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秋風送爽驗成果,網絡同心擴新域

字數:2770   加入書籤

A+A-


    兩界山的秋風染黃了靈草區的邊緣,耐凍靈草結出飽滿的種子,沙靈草的葉片泛著金紅,守護林的枝頭掛滿了成熟的果實,空氣中飄著豐收的清香。地脈小衛士同盟的孩子們正忙著整理“護脈網絡秋季成果核驗報告”——報告裏收錄了8個村莊的地脈數據、技術骨幹研發的新工具、以及跨村互助的成效統計,這是按網絡公約約定,每季度必須完成的成果複盤,也是為後續擴展新區域做準備。
    王小樹翻著報告,指著“地脈數據對比表”興奮地說:“你看!8個村莊的地脈靈氣濃度平均達到13.8,比上季度高了0.3;靈草成活率97,創了網絡成立以來的新高!尤其是清塘村,自從上次抗洪後,地脈一直很穩定,靈氣還漲了0.5,說明咱們的應急處理和後續養護都沒問題!”他身旁的隊員指著“新工具應用反饋”補充:“技術骨幹研發的‘多地形測靈儀’,在青山村山地)、綠野村平原)、清塘村濕地)試用都很成功,檢測精度比之前提高了15,大家都反饋很好用!”
    銀飾女孩則在繪製“護脈網絡新域擴展圖”,圖上標注了待考察的3個區域:西部的“石林穀”以岩石地脈為主)、東部的“稻禾鄉”平原農耕區地脈)、南部的“蘆葦蕩”濕地與水域交織地脈)。“這三個區域之前都傳訊谘詢過護脈問題,”她一邊畫一邊說,“比如石林穀的地脈靈氣波動大,稻禾鄉的地脈因過度耕種肥力下降,蘆葦蕩則有水域靈草枯萎的問題,咱們得先派考察隊去摸清情況,再決定是否吸納他們加入網絡。”
    “數據記錄隊”的孩子們則準備了“區域考察清單”,清單包括“地脈類型、主要護脈植物、現存問題、村民護脈基礎、加入意願”等項目,還附了“地脈檢測操作指南”——詳細說明如何用多地形測靈儀、土壤檢測儀等工具收集數據。“考察時要把每個區域的情況摸透,”隊長拿著清單說,“比如石林穀,要重點檢測岩石縫隙的靈氣流通情況;稻禾鄉則要測土壤肥力和農藥殘留,這些數據對後續製定護脈方案很重要。”
    蘇清寒端著一盤烤靈果走進來,分給孩子們:“考察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尤其是安全防護——石林穀多陡峭岩石,蘆葦蕩有沼澤,一定要帶好防滑工具和急救包。另外,考察時不僅要收集數據,還要和當地村民多溝通,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製定出適合他們的護脈方案。”
    墨淵此時拿著一份“考察隊分組計劃”走來,計劃將孩子們分成3組,每組搭配1名技術骨幹和1名有對應地形經驗的村莊代表:第一組去石林穀,搭配黑石村代表擅長岩石區地脈);第二組去稻禾鄉,搭配青岩村代表擅長土壤改良);第三組去蘆葦蕩,搭配清塘村代表擅長濕地護脈)。“這樣分組能發揮各自優勢,”他指著計劃說,“比如去石林穀,黑石村代表能快速判斷岩石地脈的問題;去稻禾鄉,青岩村代表能指導土壤檢測,提高考察效率。”
    孩子們接過分組計劃,立刻開始準備。王小樹帶領的石林穀考察隊,攜帶了岩石縫隙疏通工具、便攜式測靈儀,還有黑石村提供的“岩石地脈問題診斷手冊”;銀飾女孩帶領的稻禾鄉考察隊,準備了土壤檢測儀、靈草灰用於土壤改良試驗)、青岩村的“農耕區地脈養護指南”;“數據記錄隊”隊長帶領的蘆葦蕩考察隊,則帶上了防水測靈儀、水域靈草樣本、清塘村的“濕地水質檢測方法”。
    考察隊出發後,第一站抵達石林穀。這裏的岩石陡峭林立,地脈節點多藏在岩石縫隙中。黑石村代表蹲在一塊岩石旁,用測靈儀檢測:“靈氣濃度隻有11.8,比正常水平低了2個單位,縫隙裏肯定有堵塞物!”孩子們跟著用細鐵棍疏通縫隙,果然掏出不少泥沙和枯枝。疏通後再次檢測,靈氣濃度立刻上升到12.5。石林穀的村長激動地說:“我們之前一直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現在終於找到了!要是能加入護脈網絡,跟著大家學護脈技術,就再也不用愁地脈不穩定了!”
    第二站稻禾鄉,這裏的田野裏種滿了莊稼,卻有不少地塊的莊稼長勢稀疏。青岩村代表用土壤檢測儀檢測後,皺起眉頭:“土壤肥力隻有2.0,還含有少量農藥殘留,這是導致地脈靈氣下降、莊稼長勢差的主要原因!”銀飾女孩立刻取出靈草灰,撒在一小塊試驗田:“這是腐熟的靈草灰,能補充肥力還能降解殘留,咱們試試效果,要是好,以後就能在全村推廣。”稻禾鄉的村民們圍著試驗田,眼中滿是期待:“要是真能行,我們也想加入網絡,學好護脈技術,讓地脈好起來,莊稼也長得好!”
    第三站蘆葦蕩,這裏的水域靈草有不少已經枯萎,水麵上還漂浮著雜物。清塘村代表用水質檢測儀測量:“水質裏的營養物質超標,導致靈草瘋長後枯萎,還堵塞了地脈節點!”考察隊指導村民打撈雜物,再用淨化靈液改善水質。幾天後,枯萎的靈草旁冒出了新芽,蘆葦蕩的村長握著考察隊的手說:“謝謝你們幫我們找到解決辦法!我們願意加入護脈網絡,和大家一起守護濕地地脈!”
    考察隊返回兩界山後,孩子們立刻整理考察報告,在“護脈網絡新域擴展圖”上標注出三個區域的加入意願均為“強烈願意”),還附上了詳細的地脈數據和初步護脈方案。在隨後的護脈網絡核心會議上,8個村莊的代表一致同意吸納石林穀、稻禾鄉、蘆葦蕩加入網絡,並安排了對應的幫扶村:石林穀對接黑石村,稻禾鄉對接青岩村,蘆葦蕩對接清塘村。
    當晚,護世盟的議事壇裏,孩子們將考察成果和新村莊的資料補充到《小衛士實戰手冊》的“網絡擴展”章節。蘇清寒與墨淵看著擴展後的“護脈網絡圖譜”,欣慰地說:“你們用考察摸清了新區域的地脈情況,用專業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讓護脈網絡又擴展了三個新域。未來,會有更多區域加入,這份同心護脈的力量,會讓修真界的地脈永遠穩固,山河永遠安寧。”
    月光灑在兩界山,靈草區的種子在夜色中靜靜沉睡,守護燈的光芒與手冊上的字跡交相輝映,訴說著護脈網絡擴新域的故事。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與智慧,會繼續傳遞,讓更多地脈常青,直到地脈永存,盛世無疆。
    本章完。
    喜歡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請大家收藏:()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