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城小吃一條街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A+A-


    回到皇宮後,朱雄英立刻召集了戶部尚書楊思義、工部尚書馮勝、順天府尹周應秋等人,在文華殿召開會議。
    他把自己微服看到的情況說了一遍,然後問道:“諸位,如今百姓與商販的矛盾已經激化,若是不盡快解決,恐生禍端。你們有什麽想法?”
    周應秋首先開口:“殿下,臣以為,應當加強對商販的管理,規定他們的營業時間和衛生標準,若是違反,就予以處罰。”
    馮勝搖了搖頭:“周大人,處罰並非長久之計。
    商販們若是賺不到錢,就算被處罰,也會想方設法繼續違規。
    依臣之見,不如給商販們找一個專門的地方擺攤,既方便管理,又不影響居民。”
    楊思義附和道:“馮大人所言極是!”
    隨即對皇孫一禮道:“臣以為,可以在皇城選一塊合適的空地,修建專門的攤位,讓所有的小吃商販都集中到那裏經營。
    這樣一來,既能統一管理衛生和秩序,又能形成規模效應,吸引更多顧客,讓商販們也能賺到錢。”
    朱雄英點了點頭,對楊思義的提議很是讚同:“有道理,集中經營,既解了居民的憂,也解了商販的難,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不過,選址、建設、管理都需要仔細謀劃。”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首先是選址,地點不能太遠,否則不方便百姓前往;
    也不能太近居民區,以免再次擾民。
    我看南城的永定門附近就不錯,那裏原本有一片空地,靠近鐵路,商販們運輸食材方便,離居民區也遠,不會造成幹擾。”
    接著,朱雄英又對工部說道:“馮尚書,工部要盡快製定建設方案,搭建統一的攤位,每個攤位大小一致,配備灶台、案板、儲物櫃等設施。
    還要修建下水道、垃圾桶,安裝排煙筒,解決油汙和油煙問題。
    另外,再建幾間公共廁所,方便顧客和商販使用。”
    然後,他又看向戶部:“楊尚書,攤位建好後,需要向商販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用來支付清掃工的工錢、設施的維修費用。
    費用不能太高,要讓商販們能夠承受。
    可以根據攤位的大小,每月收取一兩到三兩銀子不等。
    另外,戶部要聯合順天府,製定詳細的管理規則,比如營業時間、衛生標準、食品安全等,確保小吃街的秩序。”
    最後,朱雄英對周應秋說:“周大人,順天府要負責宣傳此事,讓所有的小吃商販都知曉這個消息。
    同時也要安撫居民,告訴他們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
    在商販搬遷期間,要派衙役維持秩序,避免再發生衝突。”
    大臣們紛紛領命,表示會盡快落實。
    朱雄英看著眾人,語重心長地說:“百姓的事,無分大小,都關乎江山社稷。
    我們做臣子的,要多站在百姓的角度想一想,既要讓他們能安居樂業,也要讓他們能憑借自己的雙手謀生。
    隻有這樣,大明才能長治久安。”
    旨意下達後,工部、戶部、順天府立刻行動起來。
    工部選派了經驗豐富的工匠,前往永定門附近的空地勘察地形,繪製圖紙。
    短短三天,建設方案就製定完成。隨後,工匠們帶著材料進駐工地,挖土、砌牆、搭建攤位,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順天府則派出衙役,挨家挨戶地通知小吃商販們遷移的消息。
    一開始,商販們大多心存疑慮。
    王二聽說要搬到永定門,心裏犯嘀咕:“永定門那地方那麽偏,會不會沒人去啊?要是生意不好,我這一家老小可怎麽辦?”
    劉三也擔心:“還要交管理費,我這麻辣燙一天能賺多少?交了費還能剩下多少?”
    趙四則覺得麻煩:“我這木車推了這麽久,搬到新地方還要重新適應,太費勁了。”
    為了打消商販們的顧慮,周應秋親自去各個攤位,耐心解釋:“諸位放心,新的小吃街是皇孫殿下親自下令修建的,朝廷會幫忙宣傳,保證客流量。
    而且小吃街統一管理,衛生好、秩序好,顧客也願意來。
    至於管理費,朝廷收取的費用都會用來雇人打掃衛生、維修設施,你們不用再自己操心這些事,能專心做生意,賺的錢隻會比現在多。”
    朱雄英也特意安排了一次與商販代表的見麵,王二、劉三、趙四等人都在其中。
    朱雄英沒有擺皇孫的架子,而是像朋友一樣與他們聊天,問他們的難處,聽他們的想法。
    當王二說出擔心客流量的問題時。
    朱雄英笑著說:“王掌櫃,你放心,朝廷會在皇城各個路口張貼告示,告訴百姓們小吃街的位置和開業時間。
    而且我還會讓宮中的太監、宮女,還有勳貴家的人去小吃街光顧,帶動人氣。”
    聽到朱雄英這麽說,商販們心裏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王二率先表態:“既然是皇孫殿下親自安排,我信得過!我願意搬到新的小吃街。”
    劉三、趙四等人也紛紛附和,表示願意搬遷。
    半個月後,小吃街的建設終於完工。
    整條街長約五百步,寬約十步,兩側整齊地排列著一百多個攤位,每個攤位都刷著幹淨的白漆,配備著嶄新的灶台和排煙筒。
    街道中間鋪設著青石板,兩側挖有下水道,每隔幾步就有一個垃圾桶。
    街尾還建了兩間公共廁所,打掃得幹幹淨淨。
    小吃街的入口處,掛著一塊醒目的木牌,上麵寫著“皇城小吃街”五個大字,旁邊還有一塊告示牌,寫著小吃街的管理規則和營業時間。
    開業當天,朱雄英親自來到小吃街,為小吃街剪彩。
    消息傳開後,皇城的百姓紛紛趕來,想看看這新的小吃街到底是什麽樣子。
    小吃街裏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王二的蟹黃湯包攤位前又排起了長隊,劉三的麻辣燙鍋裏咕嘟咕嘟地煮著串兒,趙四的肉夾饃香氣飄得老遠。
    王二忙得滿頭大汗,臉上卻帶著笑容。
    他發現,來小吃街的人比在東華門時還多,不僅有普通百姓,還有不少穿著華麗的勳貴子弟,甚至還有外國的使臣。
    一天下來,他賣了五百多個湯包,賺的銀子比以前多了近一倍。
    更讓他開心的是,再也沒有人來抱怨他剁餡吵人、亂扔垃圾了,街道上有專門的清掃工隨時打掃,幹淨得很。
    劉三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很多。
    小吃街裏聚集了各種小吃,吸引了更多顧客,很多人吃了麻辣燙,還會去買湯包、肉夾饃,形成了良性循環。
    他算了算,扣除管理費,賺的錢比以前還多,而且不用再擔心居民投訴,也不用自己打掃衛生,輕鬆了不少。
    趙四則更滿意了。
    新的攤位有專門的灶台,不用再推著木車到處跑,而且街道鋪設了青石板,再也不用擔心油汙滑倒人。
    他的肉夾饃因為味道好、分量足,很快就積累了不少回頭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居民們也終於擺脫了之前的困擾。
    李大媽家再也沒有淩晨的剁餡聲,院子裏也不會飄進垃圾,她還時常帶著孫子去小吃街,買個湯包、吃碗藕粉,日子過得舒心多了。
    張秀才也能安心讀書了,再也沒有麻辣燙的辣味和銅鑼聲打擾他,他甚至打算等考完科舉,帶著朋友去小吃街好好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