣搶東西。”
符太後笑著點頭:“當然可以。待北疆安穩,陛下便可去雁門關慰問百姓;孟玄喆來了,陛下也能教他明白事理,這也是件好事。”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臣,語氣帶著幾分感慨,“柴榮在位時,便想平定遼與後蜀,消除南北隱患,隻是天不假年。如今哀家雖一介婦人,卻也不敢辜負他的遺願。此次處置遼與後蜀,並非隻為懲戒,更是為日後一統天下鋪路。待後蜀臣服、遼不敢南下,南唐、吳越便不足為懼,柴榮的遺誌,總有一日會實現。”
眾臣聞言,紛紛躬身行禮,齊聲道:“臣等定輔佐太後與陛下,完成先帝遺誌,一統天下!”
五日後,後蜀使者李昊再次進殿,帶來了孟昶的答複——全盤應允後周的三樁條件。孟玄喆已啟程前往洛陽,預計七日後抵達,割讓的利州、興州也已安排官員交接,貢品與鹽鐵開采權的相關事宜,也派專人跟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日,遼的答複也傳回洛陽——雖不願歸還全部邊民與財物,但承諾今後不再襲擾後周北疆,並願送回半數被擄邊民,賠償糧食五千石,以換取邊境和平。符太後雖未完全滿意,但考慮到北疆不宜久戰,便準了遼的請求,命韓將軍暫停備戰,繼續加強邊境防務。
消息傳出,洛陽百姓紛紛湧上街頭,歡呼雀躍。雁門關解圍、後蜀臣服、遼暫退北疆的消息,讓後周的威望更盛,也讓百姓們對未來多了幾分期待。
七日後,孟玄喆如期抵達洛陽。他身穿白色儒衫,麵容俊朗,卻難掩眉宇間的局促,在宮門外等候召見時,雙手緊緊攥著衣角。符太後派了魏仁浦與周載前往,將孟玄喆接入東宮安置。
次日早朝,孟玄喆身著朝服,隨李昊一同進殿,跪倒在地,行三叩九拜之禮,聲音帶著幾分怯意:“後蜀太子孟玄喆,叩見太後,叩見陛下。吾父孟昶願臣服後周,玄喆特來為質,望太後與陛下收留。”
符太後坐在鳳座上,看著階下的孟玄喆,語氣平淡:“孟玄喆,你既來為質,便需遵守我後周的規矩,在東宮與陛下一同讀書習禮,不得有任何逾矩之舉。若你安分守己,日後哀家自會讓你回蜀;若你心懷異心,休怪哀家無情。”
“玄喆不敢!”孟玄喆連忙叩首,“玄喆定當遵守規矩,好好讀書,絕不敢有半分異心!”
符太後命李德全將孟玄喆帶往東宮,交由東宮官管教,又看向李昊:“孟昶能信守承諾,哀家很滿意。你可回複孟昶,隻要後蜀始終臣服,我朝絕不會輕易動兵,兩川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李昊躬身謝恩:“臣替吾主與兩川百姓,謝太後恩典!”
待李昊退下,殿中文武百官紛紛向符太後道賀。周載上前奏道:“太後,後蜀的第一批貢品已運抵洛陽,共計黃金兩萬兩、蜀錦兩千匹、糧米十萬石,還有珍珠、翡翠等珍寶若幹。利州、興州的交接也已完成,郭崇將軍已派重兵駐守兩地。”
“好。”符太後點頭道,“即刻派人將糧米與半數蜀錦運往北疆,犒勞守關將士與受災百姓。另外,從貢品中拿出五千兩黃金,用於修繕雁門關與劍門附近的城防,剩下的歸入國庫,以備不時之需。”
“臣遵旨!”周載應道。
韓通也上前奏道:“太後,遼已送回半數邊民,糧食也已運抵北疆。臣已命人加強雁門關、瓦橋關的城防,又派探子潛入遼境,監視遼軍動向,北疆暫無大礙。”
“很好。”符太後露出笑容,“如此一來,遼與後蜀之事便算暫告一段落。接下來,哀家要議的,便是雁門關的守將李筠。李筠率軍守住雁門關,擊退遼軍,立下大功,當予以重賞。魏樞密使,你看該如何封賞?”
魏仁浦躬身道:“太後,李筠將軍驍勇善戰,治軍嚴明。依臣之見,可封李筠為‘雁門關節度使’,總領北疆防務,同時賞賜白銀兩千兩、綢緞千匹,以資鼓勵。”
“雁門關節度使?”符太後沉吟片刻,“李筠忠勇可靠,確實堪當此任。北疆乃重中之重,需給他足夠的兵權與糧草,讓他能安心守邊。周尚書,北疆的糧草供應,需優先保障,不可延誤。”
“臣遵旨!臣已讓人製定北疆糧草供應計劃,每月按時運送,絕無延誤!”周載躬身應道。
朝會結束後,符太後帶著柴宗訓來到禦花園。此時已是暮春,園中的牡丹開得正豔,五彩斑斕,香氣襲人。柴宗訓拉著母後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著,忽然道:“母後,孟玄喆來了,我能不能教他玩蹴鞠?還要問他蜀地有沒有好玩的東西。”
符太後笑著點頭:“是啊。等孟玄喆熟悉了東宮的規矩,陛下便可與他一同玩耍、讀書。蜀地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日後若有機會,陛下也能去蜀地看看。”
柴宗訓眼睛一亮,用力點頭:“嗯!我還要跟李將軍學騎馬,以後去雁門關,保護那裏的百姓!”
符太後看著兒子稚嫩的臉龐,心中滿是欣慰。她抬頭望向遠方,陽光灑在她的臉上,帶著幾分溫暖。遼與後蜀之事的解決,讓後周消除了南北兩麵的緊急威脅,向統一天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接下來,還有南唐、吳越……前路或許還有許多艱難險阻,但她知道,隻要她與大臣們同心協力,與柴宗訓一同成長,柴榮的遺誌,總有一日會實現。
遠處傳來禁軍操練的呐喊聲,整齊有力,如同後周蓬勃的生機。符太後握緊了手中的玉璧,目光堅定——她會守住柴榮留下的江山,會看著柴宗訓成為一代明君,會讓後周的旗幟,插遍天下的每一寸土地。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