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蕭條

字數:6467   加入書籤

A+A-


    1930年3月,美利堅合眾國。
    北美大陸的春風沒能帶來暖意,隻卷起了失業線旁人群衣角的塵埃和絕望。
    繼去年十月那場席卷一切的金融風暴後,所謂的“複蘇”跡象如同泡沫般接連破裂。
    胡佛總統在公開場合依然重複著“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但報紙上觸目驚心的數據和街頭日益洶湧的失業潮,卻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
    全美失業人數已突破350萬大關,對於一個人口約1.2億的國家而言,這意味著近8%的勞動力被拋入了絕望的深淵。
    福利製度?
    在那個年代,這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失去工作,往往就意味著直接滑向生存線的邊緣。
    股市的崩盤讓無數家庭的財富化為烏有,而緊隨其後的失業浪潮,則徹底擊碎了許多人賴以生存的基礎。
    店鋪被打砸,超市被搶劫,盜竊和暴力事件在各大城市急劇攀升,社會秩序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1930年3月6日,全美一百二十五萬失業工人走上街頭,舉行了規模空前的示威遊行。
    憤怒的聲浪震撼著這個自詡為“希望之地”的國度。
    ——————————————
    然而,在這片彌漫著恐慌與絕望的土地上,一絲微弱的、來自遙遠東方的信號,開始透過重重迷霧,隱約閃爍。
    早在1929年11月底,當大多數美國人還天真地相信這場“黑天鵝”事件會很快過去時。
    由張漢欽秘密控製的白山黑水基金會,便開始通過其影響力網絡——包括合眾國際社、《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和《洛杉磯時報》等主流媒體——持續刊登著關於“中國東北”招募技術工人的廣告。
    起初,這些廣告混雜在各類破產公告和失業新聞中,並未引起太多注意。
    對於許多仍懷有“美國例外”幻夢的人來說,遠渡重洋去往一個陌生的東方之地,無異於天方夜譚。
    ————————————
    然而,時間進入1930年3月,冰冷的現實碾碎了最後的幻想。
    當儲蓄耗盡、求職無門、甚至連最基本的尊嚴,都在排隊領取稀疏湯水的長龍中消磨殆盡時。
    那些曾經被忽視的廣告詞——“穩定工作”、“優厚薪酬”、“安家保障”、“建設新家園”——開始散發出難以抗拒的誘惑力。
    它們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宣傳,而是漂浮在絕望海洋上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
    這一切能夠順利進行,背後是白山黑水基金會卓有成效的“華盛頓布局”。
    張漢欽深諳在這個世界上,規則往往由強者製定,或者,由懂得如何與強者交易的人所利用。
    基金會麾下的說客們,攜帶著從華爾街股市崩盤前精準撤離的巨大資本,轉化而成的“政治現金”,遊走於華府權力的核心圈。
    從對現狀憂心忡忡的胡佛總統及其內閣成員,到在股災中損失慘重、急於尋找新出路的國會兩黨議員,再到那些與各大財團關係密切的智庫領袖。
    一條隱形的“綠燈通道”被迅速打通。
    對於許多麵臨選舉壓力和自身財務困境的政客而言,一個能夠“輸出失業壓力”、緩解社會矛盾的海外項目,無疑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更何況還能為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政治現金回報。
    因此,這項看似敏感的海外招聘計劃,在官方層麵竟意外地沒有遇到太多阻力。
    合法性在美金的潤滑下變得“暢通無阻”。
    ————————————
    一九三零年三月,美國“汽車城”底特律。
    寒風卷著廢紙和塵土在空曠的街道上打轉。
    曾經的工業轟鳴早已沉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死氣沉沉的寂靜,間或被饑餓的咳嗽聲或孩童的啼哭打破。
    兩個身影相互攙扶著,在布滿碎玻璃的街道上蹣跚而行。
    那是喬治和萊尼。
    喬治個子精悍,眼神裏還殘存著一絲機警和掙紮,但深陷的眼窩和瘦削的臉頰昭示著長期的營養不良。
    萊尼則身材高大得有些笨拙,破舊的衣裳緊緊裹在他骨架寬大的身上,顯得空蕩蕩的。
    他的臉上帶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天真和迷茫,隻會緊緊跟著喬治,像一頭迷失方向的巨熊。
    “喬治,我餓……”萊尼低聲嘟囔著,聲音有氣無力。
    “我知道,萊尼,我知道。再堅持一下,我們會找到點吃的。”
    喬治拍了拍萊尼粗壯的手臂,語氣帶著疲憊的安撫。
    他自己也饑腸轆轆,前胸貼後背。
    他們原本是懷揣著“美國夢”的流動農業工人,夢想著攢錢買一小塊地,過上自給自足的日子。
    但經濟崩潰像洪水般衝垮了一切,他們失去了最後一份臨時工作,徹底身無分文。
    街角聚集著一大群人,排成了一條蜿蜒曲折、幾乎看不到頭的長隊。
    隊伍裏的人們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眼神麻木。
    與街上那些行將就木的流浪漢不同,這支隊伍兩側有人在維持秩序,偶爾還能看到有人分發著某種食物。
    “看,喬治!是發吃的嗎?感謝上帝!”
    萊尼渾濁的眼睛裏瞬間迸發出光彩,拉著喬治就要往前衝。
    “慢點,萊尼!別擠!”
    喬治趕緊拉住他,心中也升起一絲希望。
    他仔細望去,維持秩序的人穿著統一的製服,動作利落,分發的是一種看起來金黃油潤、類似小餡餅的食物。
    空氣中隱約飄來一絲甜香,讓他的胃部一陣劇烈抽搐。
    就在兩人猶豫著是否要加入這望不到頭的隊伍時,他們的身影引起了不遠處一個人的注意。
    ————————————————
    王慕理,白山黑水基金會北美地區的高級代表。
    他此刻正站在一輛黑色的轎車旁,冷靜地觀察著招募點的運作。
    他身著剪裁合體的深色大衣,戴著皮手套,與周圍破敗的環境格格不入。
    他的身邊,一左一右站著兩名如同鐵塔般的壯漢,穿著便裝,但銳利的眼神和鼓脹的太陽穴無聲地宣告著他們的身份——保鏢。
    若有熟知美國拳擊界的人在此,或許會驚愕地認出,這兩人曾是名噪一時的重量級拳擊冠軍。
    如今卻甘願為這位東方紳士保駕護航,世事變遷,令人唏噓。
    ————————————
    王慕理的目光掃過人群,最終停留在了喬治和萊尼身上。
    在那一大片被生活壓彎了脊梁、眼中隻剩下絕望和麻木的人群裏。
    這兩個年輕人雖然同樣窘迫,骨瘦如柴,但他們下意識挺直的腰背。
    尤其是喬治眼中那股尚未完全熄滅的、如同困獸般的求生光芒;
    以及萊尼身上那種異於常人的、帶著原始生命力的體格,顯得格外突兀。
    ——————————————
    喬治也注意到了這位氣度不凡的東方紳士和他的保鏢。
    出於底層小人物的敏感和殘存的自尊,他不想被當作企圖插隊或乞討的麻煩人物。
    他拉了拉萊尼的胳膊,低聲道:“我們走吧,萊尼,別惹麻煩。”
    兩人下意識地挺直身體,準備默默離開這個不屬於他們的地方。
    “兩位先生,請留步。”
    一個溫和但清晰的聲音響起,用的是流利的英語。
    王慕理帶著兩名保鏢,已經走到了他們麵前。
    喬治頓時緊張起來,將萊尼稍稍擋在身後:“先生,我們隻是路過,我們這就走。”
    王慕理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盡可能顯得友善的微笑:“不必緊張。我看二位似乎急需幫助。”
    他對身旁的一名保鏢示意了一下,後者立刻從隨身的皮包裏取出兩個用油紙包好的食物,遞了過來。
    誘人的香氣直往鼻子裏鑽。萊尼眼巴巴地看著,喉結上下滾動。
    喬治猶豫了一下,但強烈的饑餓感最終戰勝了警惕和自尊。“……謝謝您,先生。”
    他接過食物,將其中一個塞給早已迫不及待的萊尼。
    萊尼幾乎是一把奪過,三兩口就將那粘糯甜美、內餡飽滿的“粘豆包”吞了下去,含糊不清地喊著:“好吃!喬治,這是我吃過最好的東西!”
    喬治也小口卻迅速地吃完了,溫暖的甜意和飽腹感讓他幾乎落下淚來。
    他舔了舔嘴角,由衷地說:“謝謝,先生,這真是……太美味了。”
    若能一輩子吃到這樣的食物,該是怎樣的天堂?
    王慕理看著他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
    他並沒有再多說什麽,隻是又從保鏢那裏拿過一份折疊好的報紙,遞給了喬治。
    “如果你們正在尋找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或許可以看看這個。”
    ——————————————
    喬治疑惑地接過報紙,展開。頭版下方,是一則設計醒目的招聘廣告,標題巨大而有力:
    “遠東的機遇:中國東北誠聘技術工人與實幹家!用您的雙手,在全新的土地上建設家園,贏得尊嚴與未來!”
    報紙上,黑體的英文招聘啟事如同一聲驚雷,劈開了喬治眼前的絕望迷霧。
    萊尼湊過來,他不識字,隻是焦急地問:“喬治,上麵說什麽?是好消息嗎?”
    喬治沒有立刻回答,他的手指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目光死死盯著報紙上關於“穩定薪資”、“技能培訓”、“安家費用”、“土地許諾”的字眼。
    以及那遙遠而神秘的地名——“ ManChUria——NOrtheaSt China ”。
    就是這份看似普通的報紙,這一紙來自東方的邀請。
    讓原本注定要在貧困、歧視和絕望中掙紮,最終可能如同無數破產者一樣夢想破滅、客死街頭的喬治和萊尼。
    命運的軌跡,在這一刻,發生了誰也未曾料到的驚天逆轉!
    而東北,也將注入一股嶄新而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