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振華大綱
字數:8269 加入書籤
民國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時三十分整。
東北大學“漢欽樓”禮堂,穹頂華燈盡數點亮,將內部映照得如同白晝。
金色的光芒灑在深紅色的帷幕和每一張凝神屏息的麵孔上,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實質的、混合著曆史塵埃與未來希冀的莊嚴感。
主持人顧維鈞穩步走向主席台正中的演講席。
他身著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裝,金絲眼鏡後的目光沉穩如水,麵向台下濟濟一堂的全國精英,以及二樓那些緊握相機、嚴陣以待的國際觀察員,以清晰洪亮的嗓音,兼用中英文宣告:
“諸位代表,各位來賓!國民救國會議開幕典禮,現在開始!”
“請全體起立,奏《救國進行曲》,升旗幟!”
話音落下,早已肅立在舞台一側的東北邊防軍軍樂團,奏響了雄壯昂揚的《救國進行曲》。
旋律如江河奔騰,充滿了不屈的力量與新生的希望,迥異於舊式典禮的靡靡之音或單純殺伐之氣的軍樂。
全場代表,無論年邁耆宿還是青年才俊,齊刷刷起身。
目光聚焦於主席台後方正中央緩緩升起的旗幟——依舊是那麵為人熟知的青白旗。
但在旗杆頂端,一同升起的還有此次會議的會旗:青白底上,金色的禾穗與齒輪環繞著“救國”二字,象征著各界華夏兒女共同托舉的救亡使命。
這一刻,無聲的誓言在每個人心中回蕩。
於右任虯髯微顫,林森閉目似在追憶,蔡鶴卿目光灼灼,各軍方代表挺直了胸膛,工商巨子們神色肅然,海外僑領眼含熱淚……
就連二樓記者席上的各國觀察員和記者,也下意識地放下了筆,被這莊嚴肅穆的氛圍所感染。
禮畢,顧維鈞以簡練得體的語言,逐一介紹了主席台上就座的成員。
當念到張漢欽的名字時,台下再次爆發出遠比之前更熱烈、更持久的掌聲與歡呼,聲浪幾乎要掀翻屋頂,顧維鈞不得不稍作停頓,等待這由衷的敬意自然平息。
他深知,介紹環節僅是流程,真正的核心即將到來。
————————————
八時五十分,致開幕詞。
顧維鈞聲音莊重:“下麵,有請辛亥元勳、前主席譚延闓先生,為大會致開幕詞!”
譚延闓雖年事已高,但步履依舊穩健。
他走到演講席前,並未立即開口,而是用深邃的目光緩緩掃過全場,那目光中承載著自鴉片戰爭、甲午、辛亥直至今日的沉重曆史。
“同胞們,同誌們,”
他的聲音平和,卻帶著曆經滄桑後的千鈞之力,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今日我等齊聚奉天,非為黨派之私,非為地域之利,實因國家已到存亡絕續之關頭,民族麵臨前所未有之危難!”
他回顧了近代以來的屈辱,痛斥了當前南京當局的倒行逆施、對外妥協對內鎮壓,言辭懇切而沉痛。
“分裂,隻會亡國!妥協,唯有死路!”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此次會議,唯一之宗旨,便是‘團結救國’!
摒棄一切歧見,凝聚全國之力,共禦外侮,再造河山!”
最後,他高舉手臂,用盡全身力氣宣告:
“我宣布,國民救國會議,正式——開幕!”
“嘩——!”
掌聲如雷,經久不息。
譚延闓的開幕詞,以其崇高的資曆和斬釘截鐵的態度,為大會定下了“求同存異,一致對外”的最高基調,徹底堵死了任何可能的內耗和雜音。
————————————
九時十分,曆史性的一刻到來。
顧維鈞的聲音因蘊含的激動而略顯不同:
“下麵,請大會主席團臨時主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漢欽將軍,發表演講,闡述大會綱領——《振華大綱》!”
刹那間,整個禮堂陷入了極致的寂靜,仿佛連呼吸都停止了。
所有目光,如同百川歸海,聚焦於那個從主席台中央站起身的年輕身影。
張漢欽脫下軍帽,遞給一旁的副官,露出棱角分明的麵龐和銳利如鷹的眼神。
他身著合體的上將戎裝,肩章上的將星在燈光下閃爍,步伐沉穩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曆史的鼓點上。
他走到演講席前,沒有立即開口,而是立正,向台上的元老、向台下的代表、向無形的國魂,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動作幹淨利落,威嚴盡顯。
禮畢,他雙手扶住講台,目光如炬,掃視全場。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帶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沉靜與力量。
“諸位前輩,諸位同仁,全國四萬萬同胞們!”
他的聲音響起,不高,卻異常清晰、沉穩,帶著一種金屬般的質感,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剛才,組庵公宣布會議開幕,所言至極!
國家命運,在此一舉!
漢欽今日,不再贅言危局之慘痛,因我等皆身在其中,感同身受!”
“今日,漢欽要講的,是出路!是方法!
是我等即將共同踐行的誓言與綱領——《振華大綱》!”
“何為‘振華’?”
他略微停頓,讓問題在空氣中回蕩,
“振者,奮起也,複興也!
華者,我華夏文明之血脈,我神州大地之山河也!
此大綱,非為一黨一派之私謀,乃是為我中華民族之生存與發展,立下的根本大計!”
“首先,漢欽代表華夏四萬萬同胞,再次向全國、向世界立下鐵血誓言!”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握拳輕擊講台,發出沉悶而堅定的響聲。
“華夏山河,寸土不讓!抗日救國,絕無妥協!”
“自遼東至南海,自東海至昆侖,凡我祖先血脈所係之地,凡我同胞生息之所,皆為我中國之神聖領土!
任何外敵,若敢覬覦半步,必遭我全民抗戰之鐵拳,迎頭痛擊,直至其粉身碎骨,永絕後患!”
台下,於學忠等將領拳頭緊握,眼中燃燒著戰意;許多代表激動得渾身顫抖,這句誓言說出了他們憋悶已久的心聲!
“然,僅有誓言,不足以驅強虜;僅有熱血,不足以築強國!”
張漢欽話鋒一轉,從激昂歸於理性的磅礴,
“故,《振華大綱》之核心,在於確立四大支柱,係統推進複興大業!”
“第一柱——政治支柱:破舊立新,凝聚共識。
政治之要,首在革除弊政,凝聚最大共識。
當前南京當局,對外喪權辱國,對內專製獨裁,已徹底喪失領導全國之資格與道義基礎!”
“故,依《振華大綱》,我們主張:
立即通電否認南京非法政府之一切禍國命令!
於此時此地召開由全國各黨派、各團體、無黨派愛國人士廣泛參與之國民救國會議,共商國是!
立即組建涵蓋各方之聯合領導機構,統籌一切抗日救國事宜!”
此言一出,台下震動!
這無疑是正式另立中央的政治宣言!
譚延闓、林森等元老微微頷首,認可其必要性與正當性。
“我們承諾,未來之政治,必以民權民生為依歸,實行憲政,保障民權,澄清吏治,終結割據,實現真正之國家統一!”
描繪的願景讓胡洪騂、梅貽琦等民主人士眼中放光。
“第二柱——軍事支柱:整合力量,鐵拳出擊。
軍事之要,在於結束各自為戰,形成統一鐵拳。
當前各軍番號林立,易被敵各個擊破,此乃大忌!”
“故,依《振華大綱》,我們倡議:
整合所有願意抗日之武裝力量,組建‘國民救國軍聯軍’,實現統一指揮、統一編製、統一補給!
立即建立最高國防會議,製定對日總戰略!
全力加速國防工業建設,實現武器彈藥自給!”
“聯軍”一詞,既保持了各方體麵,又明確了統一方向。
各軍方代表交換了肯定的眼神。
“我們的目標,不是被動防禦,而是要積極積蓄力量,伺機轉入反攻,直至將日寇徹底驅逐出境,光複一切失地!”
“第三柱——經濟支柱:夯實根基,自力更生。
經濟之要,在於建立獨立自主之體係。
無經濟獨立,則軍事、政治皆如沙上築塔。”
“故,依《振華大綱》,我們決心:
將推行有計劃的國家經濟建設:優先發展重工業、交通命脈與國防產業;
推行土地改革,激發農人生產熱情;
保護民族工商業,在維護主權前提下爭取外援!”
張公權、陳輝祖等金融實業家認真記錄,這些政策切中要害,指明了經濟發展與抗戰的結合點。
“目標唯有二字:自強!讓經濟命脈操於我手。
我們要建設的,是一個不受製於人的、堅實的經濟基礎!
讓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讓後方百姓能安居樂業!”
“第四柱——文教支柱:喚醒國魂,培育新人。
文教之要,在於鏟除奴化思想,培育一代新人。此乃百年大計,興邦之本。”
“故,依《振華大綱》,我們倡導:
全麵推行以‘民族獨立、科學民主、公民責任’為核心的新國民教育!
保障學術自由,延攬國內外人才!
發展科技,普及衛生,強健民族體魄與精神!”
蔡鶴卿、章太炎等文教界人士倍感振奮,這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教育改革方向。
“教育之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昂首挺胸,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讓五千年不屈的脊梁,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使我輩今日之奮鬥,成為民族複興的璀璨開篇!”
“以上《振華大綱》,非漢欽一人之見,乃集東北實踐與全國有識之士智慧之結晶!
是我輩對五千年華夏、對同四萬萬同胞的莊嚴承諾!”
張漢欽的聲音再次充滿力量,發出震撼人心的號召:
“在此,我呼籲:
全國一切愛國力量,不分黨派,不分地域,速速團結於此大綱之下!
海外僑胞,繼續做祖國最堅強之後盾!
南京方麵尚有良知之人士,幡然醒悟,速速來歸!”
“我們也正告日本軍國主義者:
中國人民不可戰勝!
你們的侵略之路,已是窮途末路!
若執迷不悟,必將在華夏大地碰得頭破血流!”
最後,他張開雙臂,仿佛要擁抱整個未來,聲音恢宏而充滿自信:
“諸位!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富強的新華夏,絕非空等可至。
它正呼喚,以我輩血汗與智慧共同鑄就,集全體意誌與力量勠力開創!”
“讓我們攜手,萬眾一心,共赴國難,光複山河,振興中華!”
當張漢欽最後一句“振興中華”的話音落下,整個禮堂仿佛被投入了一顆精神核彈!
短暫的、極致的寂靜之後——
“轟!!!!!!”
如同火山噴發,如同海嘯席卷!
掌聲、歡呼聲、呐喊聲瞬間爆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擁護《振華大綱》!”
“擁護張主席!”
“抗日救國!振興中華!”
譚延闓老淚縱橫,第一個奮力拄杖而起;蔡鶴卿、於右任、林森、邵力子等所有主席團成員全體起立,用力鼓掌!
台下,粵係、川係、桂係……將領激動擊掌;胡洪騂、黃節等學者忘情地揮舞著手臂;鄧演達、楊庶堪等功勳老者相擁而泣;李文瀾、關德興等愛國華僑揮舞禮帽,高聲叫好;學生代表、工人代表、僑胞代表……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瘋狂地鼓掌、呐喊,淚水與笑容交織在一起!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水,衝擊著禮堂的每一個角落。
顧維鈞數次試圖開口維持秩序,但他的聲音完全被這沸騰的海洋所吞沒。
張漢欽立於講台,目光如炬掃過沸騰的人群。
他看見七旬元老顫抖的敬禮,青年學生通紅的眼眶,華僑代表緊握的拳頭——
大綱已立,前路已明。自今日始,吾輩每一步,皆在書寫下一篇章!
這一刻,《振華大綱》不再是紙麵文字,而是點燃四萬萬人心火的火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