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人生,恍若輪回的怪圈

字數:4574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天色昏暗,一些人影已經走上街道,向著同一個方向匯聚。
    “老孟......”
    “老常,你也來了。”
    西城門駐兵室旁的火光照耀下,一個又一個老相識互相打著招呼。
    說來倒也唏噓,他們這些老卒卸下甲胄,安居府宅,最年輕的也已經退了三年。
    甚至有一位‘老前輩’,自沙場退下養傷已有十年光景,卻還是靠著手中刀槍,護得身前三尺清淨。
    這裏的每個人,都是曾經曆經百戰餘生的悍勇之輩。
    ‘咯吱——’
    駐兵室虛掩的木門被人推開。
    張承誌從中走了出來。
    他抱拳道,“諸位,先來借著炭盆取取暖,咱們還得再等上一會兒。”
    在他身後,親兵張閬和值夜什長張旺隔著皮手套,合力抬著火盆從屋中走了出來,擺在城門洞當中。
    在場的幾個老卒沒什麽回應,他們隻是用力裹了裹皮甲外加穿的大襖,往張承誌身後能夠躲風的城門洞更裏麵鑽。
    也有人幹脆蹲在火盆旁邊,烤起了火。
    一陣沉默過後,張承誌默默收起了動作,靜站遠望街角。
    心中默數著人數。
    要是連十個人都湊不到,他恐怕還得另想辦法。
    再多帶些屯卒出城打下手,也算是個法子。
    張承誌餘光瞥向努力把自己縮在棉衣裏的軍戶張旺,旋即搖了搖頭。
    換做以前,這樣憊懶的家夥想要當上屯卒什長,不往上麵塞個幾十兩銀子,想也別想。
    如今這世道......不提也罷。
    大家夥兒還能活著喘氣兒,就已經殊為不易了。
    濫竽充數,也隻是無可奈何。
    “老宋,來這兒!”
    陸陸續續又來了兩家。
    城門洞裏湊齊了撫遠衛裏的孟、宋、常、張四家,還有幾個主家死絕了的沉默老卒。
    此張非張承誌之張家,而是出自另一位同姓不同宗的張氏百戶。
    ‘三個雛兒,十幾個老東西......’
    張承誌心下想著。
    ‘算上我和張閬,能湊五個甲兵打頭陣,加上十幾個老練側衛。’
    算清這筆賬,張承誌心下一鬆,微微頷首。
    這樣一來,今日一行總算是有了著落。
    ......
    在清晨的陽光照射下,撫遠衛城門緩緩打開。
    一眾身影排成隊列,默默行軍。
    其實,張承誌隻有一條路線可用。
    那就是自南門上城,經由床弩屯駐的西南角樓,沿著西段城牆直抵西北角樓。
    張承誌心中想著路線,眸底卻不由一黯。
    西北角樓甬道裏,昔日為其斷後的‘張虎’等人......或許還有機會見它們最後一麵。
    很快,李忠帶人攔下了他們。
    “張大人,”李忠抱拳見禮,隨即指著他們這一行人問道,“你們這是?”
    張承誌側身,朝衛城方向抱拳,回答道,“李大人的意思。”
    “今日由我,往北邊角樓去,把它奪回來!”
    他的表情甚至顯得有些迫切。
    張承誌深吸一口氣,恢複了平靜,“不好意思。”
    “這是李大人的手書,上麵有大人的印記。”
    他從懷中掏出昨夜就由李煜派人送來的書證,給李忠查閱。
    李忠也不客氣,雙手接過,仔細讀字。
    ‘為救民保天下之大計,茲委派張承誌,率人靖複縣城西北之角樓,以為後用。’
    ‘李煜,乾裕三年秋。’其上加蓋有順義百戶紅印。
    這字跡,這印章,李忠一眼就認了出來。
    確是家主親筆無疑。
    至於為何昨夜李煜不派人往這邊通知。
    這是因為,城門傍晚落閘,一旦封門,整夜不開,這是軍中慣例。
    這等小事,也不值當來回折騰,一紙書信了事。
    至於為何不派人證。
    也是李煜的意思,他若是往張承誌拉扯的這支臨時隊伍中派了人,其意味就有些變了。
    有些時候,不下場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李忠將書信交還,讓開道路。
    “張大人,請。”他側身邀請張承誌往他駐防的西南角樓裏進。
    李忠指著封路石障,解釋道,“張大人,實在不好意思。”
    “昨日為了防屍,弟兄們索性就地取材,壘了這麽個屏障封口。”
    “要是沒有它,我們也不敢待在這角樓裏過夜。”
    張承誌點點頭,“李忠兄弟不必解釋,我明白。”
    “既如此,那我就讓人清出個空缺,才好出入。”
    “自當如此,”李忠並不反對,反而朝一旁看熱鬧的五個夜班屯卒叫來,“你們都聽見了?”
    帶隊的伍長一臉迷茫的回應,“是,我等聽見了。”
    “那還愣著做什麽,還不去一起搭把手!”
    李忠打發著他們去幫忙。
    真指著這麽一群白首老卒幹苦力活兒,那張承誌待會兒也不用指望他們還能做事了。
    這五人苦著臉,就連打了一半兒的哈欠也給硬憋了回去,“喏!”
    沒辦法,他們又不可能撂挑子不幹。
    隻能把大家昨天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又重新恢複原貌。
    ......
    “張大人,若是頂不住,盡管往回退。”
    李忠指了指天花板,“望台上有大家夥,夠支援你們的了!”
    安置在上麵的這架床弩,就是角樓裏這一什孤軍敢孤立在外的最大底氣。
    也是李煜派李忠前來看守的原因所在。
    珍貴且難以移動的守城器械,值得他派專人看護。
    “多謝!”
    張承誌拱手拜別,帶著養精蓄銳的兵卒們沿西段城牆向北。
    走出角樓外,乍一見光,張承誌不由眯了眯眼睛。
    旋即,他看到了前方城牆馬麵上聳立的熟悉箭樓,心神有過瞬間的恍惚。
    故地重遊,竟已是恍如隔世。
    這裏,是他死中求活的來時路。
    前麵西段城牆的盡頭,更是他為之折戟的傷心地。
    張承誌不由地細聲自語,“嗬,還真是造化弄人啊......”
    “兜兜轉轉,我竟是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