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道德金身

字數:4723   加入書籤

A+A-


    簡單用著飯食,李煜突然對李雲舒叮囑道。
    “雲舒,這幾日,若是備好了衣跨,你就可以帶人去城牆上操練。”
    李煜說罷,反倒開始回味著方才細嫩的蛋羹。
    芸香做出來的蛋羹香甜滑口,美味的讓他一時也不再去想那所謂的肉食了。
    他麵前,侍女夏清收了羹碗,很快又端送來一小碗壓軸的鍋巴飯,焦香四溢。
    ‘哢嚓——’
    李煜急忙夾起,一口咬下,焦香脆口,回味無窮。
    “煜哥兒放心,表哥那邊已經安排了人,專為那幾名婦人做兩條新褲。”
    李雲舒看了一眼趙鍾嶽,柔聲回應。
    同坐一桌的趙貞兒身子一僵,將羞紅的臉埋得更低。
    趙鍾嶽看著自己碗裏還沒吃完的兩口蛋羹,眼中依依不舍。
    感受到李雲舒的目光持續注視,他還是不得不暫且放下碗筷。
    當以公事為重。
    “是!”他接著方才李雲舒的話題繼續道,“我也是按照明公的意思,給那些贍養院裏的孤寡女眷,發糧做工。”
    做工嘛,也沒什麽範圍可講,就是有什麽做什麽,能做什麽便做什麽。
    說實話,這就是為了施恩賑濟。
    趙鍾嶽順便給她們安排些女工的活計,也是一樣的。
    隨著投石索的儲備逐漸充盈,普通人已經不能再靠製索或是磨石,去庫中兌糧。
    投石索的製作,眼下已經成為隻屬於隨著遷民隊伍,一並來到贍養院的那部分婦孺老弱所專屬的糊口活計。
    雖然,李煜一時也用不上那麽多的投石索。
    但是為了遷民後的安排,多做些儲備總是沒錯的。
    不說多,起碼維持庫房內的存量在千條上下,還是較為穩妥。
    至於石彈的收集,隨著庫中逐漸積蓄起一定數量,也就停了。
    因為,城中兵仗司和器作監內的冶爐,已經在順義堡匠戶的修繕下,重新開火試溫。
    武備製式化,一直都是兵事中最重要的一點。
    為此,順義堡的匠人拿著趕製的木頭扣具,挖點黏土,活著水,兩邊模具一扣,倒出來的就是一個大小如一的土胚丸子。
    而這試燒的第一爐,就往爐子裏封了足有一整爐的圓潤泥丸。
    大幾百顆,還是有的。
    今天就是封爐燒火的第一天。
    為了保險起見,爐火會一直燒到明日入夜,至少二十個時辰,才能確保火候達標。
    隨後再冷卻兩日,待溫度自然下降,裏麵的被燒製好的陶丸,就會成為能夠奪人性命的殺器。
    到時,出爐少說也是七八百顆起步。
    去掉次品,至少五百顆應是有的。
    而且,燒製出來的彈丸,不但大小一致,重量都相差無幾,可比那些石頭要好用多了。
    更重要的是,這般開爐燒丸的效率實在是高了太多,能夠成批且快速的量產。
    若是需要,無非就是同時多開幾座冶爐的事兒,倒也不難。
    衛城內隨著屍亂而荒廢的一切,都正在李煜的治下,逐步走上正軌。
    ......
    趙鍾嶽正想重新端回羹碗,又突然想到了些什麽,再度開口道。
    “明公,學生還有一事相報。”
    “嗯,”李煜兩口就吃完了那麽一小碗鍋巴飯,現在看著趙鍾嶽,靜候下文。
    “但說無妨。”
    趙鍾嶽坐直了腰,“明公,學生聽到一些謠傳,不知真假。”
    他先是鋪墊了一番,撇清關係,才繼續道。
    “學生這幾日有所留意,百姓們私下裏,其實還是埋怨朝廷的......”
    東征之後,就是大災,這在一些百姓們的眼中事後看來,因果關係很是明了。
    而撫遠縣衙前坊中的一些孤寡婦人,之所以自家男人不在身邊,並非其亡於屍亂。
    而是早早被東征抽調去做了輔兵,亦或民夫。
    這個比例,在乾裕三年開春後,約莫占每縣、每村的至少一成適齡男丁。
    如李煜的順義堡,抽調三十丁,比例已經是相當之多,足有兩成。
    這些一去不回者,或許是‘他’的兄,‘她’的夫,‘他’的父,‘她’的子......
    經過這場屍亂,所有百姓都意識到......那些人,幾乎已是生死兩別的定局。
    這般後果,撫遠縣中死裏逃生的百姓們如何不怨?
    順義堡遷來的軍戶還好說,他們畢竟是李煜同族,忍耐度要強得多。
    那些人的離去,至少是為了順義李氏整個家族。
    族譜、牌位......宗族不會忘了他們,李煜更不敢把他們留下的家眷丟下。
    那麽,撫遠縣的百姓們呢?
    他們還有什麽?還剩下什麽念想?什麽依靠?
    這般蔓延的民怨,是眼下所無法化解的。
    “哎——”
    李煜歎息後,隻能沉默。
    好在,這民怨風向,並非對準了李煜。
    對撫遠軍民而言,因為有著救命之恩的加持......李煜身上尚存一道無人能夠輕易打破的‘功德金身’。
    這起碼說明,此種論調,目前還是自發形成,而非有人蓄謀生事。
    但趙鍾嶽所憂慮者,亦在於此,他繼續道。
    “明公,眼下倒還好說,隻是我怕以後......”
    “若是放任不管,遲早會受有心之人就此大做文章。”
    他是商賈出身,才最懂這般苗頭的壞處。
    現在無事,隻是因為城中百姓們大多來曆‘清白’。
    但是想要在撫遠衛城內發展自保,他們就必須吸納外來戶,才能壯大己身。
    這一點,是明擺著的道理。
    三教九流之徒,人心叵測,即便他們想要拒之門外,依照當下之亂況,以後隻怕也難以篩辨。
    李煜沉思片刻,有了主意,“鍾嶽,你所言有理。”
    “自即日起,你從趙氏家仆......不!”
    他頓了頓,又改口道。
    “眼下沒有合適的人手,還是暫且不論,你隻管盯著此事,隨時來報。”
    “喏,學生領命!”趙鍾嶽自然應下。
    在李煜心中,倒是想到那麽兩個人選,適合在趙鍾嶽手下跟進此事。
    便是早先隨著趙鍾嶽趕赴順義堡,隨後被當場放了奴籍的那兩個漢子,如今的兩個順義軍戶什長。
    他們這什長,領的都是流民百姓,眼下倒不如拉回來任用一番。
    他們的身手,用來在城中做個刺探人選倒是不差。
    可惜,人已經隨著車隊護送折返回去了。
    短期內,李煜也沒辦法啟用他們。
    至於向趙府開口討要更多的人手......
    這般就太急功近利,其所不願為也!
    他寧願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