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東征殘師——歸
字數:5600 加入書籤
一名性急的屯將按捺不住,抱拳躬身,嗓音都帶著幾分焦躁。
“大人,您拿個主意吧!”
這一聲,打破了帳內死寂。
武官們爭議歸爭議,可現場唯一能拿主意的。
自然是東路軍主將,總兵孫邵良。
至於監軍,勉強算是半個。
角落裏,那位始終閉目養神的監軍,則像是入定的老僧,與帳內凝重的氣氛格格不入。
文武不和,內外對立。
這基本就是大順王朝的慣例。
所謂內外,就是內廷宦官,和外廷文武的不和。
閹人監軍,天子家奴,名為監察,實為爪牙。
他們與外廷文武,從來都不是一路人。
天下的錢糧就那麽多,內廷多刮一分,外廷便少一分,早已是水火不容。
這就造成了對立。
而曆代大順皇帝,也樂得如此。
內外製衡,方為帝王心術。
若真是內廷外廷團結一心,文武官吏和睦相處。
皇位上的人,屁股哪還能坐得安穩?
......
孫邵良沉思,一言不發。
手指,在桌盤上緩緩敲擊,發出沉悶的‘篤、篤’聲。
帳內燭火搖曳,將他臉上的陰晴不定照得格外分明。
許久,許久。
他霍然起身,雙掌重重拍在案上,發出一聲巨響!
“本官決意,遵令撤軍!”
作為遼東總兵中的邊緣人物,孫邵良深知自己根基淺薄,行事隻能如履薄冰。
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複!
孫邵良心中有自己的計較。
抗命的風險實在太大!
隻要,自己手中留著主帥劉安的這封親筆信。
留著他這上麵的兩枚印記。
這便是鐵證!
縱使撤軍之後,發現一切都是倭人詭計。
東征失利,那也怪不到他一個偏師主將的頭上。
最大的一口黑鍋,還是得失了印記的劉安去背。
畢竟,是他下的令。
回去交錢打點一番,最多就是罰一罰。
頂多降到千戶,起碼罪不至死。
再者說……
孫邵良瞳孔微縮,一個念頭在心底炸開。
倭人如何能拿到主帥大印?
西路軍主帥大印,能被倭人使用?
什麽情況下,倭人才能拿到大印?
......恐怕隻有主帥劉安被殺,甚至被俘的前提下。
其背後蘊含的意味,比之西路軍盡歿也沒兩樣。
若真如此,他們繼續南下......
豈不是從齊頭並進,變成了孤軍深入?!
那頃刻之間,怕不是就要步上西路大軍的後塵!
前後利弊一權衡,撤軍,是他自己唯一的生路!
撤軍。
若成,則有保全偏師之功。
不成,有帥令在手,也可免去殺身之禍。
人還活著,總比死了的強。
當然,這些想法,絕不能對眼前這些眼巴巴望著他的下屬道明。
“咳!”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如電,掃過帳下眾人。
“劉帥必定事態緊急,方才如此大量的放飛信鴿!”
“縱使信上說的泣血複生不是真的。”
“再者,諸位想想,若信中所言為假,隻是倭人設下的伏兵之計。”
“劉帥身陷重圍,理應是急召我軍西援,合力破敵!”
“何故要我們火速班師,不得南下?”
這話,直擊要害。
這其中疑點重重。
東西兩路,本就互為犄角,有守望相助之責。
帳內武官們聞言,臉上的疑慮頓時消散大半。
孫邵良語氣一沉,加重了砝碼。
“本官隻怕......瘟疫或許做不得假。”
一聽此言,武官們也是開始讚同的點頭。
“大人所言極是!”
“有理!”
瘟疫,是足以讓人談之色變的天災。
它很純粹。
純粹到......
一場大疫,便可讓數十萬大軍憑空消亡過半,史不絕書。
信中所言之莫名‘邪疫’,讓眾人心中不安。
有人暗自猜測,許是西路軍陷入高麗大疫。
至於病症如何?
信中所言泣血,或許是對的。
至於死者複生?被大部分人選擇性忽視。
或許,他們隻是不敢退。
若退回去......
豈不是把這他鄉之瘟疫,帶回自己的家鄉?
防疫,除了熬,沒別的法子。
把熬不過去的人都熬死,剩下的人才能燒屍回返。
雖說殘酷了些,卻也沒別的好法子。
孫邵良見火候已到,這才將視線轉向角落。
“監軍大人,您意下如何?”
閉目養神的監軍,這才慢悠悠地撩開眼皮,嗓音又尖又細,帶著一股子陰陽怪氣。
“咱不管那許多,既然劉帥有令,將軍要撤,那便撤。”
他慢條斯理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袖,話鋒一轉。
“不過......咱可也提醒過了,可得把醜話說在前頭。”
“若這信是假的,致使戰機貽誤,咱家定會原原本本地稟明陛下,治你個不察之罪!”
這番話,聽著是威脅,實則不過是撇清幹係的場麵話。
一個被發配到偏師的監軍,既撈不著油水,也混不上大功,無非是內廷鬥爭的失勢者。
武官們雖麵上恭敬,心底裏卻並無多少畏懼。
隻要這閹人不從中作梗,便已是燒了高香。
要說真正有權有勢的。
早早就去了主帥所在西路主力,當個監軍,躺在功勞簿上領功撈錢兩不誤。
當然,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足的。
畢竟監軍代表了陛下的臉麵。
隻要監軍不拖主將後腿,武官們便算是謝天謝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位監軍,其實也還算是中上之姿。
孫邵良麵色不變,對監軍的敷衍之詞毫不在意,隻是微微頷首。
這些皇家奴仆,對誰都是這麽個心高氣傲的德行。
媚上而欺下,宮廷內監,一直就這麽個傳統。
他們本就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無所謂對方的觀感。
搞定了最後一環,孫邵良轉身麵向帳下眾將,聲調陡然拔高,下達了最終軍令。
“既如此,全軍聽令!明日拔營,班師歸北!”
“責令前出斥候,不必再往江陵府查探,即刻歸隊!”
帳內所有武官精神一振,齊齊抱拳,甲葉碰撞,發出鏗鏘之聲。
“喏——”
“我等謹遵將令!”
......
就這樣,本該南下的東路軍,在距離江陵府不過百裏之地,突兀地調轉了方向。
他們向著來時的路,那座位於更北端的鹹興府,再度歸去。
倘若他們當時再堅持一日,抵達江陵府。
或許,這五千人的命運,將會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