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世界震撼
字數:9403 加入書籤
民國十九年,七月二十日,上午八時三十分。
奉天帥府的電訊室,第二份承載著更沉重分量與更深遠圖謀的電文,隨著發報員指尖有力的敲擊,化作無形的電波,橫跨大洋與大陸,飛向全球各國的首都、報社、外交部門與情報機構。
————————————
與電文一同傳向世界的,還有一組精心挑選、觸目驚心的照片:
日軍第19師團長川島義之中將及其八名隨從,在花園口泥濘的灘頭上,麵向東北軍鏡頭跪地乞降的恥辱瞬間;
灘頭陣地前,堆積如山、數以萬計的日軍屍體,在渾濁的海水中載沉載浮,場麵如同地獄;
數十艘日軍運輸艦和護航艦隻,在東北軍猛烈炮火下燃起衝天大火或傾覆沉沒的殘骸……
這些影像,以其無可辯駁的視覺衝擊力,為即將宣讀的電文做了最殘酷、最直接的注腳。
【注:此時已經能夠傳輸照片。
有線“傳真照相”:途徑是長途電話或電報銅線。1929年法商在中國首次試驗成功。可達上千公裏。
無線“傳真照相”:途徑是短波(3–30 MHZ)無線電,靠電離層反射。1926 年《紐約時報》首次從倫敦把國王照片用短波發到紐約。可達5~6千公裏】
————————————
告世界各國政府與人民書
主標題:中華鐵拳,碎滅日本軍國主義入侵迷夢!
——我軍遼南一戰,於花園口灘頭葬送日本陸海軍四萬七千精銳!並於鴨綠江畔、南滿沿線再殲其犯境之敵兩萬一千眾!
合計殲敵近七萬!徹底粉碎其武力擴張野心!
此乃正義對野蠻之勝利,亦為東亞和平之基石!
————————————
世界各國政府、各國人民公鑒:
自近代以來,遠東局勢屢為強權所攪動,公理屢為武力所踐踏。
今日本軍國主義集團,繼承其大陸政策之野心。
視中國之主權與領土為其禁臠,
視國際公法與人類道德如無物。
終在華夏東北,遭致其自明治維新以來最慘重之失敗!
————————————
事變之經緯,有目共睹。
日方縱容其貴族子弟行禽獸之舉,製造劉家窩棚村慘案,複又蓄意挑起事端,槍殺我執法警民。
更於七月十九日,發動有組織之襲擊,悍然開啟戰端(七一九事變)。
我東北軍民,忍無可忍,退無可退,唯有奮起自衛,予侵略者以迎頭痛擊!
————————————
是役,日軍挾其海陸優勢,妄圖重演甲午舊事,分進合擊。
然我鴨綠江守軍,據險固守,斃敵六千,鑄就鐵壁;
我南滿線將士,主動出擊,掃穴犁庭,殲寇逾萬五千;
而其主力,總計四萬七千餘眾,於遼東花園口,遭我預設之天羅地網,經我鐵血抗戰,終至全軍覆沒!
敵酋南次郎斃命,川島義中乞降,其艦船、裝備,損失殆盡。
————————————
此非尋常之軍事衝突,乃正義與野蠻之決戰!
日本軍國主義以鄰為壑、窮兵黷武之國策,已將其自身與國際社會之和平願望徹底對立。
其所謂“東亞新秩序”,實為奴役與掠奪之代名詞。
————————————
中國,曆經百年屈辱,然民族精神未曾泯滅。
今日之勝利,昭示一個明確無誤之信號:
任何企圖依靠武力征服中國、分裂中國之迷夢,均已徹底破產!
華夏山河,自此寸血寸鋼,永不容犯!
————————————
我四萬萬同胞,已用花園口之烈焰與倭寇之屍骸,向世界立下血誓:
敢有犯者,必誅其種,絕其苗裔!
————————————
同時,我們亦鄭重宣告,中國之奮鬥,非僅為一國之存亡,更是為奠定東亞乃至世界之持久和平。
一個獨立、自主、強大之中國,將是維護此地區穩定與繁榮之最可靠基石。
————————————
我們呼籲所有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愛好和平之國家,共同譴責侵略行徑。
支持中國捍衛家園之正當權利,攜手遏製一切軍國主義與擴張野心,共建以公理與正義為基礎之國際新秩序。
東北政務委員會 暨 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
民國十九年七月
————————————
電文與照片,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巨石,瞬間在全球範圍內激起滔天巨浪。
國際社會的反應,在短短數小時內,發生了驚天逆轉。
昨日還對“七一九事變”中日軍暴行保持緘默、甚至暗中盤算如何從中漁利的西方列強。
此刻麵對花園口無可辯駁的慘敗事實,迅速換上了一副“正義衛士”的麵孔。
————————————
【英國·倫敦】
唐寧街十號的氣氛凝重而微妙。
“先生們,我們之前的判斷需要徹底修正了。”
外交大臣翻閱著駐奉天領事發回的加急電報和那組驚心動魄的照片,
“日本這頭野獸,不僅沒有像他們吹噓的那樣輕易撕碎中國,反而被崩掉了滿口牙。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冒險行動已經嚴重破壞了遠東的力量平衡,這對大英帝國的利益構成了潛在威脅。”
————————————
《泰晤士報》迅速撤掉原定頭版,換上了醒目標題:
“東方睡獅的怒吼:中國東北邊防軍殲滅七萬日軍,日本擴張神話破滅!”
社論指出:
“花園口之戰的結果,徹底暴露了日本軍事實力的外強中幹,以及其決策層的瘋狂與魯莽。
這意味著,之前基於日本海軍優勢而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其前提已不複存在。
為了維護遠東乃至全球的和平,國際社會必須采取果斷行動,限製日本的海軍力量,防止其未來的冒險行為給世界帶來更大災難。”
————————————
英國政府迅速與美、法、意等國協調立場,在日內瓦提出動議,要求緊急重新審議《倫敦海軍條約》,大幅削減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和主力艦比例。
理由是日本已證明其無法負責任地使用海軍力量,且其國力無法支撐龐大的軍備競賽。
這一招“趁你病,要你命”,旨在從根本上閹割日本賴以爭霸與擴張的主要工具。
————————————
【美國·華盛頓】
國務院和軍方的反應更為複雜。
他們既為日本受挫、其在華利益壓力可能減輕而暗自欣喜,也為中國突然展現出的驚人戰鬥力而感到一絲不安。
————————————
《紐約時報》的評論充滿了“驚喜”:
“在過去二十四小時裏,遠東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逆轉。
一支被普遍低估的中國軍隊,完成了一場史詩般的防禦戰。
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民族意誌的勝利。
它宣告,中國不再是那個可以任人宰割的國度。”
許多觀察家開始重新評估中國的市場潛力和戰略價值,認為一個統一的、強大的中國,或許更符合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長期利益。
————————————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作戰部的將領們則緊盯著日軍戰艦在花園口灘頭燃燒的照片,重新評估日本聯合艦隊的真實戰鬥力。
一種觀點開始占據上風:日本陸海軍的慘敗,必然削弱其整體國力,其海軍的發展計劃也將受到牽連。
此時正是強化太平洋地區防禦、並迫使日本在海軍軍備談判中做出更大讓步的絕佳時機。
美國政府雖表態相對謹慎,但暗中支持英法在海軍條約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並開始重新審視其對日戰略。
————————————
【法國·巴黎】
凱道塞(法國外交部)的官員們長舒了一口氣。
日本在遠東的急劇擴張,一直令殖民印度支那的法國感到如芒在背。
花園口的敗績,無疑大大緩解了法國在東方的壓力。
————————————
《費加羅報》幸災樂禍地評論:
“日本軍國主義者為其傲慢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
他們的‘皇軍’神話在遼東半島的海灘上破滅了。
這給所有企圖憑借武力改變現狀的國家敲響了警鍾。”
————————————
法國政府積極響應英國的提議,主張不僅要在海軍噸位上限製日本,更應加強對日本戰略物資(如石油、廢鋼鐵)的出口管製,從經濟上扼殺其繼續戰爭的能力。
法國駐日大使甚至私下向英美同行表示:“是時候給這頭受傷的野獸戴上更緊的籠頭了。”
————————————
【德國·柏林】
威廉街(德國外交部)的態度顯得十分務實。
盡管德日之間存在一定的意識形態親近感,但奮鬥黨上台前夜的魏瑪共和國,更關注的是地緣政治的現實和商業利益。
————————————
德國的軍事顧問團曾在中國活動,他們對東北軍展現出的戰術素養和武器裝備水平感到震驚,並迅速將評估報告發回國內。
一些有遠見的外交官和工業家開始意識到:
一個擁有巨大潛力和強烈民族意識的中國市場,可能比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侵略性的日本,更能為德國工業提供廣闊天地。
德國媒體在報道時,相對客觀地描述了戰果,並開始討論日本失敗對全球力量平衡的深遠影響。
軍火商們則悄悄開始研究,如何與展現出強大購買潛力的東北方麵建立更緊密的軍火貿易關係。
————————————
【赤熊·莫斯科】
克裏姆林宮的反應最為微妙和警惕。
一方麵,日本關東軍遭受重創,直接緩解了赤熊在遠東,特別是滿洲邊境地區的軍事壓力。
但另一方麵,一個即將崛起、民族主義高漲的中國,其未來對蒙古和中亞地區的政策,同樣讓大胡子感到疑慮。
————————————
《真理報》的評論措辭謹慎,一方麵譴責日本的侵略行徑,另一方麵則強調“中國人民的勝利,是在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偉大鬥爭中取得的”。
試圖將此事納入國際變革鬥爭的敘事框架。
————————————
赤熊軍方則緊急重新評估遠東軍隊的部署,既防備日本狗急跳牆向北進攻,也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與這個新興的、強大的中國地方政權打交道。
赤熊最希望的是中日兩國長期對抗、彼此消耗,而花園口之戰無疑使這一前景變得更加光明。
————————————
【意大利·羅馬】
大光頭政府盡管與日本同屬陣營,但其反應卻充滿了機會主義色彩。
“瘋子!日本人都是瘋子!但他們也是失敗的瘋子!”
大光頭在威尼斯宮揮舞著電報,
“他們以為自己是羅馬軍團嗎?在沒有製空權保障的情況下,把幾萬人扔到敵人的灘頭上送死?”
————————————
意大利的外交表態試圖在盟國和日本之間保持平衡,但私下裏,意大利也傾向於支持限製日本海軍,因為這有助於提升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地位。
齊亞諾伯爵等外交官認為,日本的失敗證明了其戰略的愚蠢,意大利不應過於緊密地與其綁定。
————————————
除了主要大國外,世界各國輿論也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
從柏林的咖啡館到倫敦的俱樂部,從紐約的交易所到日內瓦的國際會場,人們都在談論著來自東方的這場驚天逆轉。
對日本軍隊殘忍暴行的譴責聲浪驟然升高,而對“中國勇士”的同情與讚歎則不絕於耳。
————————————
日本在國際上的形象,從一個“現代化成功的亞洲強國”,迅速跌落為一個“魯莽、殘暴且不堪一擊的軍事冒險家”。
而中國的國家形象,則從一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落後國家,一夜之間轉變為一個“蘊含無窮潛力、不可輕侮的偉大民族”。
————————————
這種國家形象的顛覆性改變,其影響是深遠且致命的。
許多中小國家開始重新考慮與日本的關係,原先迫於日本淫威而簽訂的某些不平等條約或經濟協定,其執行頓時充滿了變數。
————————————
日本駐各國大使館門前冷落車馬稀。
而中國(尤其是東北方麵)駐外機構,則突然變得門庭若市。
充滿了打探消息、試圖建立聯係的各色人等。
————————————
國際政治的殘酷與勢利,在花園口戰敗的消息傳來後,展現得淋漓盡致——
昨日還是沉默的縱容者,
今日便成了高聲的譴責者!
昨日還在盤算如何與日本分一杯羹,
今日便已謀劃如何利用日本的虛弱為自己牟利!
————————————
正如一家西方報紙毫不留情地評論道:
“東京的蠢貨們應該明白——
在國際社會的叢林裏,當你亮出獠牙卻反被獵物重創時。
周圍等待你的,絕不會是同情與援助,而是更多饑腸轆轆的掠食者!”
————————————
遠東的天,變了!
而這震驚世界的衝擊波,才剛剛開始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