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落霞穀建設

字數:5646   加入書籤

A+A-


    春寒料峭時,落霞穀的溪水剛解凍,穀內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林浩勒馬立於穀口,望著眼前忙碌的身影,眼中泛起暖意。自接管先鋒營後,他便將銳鋒營的核心力量逐步轉移至落霞穀——這裏三麵環山,隻有一道窄穀與外界相通,穀內開闊平坦,溪水穿穀而過,是天賜的易守難攻之地,也是他為銳鋒營打造的“根”。
    “林大哥,您可算來了!”王虎裹著一身塵土,從一堆石料後鑽出來,臉上沾著灰,卻難掩興奮,“東邊的地道剛打通,您快去瞧瞧!”
    林浩翻身下馬,將韁繩遞給親衛,跟著王虎往穀內走。腳下的土路已被夯實,兩旁新栽的樹苗冒出嫩芽,遠處的山坡上,數十名士兵正扛著石塊,往新建的箭樓地基上運,號子聲此起彼伏,震得溪水解凍的冰塊嘩嘩作響。
    “石料夠嗎?”林浩問道。
    “夠!”王虎拍胸脯,“從黑風山采石場運了三船,老劉頭說夠建五座箭樓的。就是工匠有點缺,咱們從流民裏挑了些會壘牆的,正在跟著老石匠學,慢是慢了點,但活兒紮實。”
    林浩點頭。落霞穀的建設,他最看重“紮實”二字。這裏不是斷雲關那種臨時據點,而是要經得起戰火、撐得起銳鋒營未來的堡壘。
    轉過一道山彎,便是新鑿的地道入口。入口被偽裝成一塊巨大的岩石,掀開石板,一股幹燥的氣息撲麵而來。地道內每隔三丈掛著一盞油燈,照亮了寬敞的通道——主道寬兩丈,高丈五,足以讓兩匹戰馬並行,兩側每隔十丈便有一個岔口,通往藏兵洞、糧倉或暗門。
    “主道通到穀西的斷崖,那裏有個隱蔽的出口,萬一穀口被破,弟兄們能從這兒撤出去。”王虎指著左側一道岔口,“這邊是糧倉,挖了三丈深,鋪了三層防潮的桐油布,存的糧食夠五千人吃兩年。”
    林浩走進糧倉,伸手摸了摸石壁,觸感冰涼堅硬:“用糯米灰漿砌的?”
    “是啊,老劉頭說這法子比石灰結實,能頂住投石機。”王虎嘿嘿笑,“他還說,等箭樓建好了,再在穀口埋上‘地火龍’,蠻族敢來,就讓他們嚐嚐被火烤的滋味!”
    林浩眼中閃過一絲銳光。地火龍是老劉頭改良的火攻裝置,埋在地下的陶管裏灌滿火油,戰時點燃,能燒得地麵滾燙,讓敵軍寸步難行——這正是他要的“易守難攻”。
    兩人沿著地道往前走,盡頭是一間寬敞的石室,石桌上攤著落霞穀的防禦圖。林浩拿起炭筆,在穀口的位置圈了圈:“箭樓要再加高一層,三層視野不夠,得看到穀外十裏。另外,在箭樓裏預留火箭筒的位置,左右各兩座,交叉火力能封死穀口。”
    王虎湊近看了看,恍然大悟:“還是林大哥想得細!我這就去跟老劉頭說。”
    正說著,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傳來,姚若曦提著藥箱,從地道的另一側走來。她換了身便於行動的青色布衣,頭發用布帶束起,額角帶著薄汗,顯然剛從醫館過來。
    “林大哥,王虎大哥。”她笑著打招呼,目光落在林浩身上,“聽說你來了,正好有件事想跟你說。”
    “什麽事?”林浩收起炭筆。
    “醫館的藥材快不夠了,尤其是治療外傷的金瘡藥和止血草。”姚若曦從藥箱裏取出一張清單,“我列了些需要的藥材,看看能不能從斷雲關或南境調些過來。”
    林浩接過清單,上麵字跡娟秀,列著當歸、血竭、三七等幾十味藥材,甚至還有幾味罕見的療傷聖藥。他想起姚若曦動用姚家舊部運來棉布的事,心中微動:“南境那邊,還能聯係上嗎?”
    姚若曦點頭:“我父親的舊部在南境經營多年,采買藥材不難,隻是運輸要費些功夫。”
    “那就麻煩你了。”林浩將清單遞給王虎,“讓斥候隊護送藥材,務必安全送到。另外,從落霞穀的收成裏撥出三成,作為藥材的費用。”
    “林大哥,哪用這麽多……”姚若曦想推辭,卻被林浩打斷。
    “醫館是銳鋒營的命脈,不能省。”林浩看著她,語氣鄭重,“弟兄們在前線拚命,身後得有能讓他們安心的醫館。”
    姚若曦心中一暖,低頭應道:“我會盡快辦好。”
    三人走出地道時,穀內的陽光正好。醫館就設在穀中央的一片空地上,是幾間新蓋的木屋,門口掛著“濟世堂”的木牌,幾名穿著灰布衣的學徒正蹲在地上晾曬草藥,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藥香。
    “這幾日收了十幾個傷兵,都是清剿黑風山殘部時受的傷。”姚若曦領著林浩走進醫館,“以前這種傷至少要躺半個月,現在用了新的接骨法和藥膏,七天就能下地了。”
    醫館內整潔有序,靠牆的架子上擺滿了藥罐和藥材,幾名傷兵躺在鋪著幹草的木床上,氣色紅潤,正和旁邊的學徒說笑。看到林浩進來,紛紛掙紮著要起身。
    “躺著吧,養傷要緊。”林浩按住一名斷了腿的士兵,“恢複得怎麽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士兵咧嘴笑:“托將軍和姚醫師的福,好多了!再過幾天就能回隊訓練了!”
    姚若曦拿起一旁的夾板,輕聲解釋:“以前接骨隻用木板固定,現在裹上浸了藥汁的麻布,既能消炎,又能促進骨頭愈合。我還教了他們幾個簡單的複健動作,好得快些。”
    林浩看著她熟練地檢查傷口、調整夾板,動作輕柔卻利落,心中不由得生出敬佩。在這烽火連天的北境,醫術或許比刀劍更能凝聚人心——士兵們知道身後有能救命的醫館,衝鋒時才更有底氣。
    “對了,”姚若曦像是想起什麽,轉身從裏屋拿出一摞竹簡,“我編了本《戰地急救術》,裏麵記了些止血、包紮、處理箭傷的法子,想讓醫館的學徒和各隊的伍長都學學,萬一戰時醫兵不夠,他們也能搭把手。”
    林浩接過竹簡,封麵上是姚若曦親筆寫的書名,字跡清麗。翻開一看,裏麵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手繪的插圖,從如何辨別有毒的箭頭,到怎樣用燒紅的烙鐵止血,條理清晰,簡單易懂。
    “這個好!”林浩讚道,“讓王虎安排,每天抽一個時辰,讓弟兄們來學。學會了的,賞!”
    王虎在一旁連連點頭:“還是姚醫師想得周到!以前弟兄們受傷,往往等不到醫兵就……現在有了這個,存活率肯定能提高不少!”
    正說著,一名親衛匆匆跑來:“將軍,斷雲關送來一批流民,說是想加入咱們銳鋒營,王隊正讓您過去看看。”
    林浩跟著親衛往穀口走,姚若曦也跟了上來,想看看有沒有受傷的流民需要救治。
    穀口的空地上,站著近百名氣色憔悴的流民,大多是老弱婦孺,還有十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手裏攥著鋤頭、鐮刀,眼神裏帶著惶恐和期盼。
    “將軍,這些都是從黑風山逃過來的南朝百姓,被蠻族搶了家園,一路逃到這兒。”負責接待的隊正解釋道,“問他們願不願意留下,年輕的想當兵,老的想種地。”
    林浩的目光掃過人群,看到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孩子的臉上還有未愈合的凍瘡,不由得想起銳鋒營剛成立時的艱難。他看向王虎:“能幹活的,不管男女老少,都留下。漢子們編入輔兵,跟著訓練;婦人孩子去後勤營,幫忙縫補、舂米;老人懂耕種的,去田裏跟著老農學。”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些,確保每個人都能聽到:“落霞穀管飯,幹得好的,分地!以後這兒就是你們的家!”
    流民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激動的歡呼,不少人甚至跪了下來,對著林浩連連磕頭。
    姚若曦走到那抱著孩子的婦人麵前,輕聲道:“孩子的凍瘡我看看吧,醫館有藥膏,能治好。”
    婦人感激涕零,連忙將孩子遞過來。姚若曦小心翼翼地解開孩子凍得發紫的袖口,拿出隨身攜帶的藥膏,輕輕塗抹在傷口上。
    林浩看著這一幕,心中微動。落霞穀不僅要建堡壘,更要建“家”——有能擋風的屋子,有能果腹的糧食,有能救命的醫館,還有願意為這片土地拚命的人。
    接下來的日子,落霞穀的建設愈發紅火。
    五座箭樓拔地而起,高聳入雲,站在樓頂能望見黑風山的輪廓,箭窗裏架著的火箭筒閃著冷光,時刻警惕著外來的威脅。地道縱橫交錯,如同穀內的血脈,將糧倉、兵營、醫館連在一起,就算被圍也能支撐數月。
    田地裏,新翻的土壤散發著清香,流民們跟著老兵種上了土豆、玉米,還有從南境運來的稻種——姚若曦說這種稻子耐寒,北境也能種。
    醫館的學徒從最初的十幾個,增加到五十多個,姚若曦每天親自授課,教他們辨認草藥、處理傷口,甚至帶著他們去山裏采藥,講解每種植物的藥性。有一次遇到幾頭餓狼,還是跟著的銳士出手才打跑,姚若曦卻毫不在意,隻惦記著剛采到的幾株罕見的“續斷”,說能治骨折。
    林浩常去醫館看看,有時是送新采的藥材,有時隻是站在門口,看姚若曦給學徒們講課。陽光透過窗欞照在她身上,側臉柔和,聲音清亮,與戰場上那個冷靜果決的醫師判若兩人。
    “今天學的‘止血三法’,都記住了嗎?”姚若曦拿著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著示意圖,“動脈出血要按住近心端,靜脈出血按遠心端,毛細血管出血直接加壓包紮……”
    學徒們齊聲應著,聲音裏帶著敬畏和信服。
    林浩看著這一幕,心中忽然變得踏實。落霞穀的箭樓再堅固,地道再隱秘,都不如這充滿煙火氣的醫館、田壟、人聲更能讓人安心——這才是真正的“根”。
    他轉身往兵營走,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戰魂錄的力量在體內靜靜流淌,雖然沒出現新的提示,但他能感覺到,銳鋒營的凝聚力正在悄然變強——這種強,不是靠戰魂共享帶來的戰力提升,而是靠穀內的一磚一瓦、一碗藥、一畝地,靠每個人心中對“家”的期盼。
    夜色降臨時,落霞穀的燈火次第亮起,如同散落在山穀裏的星辰。醫館的燈亮到最晚,姚若曦還在整理藥材;兵營裏傳來整齊的呼喝,那是輔兵們在加練;田邊的窩棚裏,傳來婦人哄孩子的歌謠……
    林浩站在箭樓上,望著穀內溫暖的燈火,又望向黑風山的方向。那裏的蠻族內亂還未平息,鎮國公的威脅也從未消失,但他心中卻充滿了信心。
    落霞穀的建設,不僅是在築堡壘,更是在築人心。當這裏的每一個人都願意為守護家園而戰,銳鋒營就再也沒有攻不破的難關。
    他握緊腰間的刀,刀鞘上還沾著穀內的泥土。這把刀曾斬過蠻族的頭顱,也曾劈開過命運的枷鎖,而現在,它要守護的,是這落霞穀裏的萬家燈火。
    夜風穿過箭樓的窗,帶著穀內藥草和泥土的氣息,林浩深吸一口氣,轉身下樓——明天,還有更多的工事要修,更多的人要護,他不能停下腳步。
    喜歡戰魂噬命請大家收藏:()戰魂噬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