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屍河漫卷

字數:5857   加入書籤

A+A-


    微弱的希望之後,是更為深沉的絕望。
    “遍地遊屍,撫遠縣滿城皆喪。”
    提到撫遠衛,老道士言辭間更緩了些。
    他在西嶺村與李煜辭別後,亦曾途經撫遠縣。
    更是曾在李煜口中,知曉了不少撫遠縣境況。
    就比如......滿城屍喪,官兵潰散。
    彼時,那位李百戶似有誌於撫遠,那股孤注一擲的意味,在老道士眼中是藏不住的,但......誰知道呢?
    老道士猶豫一瞬,終是未曾吐露心中之揣測。
    唯盼善士得善果,如此而已。
    “撫遠屍禍早已入城,貧道便避之不及,是故,難知其詳。”
    他將那份未知藏在心底,隻化作一句平淡的陳述,草草略過。
    “至於撫順......阿牛便是從撫順縣逃出來的。”
    老道士拉著身後道童,牽至身側。
    撫遠不過區區中縣,在場將官罕有人與之有舊。
    可撫順不同。
    撫順乃遼東大縣,營中將士亦有撫順良家子出身。
    話音剛落,一位屯將適時在這個檔口發道,“小道長,撫順......撫順究竟如何了?”
    他的聲音中滿是苦澀,和壓抑不住地顫抖和希冀。
    “我......我於征調之前,與麾下袍澤們,便是撫順駐軍。”
    撫順關營兵駐軍五百,而撫順衛除卻本地衛所屯軍千餘,另有五百營兵常駐,與撫順關唇齒相依,每年互為輪換。
    兩處營兵,共歸一位撫東校尉統轄。
    隻是初春之時,撫東校尉及撫順衛五百營兵,便被調撥劃入東征之序,集結於鎮江。
    而撫順關因乃邊防之要,故此,關內守軍未曾收到東征詔令。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那個名叫張阿牛的瘦弱道童身上。
    張阿牛在老道士的牽扯下,更在眾人的寄望中,本能地向後縮了縮。
    老道士溫厚的手掌輕輕拍了拍他的背。
    張阿牛鼓起些許勇氣,聲音低迷,“山上大夥兒都說,是渾河把塞外死屍送到了撫順縣。”
    那一日睡醒後,少年便匆匆失去了一切,恍若一場噩夢。
    張阿牛眸中失神,陷入了回憶,“那天,我早上醒來就聽到城裏熱鬧得很。”
    不是尋常市集的喧鬧,而是一種......瘋狂夾雜著哀嚎。
    “吼——!”
    “啊,救命!救命!”
    到處都是淒厲到變調的尖叫。
    屍疫,早已隨著某些無人察覺的傷者,悄無聲息地在城中蔓延開來。
    或許是昨夜,或許更早。
    但直到那一日清晨,城中兵差也已經徹底控製不住坊間局麵。
    張家運氣不錯,居於縣內坊門之近側。
    當他被父母從床上拖起來時,外麵已是人間地獄。
    坊卒、官差、兵吏正紅著眼,揮舞著刀槍,試圖從混亂中殺開一條血路,突圍逃生。
    並非為了救民,隻是為了自救。
    一些機靈的百姓不敢接近,但為了求活,也就不近不遠的尾隨著。
    街道上,每一步都浸著鮮血。
    不知有多少人被撲倒,被撕扯,在慘嚎中飼了屍口。
    當時情勢,城中人丁比屍還多。
    那些怪物撲倒一個獵物,隻顧大快朵頤,這才給其餘人一線逃生之機。
    這種僥幸,已經不可能再次複製。
    因為已經沒有那麽多人了啊!
    他們是第一批逃出城的,或許......也是最後一批!
    張阿牛蹲下身,掩麵啜泣道,“出城之後,我父,我母皆傷。”
    “半途,兄喪於父母之口,獨留我孤身一人......”
    泣血化屍。
    一連串變故,使得人心惶惶,幸存隊伍出城複潰。
    張阿牛就是這般渾渾噩噩的跟著幸存潰兵,上了山,苟延殘喘,
    最初出逃時,坊中匯集兵差近百之數,尾隨之民亦有至少數百。
    其餘坊市情況,張阿牛便不知道了。
    但他們這群人真正能逃出城的,不過十之四五罷了。
    這當中,又有至少近半之人,在接下來的逃亡過程中因疫化屍,複又傷人。
    一城之萬人,所活者竟不過區區數百口。
    撫順縣內,足可謂之‘人間地獄’。
    營房如此戚靜,落針可聞。
    孫邵良眼角猛地一抽,雙眸瞪大。
    他的全部心神都被一個致命的細節攫住。
    他急問道,“小道長,你是說?撫順縣城門大開?!”
    “沒錯,”張阿牛下意識點了點腦袋,答道,“城門一開,又擠死了不少人。”
    “沒人再顧得上關了,後麵的人根本就沒能逃出來多少。”
    那時的混亂,張阿牛幾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狹小’的城門洞內,血肉之軀前赴後繼,人與屍擠作一團。
    撕咬,踐踏,混亂不堪。
    ‘血肉’阻塞了城門。
    一切都是那麽的瘋狂,城門洞內遂塗得整牆殷紅,肉泥與裹成一層血痂,腥臭衝天。
    也是因此阻隔,僥幸逃出城的前半隊百姓,才免於被城內成千上萬的屍鬼咬尾不放。
    那時的慘狀,恍若一場陰差陽錯之下的斷尾逃生。
    老道士在此時接過了話,更是直白,“孫大人,確實如此。”
    “貧道曾去遠遠眺望過,撫順縣南門大開,屍鬼遊散於外。”
    “是故貧道不敢靠近,隻好攜阿牛繞行山澗小路。”
    孫邵良心中並不懷疑這些話的真假。
    這場邪疫就是有這麽恐怖。
    他們早在高麗就見識過了。
    鹹興府,就是這麽陷的。
    一日陷一城,一點兒也不誇大!
    但是......
    ‘渾河......自上而下......”
    “城門大開......自內而出......’
    “萬屍入河......源源不竭......”
    這些訊息組合起來,最終勾勒出一個讓他遍體生寒的恐怖圖景。
    孫邵良頓覺一股寒氣從尾椎骨猛地竄起,沿著脊柱直衝天靈蓋,他的心髒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攥住,心悸不已。
    撫順縣陷落的過程,隻能意味著渾河下遊的一切地域,皆無法幸免!
    屍借水力,一日至少百裏,甚至數百裏!
    撫順下遊有沈陽府,沈陽右衛,中衛,左衛......
    匯入大遼河之後,更下遊還有遼陽府,定遼左衛,乃至一段上百裏長的邊牆!
    也難怪在真一道長口中,靖遠、高石兩衛邊牆盡陷。
    河套邊牆失陷之後......
    千裏邊牆之守軍所遭受到的,是來自邊牆兩端之屍流夾擊,孤立無援,斷無幸免之理!
    最後,大遼河會經營口衛入海,河屍遂不知去向。
    但在此之前,這條‘屍河’帶給撫順縣的遭遇,隻需要在下遊任何一個城鎮當中稍加複刻......
    簡直就是大廈將傾之兆。
    這意味著,整個遼東都會被渾河所傳之屍疫,將東西兩地聯係攔腰斬斷。
    照此推演下去,遼東屍禍今日之規模,令人細思極恐啊!
    自錦寧防線以東,清河以北的廣袤地域,都將會在撫順衛淪喪的極短時日內,突遭屍禍。
    ‘不明其理,不曉其害。’
    在它們出現之前,沒有防備,沒有預警,什麽都沒有!
    ‘沒有人能守得住,’孫邵良無比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
    再堅固的城壘,也抵不過內部爆發的潰亂!
    這場災難,傳播的速度甚至會比快馬加鞭、日夜不歇的信使傳遞消息更快!
    當求援的信使還在路上,他要去求援的城市,可能已經化作了另一座死城。
    他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輿圖,是帳中的那幅遼東輿圖。
    一條殷紅的血線,早就沿著渾河與大遼河,勢不可擋地向下蔓延,將一個個繁華的城鎮染成死寂的灰色。
    孫邵良已經不敢再想下去了。
    繼續下去,他隻會被無盡的絕望所淹沒。
    失去支撐他苦熬至今,早已所剩不多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