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夏木繁蔭傳新技,網絡同心育護脈

字數:2975   加入書籤

A+A-


    兩界山的盛夏,靈草區的綠苗已長成齊腰高的植株,葉片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守護林的枝葉濃密如傘,投下大片陰涼,偶爾有蟬鳴從林間傳來。地脈小衛士同盟的孩子們正忙著布置“護脈網絡夏季培訓營”的現場——議事壇裏擺著整齊的木桌,桌上放著新印製的《濕地地脈抗洪案例》手冊,牆角的架子上陳列著改良版測靈儀、臨時排水管道等實操工具,一切都為即將到來的培訓做足準備。
    王小樹拿著“培訓營日程表”,逐一核對細節:“第一天安排‘濕地應急案例解析’,請清塘村和碧水村的代表主講,分享抗洪經驗;第二天是‘多地形工具實操課’,教大家製作適合山地、平原、濕地的專用監測工具;第三天是‘護脈知識競賽’,檢驗大家的學習成果。”他指著日程表上的“實操課”部分,對身旁的隊員說:“實操課一定要多準備材料,比如製作臨時排水管道的竹管、改良測靈儀的靈蠱卵,讓每個學員都能親手操作,這樣才能真正學會。”
    銀飾女孩則在整理“學員手冊”,手冊裏除了案例資料和工具製作步驟,還貼心地加入了“常見問題答疑”板塊——比如“濕地排水時如何避免傷到地脈節點”“山地測靈儀如何應對岩石幹擾”,每個問題下麵都配了圖文解答。“手冊要做得便攜,”她一邊裝訂一邊說,“比如把工具製作步驟畫成連環畫,即使不識字的學員,看著圖也能跟著做,這樣才能讓所有村莊都受益。”
    “數據記錄隊”的孩子們搭建了“實操展示台”,台上按地形分區擺放著不同的工具和模型:山地分區有岩石縫隙疏通工具和靈草種植模型,平原分區有土壤改良樣本和灌溉工具,濕地分區則有水位調控模型和排水管道樣品。“每個分區都安排了講解員,”隊長介紹道,“比如濕地分區由清塘村的代表講解,他們有親身經曆,能把操作要點講得更清楚,學員們有疑問也能及時解答。”
    蘇清寒端著一盆冰鎮靈草飲走進來,分給忙碌的孩子們:“夏天培訓容易犯困,準備點清涼的靈草飲,讓大家聽課更有精神。這次培訓還有個重要任務,就是選拔‘護脈技術骨幹’——從每個村莊選23人,組成‘技術研發小組’,以後一起研發更實用的護脈工具和方法。”
    墨淵此時拿著一份“技術骨幹選拔標準”初稿走來,標準包括“實操能力40)”“創新思維30)”“分享意願30)”三個維度。“選拔時可以通過‘實操考核’和‘創意提案’兩部分進行,”他指著標準說,“比如讓學員現場製作一件護脈工具,考核實操能力;再讓他們提出一個護脈技術改進想法,考察創新思維。像青岩村的小石頭,之前改良過測土儀,就很符合骨幹的要求。”
    孩子們接過分選拔標準,立刻圍在一起討論。銀飾女孩指著“創新思維”部分,眼睛一亮:“我們可以讓學員提交‘創意提案表’,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不管是工具改良還是方法創新,隻要有可行性,都能參與評選。這樣不僅能選拔骨幹,還能收集到更多好點子,完善咱們的護脈技術。”王小樹則補充:“技術骨幹選出後,要給他們頒發‘骨幹證書’,還可以讓他們參與下一次的培訓授課,讓好的經驗和技術能更快傳遞出去。”
    培訓營開營當天,8個村莊的學員陸續抵達。清塘村的代表一到,就被圍上來的學員圍住,大家紛紛詢問濕地抗洪的細節:“當時水位漲得那麽快,你們是怎麽快速確定地脈節點位置的?”“臨時排水管道搭建需要多久?”清塘村的代表耐心解答,還拿出手機裏的現場照片,直觀地展示應急處理過程。
    “濕地應急案例解析”課上,碧水村的村長結合自己村的水域護脈經驗,補充道:“濕地和湖泊的水位調控有相似之處,但濕地更脆弱,排水時一定要控製速度,每天下降不超過半尺,不然容易導致土壤幹裂,反而傷害地脈。”他還現場演示了如何用簡易水位計監測排水速度,學員們看得認真,不時記著筆記。
    實操課上,學員們分組動手製作工具。在濕地分區,清塘村的代表教大家製作臨時排水管道:“選直徑三寸的竹管,每隔一尺鑽一個排水孔,孔要斜著鑽,這樣水能順著孔流出,還不會讓泥沙堵塞管道。”學員們跟著步驟,拿著鋸子鋸竹管、用鑽子鑽孔,雖然手上沾了木屑,卻都興致勃勃。有位綠野村的學員,還在管道外側纏上了一層靈草繩,提議道:“這樣能增加管道的韌性,還能防止竹管被水泡爛,用得更久!”這個創新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銀飾女孩立刻把它記錄下來,打算後續納入工具製作標準。
    培訓營最後一天的“護脈知識競賽”格外熱鬧。競賽題目涵蓋案例分析、工具使用、應急處理等多個方麵,學員們搶答積極。在“案例分析”環節,青山村的學員準確回答出“山地地脈靈氣下降的三種可能原因”,贏得了陣陣掌聲;在“實操問答”環節,黑石村的學員詳細講解了“岩石縫隙疏通工具的使用技巧”,獲得了最高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競賽結束後,開始選拔“護脈技術骨幹”。經過實操考核和創意提案評選,最終從8個村莊選出了18名骨幹。當孩子們為骨幹們頒發證書時,小石頭激動地說:“以後我會更努力研發新工具,把好的方法分享給更多村莊,和大家一起守護地脈!”
    閉營儀式上,王小樹總結道:“這次培訓營,我們不僅學到了實用的護脈技術,還選拔出了優秀的技術骨幹。未來,‘技術研發小組’會定期交流,研發更多好用的工具和方法;我們也會每季度舉辦一次培訓,讓護脈網絡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守護的地脈越來越廣!”
    當晚,護世盟的議事壇裏,孩子們將培訓營的資料整理成“護脈網絡技術檔案”,補充到《小衛士實戰手冊》的“技術研發”章節。檔案裏收錄了學員的創意提案、工具製作改進方案、技術骨幹名單,還有培訓營的現場照片。蘇清寒與墨淵看著檔案,欣慰地說:“你們用培訓營搭建了技術交流的平台,讓護脈網絡不僅能互助解困,還能共同進步。相信未來,這個網絡會成為修真界地脈守護的核心力量,讓每一寸地脈都得到精心嗬護。”
    月光灑在兩界山,靈草區的植株在夜色中靜靜生長,守護林的蟬鳴漸漸輕柔。守護燈的光芒與手冊上的字跡交相輝映,訴說著護脈網絡傳技育骨幹的故事。這份承載著智慧與傳承的守護事業,會繼續傳遞,讓更多地脈常青,直到地脈永存,盛世無疆。
    本章完。
    喜歡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請大家收藏:()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