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宿命篇·孤獨的周逸

字數:6809   加入書籤

A+A-


    一個平平無奇的的午後。
    窗外下著小雨,不大。
    細密的雨絲斜斜地織成一張灰色的網。
    將整個甬城都籠罩其中。
    空氣裏滿是潮濕的泥土氣息。
    世界安靜得隻剩下雨水敲打窗戶的單調“滴答”聲。
    我叫周逸。
    是甬城大學金融係大三的學生。
    在其他人眼中。
    我大概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成績優異,處事得體,臉上永遠掛著微笑。
    他們覺得我什麽都懂,什麽都會。
    就像一台精密運行的儀器,永遠也不會出錯。
    是的,他們說對了
    我確實是一台儀器。
    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了國外開拓事業,一年最多飛回來一兩次。
    他們對我很好,好到每個月都會有一筆遠超我生活所需的匯款準時打入我的賬戶。
    從物質上講,我其實什麽都不缺。
    而撫養我長大的,是父親的一位遠親。
    我叫他張叔。
    但在我心裏,他才更像是我的父親。
    張叔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年人。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釣魚。
    並熱衷於向鄰裏炫耀他那算不上豐厚的漁獲。
    他的人生邏輯非常的簡單,隻圍繞著天氣、水文和垂釣打轉。
    然而這些在我看來,都是些充滿不確定性、毫無科學依據的變量。
    在我初中的時候,他身體已經不太好了,卻還總樂嗬嗬地跟我叨叨。
    “逸啊,你是不知道,隔壁那個老李前幾天釣上一條大貨,提著那條魚挨家挨戶地敲門,那德性比他兒子考上大學還神氣!”
    他笑著笑著,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認真地說道。
    “逸......如果你感覺不快樂,那就去釣魚吧。”
    那時候的我無法理解。
    垂釣,一項將大量時間耗費在“等待”這個單一行為上的運動。
    從邏輯上分析其投入產出比簡直低得令人發指。
    它怎麽可能和“快樂”這種複雜的情感產生關聯呢?
    張叔在我高二那年春天去世了。
    葬禮上我沒有哭。
    隻是在眾人注視下精確地控製著淚腺讓眼眶微微泛紅。
    這是必要的社交禮儀。
    是給給所有前來吊唁的人,一個體麵的“形象”。
    演完這場戲後,我便冷靜地處理好了一切。
    在那之後。
    我變得更沉默了。
    身高一米七八,長相尚可。
    再加上那份與年齡不符的沉穩,使得我在學校裏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關注。
    高二下學期。
    一個男同學因為嫉妒開始散播關於我的謠言。
    我沒費什麽力氣。
    隻用了幾個簡單的邏輯布局,就讓他在全校麵前身敗名裂。
    我堅信我的邏輯是絕對正確的。
    可沒預料到的是。
    那個被卷入謠言的女同學,卻因為這次事件反而成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那些不懷好意的目光和竊竊私語。
    最終導致她不堪重負,變得孤僻寡言,從而漸漸疏遠了所有的朋友。
    不!
    我還是認為我的邏輯沒有錯。
    錯的是我的分析缺少了對“人性”這個變量的計算而已。
    於是,我戴上了一張更好的麵具。
    我開始變得滴水不漏。
    對所有人都保持著最安全的距離。
    甚至,那個當初因我而受到傷害的女孩,竟然在一年後給我遞了一封情書。
    我微笑著接過,禮貌地告訴她未來可期,現階段還是應該好好學習。
    回到家......
    那封帶著少女體香的信紙被我隨手丟進了垃圾桶。
    這是這個月收到的第七封情書,無趣。
    這個世界越來越無聊了。
    當然,我並沒有過輕生的想法。
    我隻是情感過於淡漠。
    而並非是什麽心理疾病。
    ——至少,醫生是這麽判斷的。
    不過在我看來。
    所謂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
    大多都隻是為了達成某種社會目的而進行的偽裝。
    就像戴上了麵具的自己。
    在扮演一個名為“周逸”的完美角色。
    我的世界隻有一周。
    對我而言,時間從不以月和年為單位。
    因為從周一到周日。
    已經是一個邏輯自洽、且不斷重複的完美循環。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
    又是一個空無一人的周末。
    我拿起了手柄。
    屏幕上的遊戲畫麵絢爛奪目,可不到半小時我就無聊地打起了哈欠。
    太簡單了
    所有的通關路徑,在開始的那一刻我就已了然於胸。
    就在這無盡的虛無中,我再次想起了張叔的那句話。
    “逸......如果你感覺不快樂,那就去釣魚吧。”
    我鬼使神差地走進了那個堆放雜物的小儲藏間。
    開門的瞬間。
    一股濃重的灰塵味撲麵而來。
    角落裏放著的,是那根被遺忘的魚竿。
    這麽說來,已經快三年了啊。
    我心中沒有任何傷感,隻是在拿起釣竿的時候皺了皺眉頭。
    好簡陋的杆子。
    和他生前用的一模一樣,和現在那些釣魚佬們動輒上千的裝備完全沒法比。
    早就過時了啊。
    萬物都在遵循熵增定律走向衰敗。
    就連這根魚竿也不例外。
    隻有我的情感。
    像一個被鎖在真空裏的鍾擺,永恒而又毫無意義地擺動著。
    我撐著傘走在雨中。
    刻意避開那些釣魚人紮堆的橋下和岸邊。
    最終,我在一個蘆葦叢生的偏僻角落裏停下了腳步。
    記憶中的釣魚步驟簡單到可以用一組公式來概括:
    掛餌,拋竿,等待。
    一分鍾,十分鍾,半個小時……
    浮漂靜靜地立在水麵上,紋絲不動。
    垂釣步驟沒有任何問題。
    那麽結論隻有一個
    ——這片水域裏,根本就沒有魚!
    我有些自嘲地笑了笑,正準備收竿起身。
    就在這時,我看到遠處大橋上一個穿著雨衣的釣魚佬猛地一提竿。
    一條幾斤重的大鯉魚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被他抄進了網裏。
    我默不作聲地又坐了回去。
    又過了半小時,還是沒有動靜。
    而那座橋上,那個釣魚佬的魚護裏,已經越來越滿了。
    到底是哪裏不對?
    是漁具的差距嗎?
    不,那個人用的隻是普通的“明力牌”,雖然要比我這根老古董好一些,但這絕非決定性因素。
    難道是餌料的關係?
    就在我的大腦飛速進行著變量分析的時候。
    手中的竿子突然猛地向下一沉!
    上鉤了!
    那一瞬間,某種沉寂了太久的東西,仿佛被這股來自水下的生命力驟然喚醒。
    我的心髒在胸腔裏遲鈍地搏動了一下。
    那是一種……鮮活的感覺。
    紛亂的畫麵不受控製地湧入腦海
    張叔在雨中炫耀一條小魚的得意笑臉,他坐在沙發上一邊擦拭魚竿,一邊絮叨著鄰居的趣事。
    還有他最後拍著我的肩膀,說“不快樂,就去釣魚”時那雙溫和的眼睛……
    我冷靜地按照記憶中的步驟,將那條不過巴掌大的鯽魚遛翻提上了岸。
    魚不大,但很有力氣。
    在濕漉漉的草地上拚命地蹦跳著。
    我看著那股鮮活的掙紮感,與腦海中張叔溫和的笑臉重疊在一起。
    一種陌生的情緒,繞開了我所有的邏輯壁壘從心髒深處湧了上來
    它堵在我的喉嚨裏
    讓我的眼眶有些發酸、發燙。
    我下意識地抬手碰了碰眼角。
    釣起來的,是一條魚。
    而我收獲的,卻是這三年都未曾有過的泛紅眼圈。
    我看著它,看了很久。
    然後,解下魚鉤
    將它重新丟回了水裏。
    雨,似乎小了一些。
    我收起魚竿轉身離開。
    垂釣……
    好像,還算是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