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天時不待

字數:5519   加入書籤

A+A-


    天下各地的衛城,不一定必須要增建甕城。
    尤其是當它的外圍,有一整座縣城為屏障的時候。
    這座衛城對甕城的需求,就更小了。
    撫遠衛就是這樣的情況。
    隻需要想辦法通過衛城的西門,亦或是北門進去。
    裏麵就是衛城內部的官邸、庫房。
    大到千戶所衙門,點兵校場,小到武官私宅,應有盡有。
    毫無疑問,這裏才是整個撫順衛精華之聚集所在。
    ......
    簡單安撫了眾人心思。
    前一刻。
    眾人還沉浸在李煜麾下有快馬斥候的喜悅中,緊繃的心弦稍稍鬆懈。
    李煜卻並未給他們太多喘息之機。
    他隻是撣了撣衣袍上並不存在的灰塵,話鋒隨之轉冷。
    “但......”
    一個字兒,堂內眾人剛放下的心,又一次被提到了嗓子眼。
    李煜環顧堂內,目光在每個人臉上稍作停留,才斟酌著開口。
    “此等謀劃想要成事,靠不得旁人,也難憑勇武,唯賴天時!”
    “若天時不至,城門不開,縱有千軍萬馬,亦是枉然!”
    是的,如果城門都打不開。
    城外的斥候們縱使有天大的本事,又如何將屍鬼引出?
    後麵的一切想法,都將淪為紙上空談!
    “在此之前,本官此行也是希望提醒諸位,需盡快完成封坊自保。”
    李煜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否則,來日引屍驚群,難免會有些難以預計的意外狀況發生。”
    “這是為了你們好,若實在無能為力,起碼也要緊守府門!”
    如今,李煜隻需要坊內的這些人,關上坊門。
    然後......什麽都不做。
    這便是對他最好的幫助。
    這便是李煜反複權衡後,能想到的唯一破局之法。
    以應該是最安全的南城門為突破口。
    吸引涵蓋衛城、南坊、東市,乃至縣衙這四處區塊的遊散屍鬼。
    再由此引屍出城南,這是唯一可行的。
    也唯有如此,才能避開城北那數量不明,但必然威脅極大的一批屍群。
    即便這樣,也已是千難萬難。
    所以,衙前坊必須盡快封坊自守。
    這既是化作‘孤地’,阻隔一處坊內屍鬼出去添亂,減輕斥候壓力。
    也是防止因為引屍導致的某種意外,殃及坊內生人。
    畢竟這府內趙氏,還是李煜在這撫遠縣內為數不多,相對可信的一支助力。
    ......
    一直沉默聆聽的趙琅終於開口。
    “大人,老朽有一問,不知.......?”
    李煜輕輕頷首示意。
    他才繼續道。
    “不知大人所言天時,究竟是何意?”
    李煜此時複向窗外看去,目光悠遠。
    他心下倒是覺得說了也無妨,這才回答。
    “開城門,還差了一場雨。”
    “一場足夠大的雨!”
    此言一出,其他人也是回過了味。
    確實,無論他們如何的想方設法,去製造動靜。
    又怎比得過天威浩蕩?
    滂沱大雨,足以遮蔽活人氣息。
    滾滾驚雷,更能掩蓋一切異響。
    大雨與雷電,確是世間再無可挑剔的掩護。
    趙琅掐著手指簡單算了算日子,立刻重新抬頭。
    “如此說來,大人是在等今歲的夏汛。”
    “不錯!”
    李煜坦然承認。
    “曆年遼河夏汛,算算日子,也就是這最近的時日了。”
    “前後最多,不過七八日之差。”
    趙琅點頭,心中也再無疑惑。
    這還是賭。
    賭的是天公作美。
    但是,卻也算是有根有據的陽謀。
    遼東雨季,唯夏秋之交,最為繁盛。
    遼河支脈,甚至還可能會因此爆發局部的水患,是曆年慣例。
    ......
    夏汛。
    這也是促使李煜抓緊時間行動的緣由之一,時間不等人呐。
    如今,夏汛給下遊帶來的,可不單單是簡單的水汛。
    更會夾雜著不知道多少的屍鬼。
    既然已經說到此處,李煜也不妨說的更明白。
    “為將者,需通天文,曉地利。”
    “近日,我觀那東南風每日必吹,且經久不息。”
    “趙老先生久居遼東,可知‘海風轉向,大雨將至’的說法?”
    遼東的東南,那是什麽?
    是無垠的大海!
    這風,裹挾著來自海上的洋流。
    它給遼東大地帶來的,是海麵上的潮濕水氣。
    它們在整個遼東幹燥的上空積蓄著力量,隻待一個轉向的契機,便會化作傾盆之雨。
    李煜斷言道。
    “待東南風轉向,這場雨就隻是遲早!”
    這不是什麽玄妙的術法占卜。
    也算不上什麽科學推斷。
    而是遼東廣袤土地上的居民,憑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經曆,代代相傳下來的農耕智慧。
    他們現在不需要糾結於為什麽會如此。
    隻需要知道這個結果,並加以利用,就足夠了。
    趙琅點頭,由衷讚歎。
    “大人所言極是,確有此說法。”
    “天時地利,皆已入局。”
    “如此,城門一事......”
    “在老夫看來,雖尚未行之,卻已經有了六成把握。”
    李煜卻隻是遙望窗外天日,天色依舊晴朗,隻待某日夕陽雲起,便可見了分曉。
    “六成,是天意。”
    他收回目光,麵向趙琅。
    “剩下的四成,全賴人為。”
    張承誌目光掠過身旁神色各異的眾人,最終定格在李煜身上。
    他起身揖禮。
    “謝李大人解惑。”
    近日居於衙前坊,他此刻已深感與那些目光短淺之輩難以成事,想要另求他途。
    反正都是去衛城探望情況,目的一致就好,其它的也不算重要。
    他幹脆遂而自薦。
    “在下雖不才,也可做個領路之人,不知大人棄否?”
    “無論是甕城機關,還是衛城布局,此地無人比我更熟!”
    ......
    此話一出,趙懷謙與趙琅的臉色頓時變得微妙起來。
    事實上,張承誌對衙前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在這衙前坊內暫時無可替代。
    沒了他編丁組隊,率人撲殺屍鬼。
    這衙前坊用不了多久,仍要退回此前的混亂局麵。
    李煜當然也看見了堂內的微妙變化。
    趙懷謙是隱隱不安,有些坐不住的模樣。
    趙琅,也是止不住,將目光頻頻投向張承誌,欲言又止。
    隻有趙鍾嶽,此刻立於李煜身後,像個沒事人一樣。
    說實話,他不在乎衙前坊如何,也不在乎張承誌如何,隻要趙府無恙,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