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蓬勃氣象
字數:6376 加入書籤
民國十九年,八月十日,上滬,黃浦江碼頭。
晨霧尚未散盡,江麵波光粼粼,汽笛聲夾雜著碼頭工人的號子,一如既往的喧囂。
然而,這片耀眼繁華的表象之下,卻是主權殘破、社會撕裂與民族自尊的慢性失血。
而三顆曆經滄桑的心,也從這裏出發,懷著前所未有的沉重與期待,悄然登上一艘懸掛瑞士國旗的“萊茵河號”貨輪,開啟了前往“新東北”的旅程。
————————————
於右任、林森、邵力子三位老人,已脫去長衫,換上了半舊的呢料西裝,戴著禮帽,手持文明棍,儼然一副結伴北上的學者或息影商賈模樣。
雖經簡單休整,眉宇間仍帶著囚禁留下的疲憊,但更深邃的,是一種審視與求證的光芒。
他們此行,不僅是逃離虎口,奔赴新生,更肩負著一種無形的使命——
代表身後無數對南京失望、卻又對東北將信將疑的黨國元老、士林清流,去親眼看看,那張漢欽治下的“新東北”,究竟是名副其實的強國基石,還是又一個精心粉飾的割據幻影。
————————————
“漢欽少年英雄,禦侮之名響徹寰宇,然治國平天下,非僅憑血氣之勇可成。”
林森望著窗外逐漸遠去的上海外灘,聲音低沉,
“百聞終須一見。此番,我等須得看個真切。”
邵力子扶了扶眼鏡,接口道:
“子超兄所言極是。東北若能真如所言,吏治清明,實業大興,民生安樂,則華夏複興真有期矣。若不然……”
他未盡之語,充滿了憂慮。
於右任虯髯微動,目光銳利:
“且看吧!若他真能做到‘華夏山河寸土不讓’,內修政理,外禦強虜,我於右任第一個為他搖旗呐喊!若隻是虛張聲勢,哼……”
老人重重一頓手杖,表明心跡。
航行平靜無波。貨輪沿著海岸線北上,無線電靜默,唯有海風與浪濤為伴。
貼身護衛的東北特工沉默而精幹,眼神警惕,讓三老感受到了東北方麵對此次行程的極度重視與周密安排。
————————————
十四日,貨輪悄然抵靠青島港。
未有停留,旋即換乘一艘看似普通、實則經過改裝的東北方麵高速運輸船“海安”號。
一出公海,視野盡頭,一支規模不小的艦隊正列隊相迎!
為首的,正是那艘威名赫赫的巡洋艦“海圻”號,艦體修長,炮管森然。
其側是同級艦“海琛”號,以及練習艦“肇和”號,另有數艘驅逐艦、炮艇如眾星拱月般護衛左右。
共計十艘艦船,桅杆上獵獵飄揚的,是紅藍相間的東北海軍旗!
“如此陣仗……”
邵力子扶欄遠眺,聲音有些顫抖,不知是激動還是感慨。
林森微微頷首:
“看來,漢欽是真心看重我等老朽,亦是在向外界展露肌肉啊。”
於右任則朗聲一笑:
“好!有此強軍護我海疆,何愁倭寇不滅!此乃國家之幸!”
艦隊劈波斬浪,氣勢如虹。置身其間,三老心中那份因未知而產生的忐忑,漸漸被一種踏實的安全感與隱隱的自豪所取代。
————————————
八月十六日,清晨。遼東灣,營口港。
當“海安”號在威武艦隊的護衛下,緩緩切入遼東灣平靜的水域時,甲板上的三老,原本因海上顛簸而略顯疲憊的身心,被眼前豁然展開的景象,激起了一陣又一陣難以言喻的驚濤駭浪!
旭日的光芒,不再是溫和的撫慰,而是如同巨大的聚光燈,猛地打亮了這座沐浴在晨光中的現代化港口。
與上海外灘那種萬國建築雜陳、喧囂中帶著殖民混亂和曆史沉屙的景象截然不同,營口港帶給他們的第一感覺,是一種秩序井然的、充滿力量感的、近乎未來的震撼!
————————————
目之所及,巨大的防波堤如同臂膀,環抱著寬闊的港池。數公裏長的深水碼頭延展開去,並非雜亂無章,而是功能分區清晰明了:散貨區、雜貨區、油品專用碼頭。
高聳的龍門吊如同鋼鐵巨人,整齊列隊,巨大的吊臂在晨曦中劃出有力的弧線,精準地起吊著數噸乃至數十噸的貨物。
這規模,這氣象,竟讓見慣了上海灘繁華的三老,一時失語!
這哪裏是一個“北方港口”?
這分明是一座為工業巨人吞吐血脈的鋼鐵咽喉!
————————————
更令他們心驚的是那無聲卻澎湃的效率。
沒有上海碼頭常見的喧嘩、擁堵和苦力的號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機械般的精準韻律。
貨車在規劃好的線路上有序穿梭,軌道上的機車頭牽引著長長的貨列,調度塔台的信號旗和燈語清晰明確。
工人們身著統一的工裝,動作麻利而專注,整個港口像一部上了潤滑油的龐大機器,每個齒輪都咬合得恰到好處。
這種高效、這種秩序,是他們在南京治下任何地方都未曾見過的,是一種超越了他們過往認知的現代性衝擊!
————————————
而最刺激他們眼球、也最讓他們心潮澎湃的,是港內停泊的那些船隻。
除了熟悉的國內沿海貨輪,最為醒目的是多艘懸掛著星條旗的美國商船,噸位巨大,船體嶄新,正在緊張地裝卸著機器設備和大宗商品。
但真正讓於右任的虯髯微顫、讓林森扶緊了欄杆、讓邵力子下意識地扶正眼鏡的,是遠處油品碼頭上那令人瞠目結舌的景象——
一艘體量無比龐大的油輪,如同浮動的鋼鐵山脈,正緩緩離港。
那深重的吃水線,明確無誤地顯示它已滿載!
船身上巨大的“美孚”標誌,以及那從東北土地上產出的、象征著現代工業血液的石油,正被這萬噸巨輪運往海外!
“這…這石油…竟已能如此規模出口?”
邵力子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
“昔日我輩奔走呼號,欲求一滴國產油而不可得…如今…如今竟已能以此巨輪,揚威於海上?!”
林森深吸一口帶著海腥與機油混合氣息的空氣,喃喃道:
“此非止於商貿…此乃國脈之所係,國力之彰顯啊!”
於右任更是激動地以杖頓甲板,朗聲道:
“好!好一個營口港!不見租界之屈辱,但見自強之氣象!”
“有此門戶,何愁我華夏之物產不能通達四海!”
————————————
船剛靠穩,跳板放下。
一位身著深色中山裝、氣質儒雅沉穩的中年人已率數名官員在碼頭等候。
三老定睛一看,竟是曾任北洋國務總理、如今在東北任職的顧維鈞!
“三位老先生辛苦了!維鈞奉少帥之命,特在此迎候!”
顧維鈞快步上前,執禮甚恭,笑容溫煦而真誠。
“少川先生!”林森等人又驚又喜,連忙還禮。
他們沒想到,張漢欽竟派出了如此重量級且在國際上享有聲望的人物來迎接,這份尊重,讓他們心頭一暖。
————————————
寒暄過後,他引導三老踏上碼頭的堅實地麵。
腳下是平整堅固的水泥路麵,耳邊是吊機運作的轟鳴與海浪的合奏,空氣中彌漫著鋼鐵、機油和海風的味道。
顧維鈞敏銳地捕捉到了三老的震撼,適時介紹道:
“三位先生所見,正是我東北‘建設新東北’計劃之縮影。營口港區,日夜不息,不僅為我東北三千五百萬軍民輸給養、運機器,更已成為連通太平洋彼岸之重要樞紐。
少帥有言,‘港口者,非僅貨通之地,更為國威展示之窗’。”
隨著顧維鈞的介紹,三老邊走邊看。
但見貨物周轉迅捷,工人操作熟練,並無上海碼頭常見的擁堵與無序。
海關關卡手續簡便快捷,官員態度平和,與南京治下關卡胥吏的刁難索賄形成天壤之別。
尤其那些美籍船員與東北職員交流順暢,臉上並無在常南京治下港口常見的倨傲之色,反而顯得合作愉快。
美籍商隊的高級人員甚至主動向顧維鈞這邊點頭致意,臉上帶著對合作方的尊重,而非在南京常見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這一切,都無聲地訴說著此地的主權尊嚴與商業自信。
——————————
穿過整潔的港區道路,直達營口火車站。
一座嶄新、堅固、帶有濃鬱現代風格的站房映入眼簾,站牌上赫然是三個大字——“營口站”。
而軌道延伸的方向,指示牌上寫著“光複鐵路——往奉天方向”。
“光複鐵路……”林森輕聲念道,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去“南滿”之舊名,冠“光複”之新稱,其間蘊含的民族意誌,不言而喻。
————————————
站台上,一列裝飾莊重、擦拭得一塵不染的專列已靜靜等候。
機車頭鋥亮如新,車廂外觀簡潔大氣。
顧維鈞親自引導三老登上中間最為寬敞舒適的一節車廂。
車廂內,裝飾典雅而不奢靡,沙發座椅柔軟舒適,車窗明淨幾淨。
桌上已備好熱茶和東北特產的點心。
隨行的東北職員年輕幹練,態度恭敬有禮。
當專列緩緩啟動,平穩地加速,駛出營口站時,三老靠窗而坐,望著窗外迅速掠過的、充滿生機的港城景象——
規劃整齊的工人住宅區、技術學校以及正在建設的發電廠......
三老相視無言,卻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光芒——那是一種疑慮盡消,希望之火被徹底點燃的光芒!
車輪滾滾,沿著光複鐵路向北疾馳。
窗外,廣袤的遼河平原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