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決心

字數:4201   加入書籤

A+A-


    兩日後,沈青把趙承業、王掌櫃、李東家、巴圖、李嵩等人押回了皇城。
    還帶了賬本、協議、書信、人證等證據。
    朱雄英立刻在朝堂上召見大臣,審理此案。
    沈青把證據呈給朱雄英道:“皇孫殿下,趙承業等人勾結牧政司官員李嵩、部族管事巴圖,壟斷草原羊毛,壓低牧民收購價,抬高織戶售價,還傷人致殘,證據確鑿,請殿下嚴懲!”
    趙承業跪在地上,還想狡辯:“皇孫殿下,臣隻是代牧政司收售羊毛,沒有壟斷。
    羊毛價格上漲,是因為草原旱情,羊毛產量減少,不是臣的錯!”
    朱雄英把賬本扔在他麵前,寒聲道:“不是你的錯?
    賬本裏清楚地記著,你以十文一斤收羊毛,以一百五十文一斤賣出,還賄賂李嵩三千兩、巴圖五百兩,這也是代牧政司辦事?
    本皇孫定下牧政司二十文一斤的收購價,你敢私自壓價,還敢說不是你的錯?”
    趙承業臉色慘白,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李嵩趕緊磕頭:“皇孫殿下,臣一時糊塗,被趙承業蒙蔽,求殿下饒臣一命!”
    “糊塗?”
    朱雄英冷笑道:“你身為牧政司郎中,掌管草原牧事,卻收受賄賂,縱容商人欺壓歸降牧民,破壞本皇孫對草原管控,一句糊塗就想了事?”
    這時,山西的禦史張謙站出來,說道:“皇孫殿下,趙承業等人雖有過錯,但也是為了促進草原與內地的貿易。
    要是嚴懲他們,怕是會讓商人寒心,影響大明的稅收啊!”
    朱雄英看向張謙,眼神冰冷:“促進貿易?欺壓歸降子民、傷害百姓、賄賂官員,這叫促進貿易?
    大明的貿易,是要讓牧民得實惠、讓百姓得便利,不是讓你們這些蛀蟲用來謀利的!
    張謙,本皇孫記得你去年曾上奏,說趙記商號‘善助草原貿易’,是不是也收了他們的好處?”
    張謙嚇得趕緊跪下:“殿下,臣沒有,臣隻是據實上奏啊!”
    “沒有?”
    沈青上前一步,拿出一封書信,篤定道:“這是在趙承業的暗格裏找到的,裏麵寫著,你收了趙承業兩千兩銀子,要在朝堂上為他們說話,你還敢狡辯?”
    張謙徹底癱在地上,再也說不出話。
    朱雄英看著滿朝大臣,語氣沉重地說:“本皇孫收複草原,讓戰俘牧民歸降放牧,是想讓他們安居樂業;
    推廣紡織機,是想讓百姓有暖衣穿。
    可這些人,為了利益,不顧歸降牧民的生計,不顧百姓的死活,甚至勾結官員,挑戰朝廷律法。
    本皇孫要是不嚴懲他們,怎麽對得起歸降的牧民?怎麽對得起大明的百姓?”
    大臣們紛紛跪下:“殿下英明!”
    朱雄英站起身,厲聲下令:“趙承業、王掌櫃、李東家,壟斷羊毛,欺壓牧民百姓,傷人致殘,賄賂官員,罪大惡極,著即押赴刑場,午時三刻處斬,懸首三日,以儆效尤!
    李嵩、張謙,收受賄賂,包庇罪犯,敗壞朝綱,革去官職,押入大牢,秋後處斬!
    巴圖身為部族管事,背叛歸降誓言,助紂為虐,杖責八十,流放海南!
    其餘參與壟斷的商號,一律查封,財產充公,商戶頭目杖責五十,流放邊疆!”
    “臣遵旨!”
    沈青齊聲應道。
    午時三刻,應天府刑場上,人山人海。
    趙承業等人被押上刑台,監斬官高聲宣讀他們的罪行後,令牌擲地:“時辰到,斬!”
    三聲斬落聲後,鮮血濺在刑台上,百姓們紛紛拍手稱快。
    草原上的戰俘牧民聽說消息後,也都鬆了口氣,他們這才明白,大明的朝廷,並沒有忘了他們。
    斬了趙承業等人後,朱雄英立刻著手整頓草原羊毛貿易,製定新的規製。
    首先,改組牧政司,增設“羊毛監管科”。
    由戶部和刑部各派官員任職,負責監督羊毛收購、運輸、銷售全流程,嚴禁商人承包承銷點。
    所有羊毛必須由牧政司直接收售,收購價定為二十文一斤,售價定為四十文一斤,確保價格穩定。
    其次,設立“牧民互助會”,由歸降牧民中的賢能者擔任會長,協助牧政司管理牧區,收集牧民訴求。
    朝廷還會給互助會撥發專款,用於牧民購買農具、醫治牛羊,讓牧民的生活有更多保障。
    再次,鼓勵織戶成立“織戶聯盟”,由官府牽頭,與牧政司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織戶聯盟可直接從牧政司以四十文一斤購買羊毛,省去中間環節。
    官府還會給聯盟提供低息貸款,幫助他們擴大生產。
    最後,修訂《商律》,明確規定“嚴禁壟斷民生物資、欺壓歸降子民”。
    違者輕則罰款流放,重則處斬,同時鼓勵百姓和牧民舉報違法行為,舉報屬實者給予獎勵。
    新規推行後,北方的羊毛市場很快恢複了秩序。
    保定府的陳阿婆,從織戶聯盟買到了四十文一斤的羊毛,織機又轉了起來。
    小梅拿著剛織好的羊毛布,笑著說:“阿婆,現在羊毛便宜了,咱們織的布賣得好,這個冬天能賺不少錢呢!”
    陳阿婆摸著布,眼裏滿是笑意:“都是托皇孫殿下的福,咱們才有好日子過啊!”
    草原上的蘇赫巴魯,也按二十文一斤的價格賣了羊毛,五十隻羊的羊毛換了一兩銀子。
    他用這筆錢給孩子買了新棉襖和藥材,還從互助會領到了官府撥發的糧種,在牧區邊緣開墾了一小塊田地,種上了耐寒的蕎麥。
    巴特拿著糧種,高興地說:“蘇赫巴魯,你看這糧種,明年咱們就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了!”
    蘇赫巴魯點了點頭,望著應天府的方向,心裏滿是感激。
    他原以為歸降後隻能當戰俘,卻沒想到大明不僅給了他們安定的生活,還處處為他們著想。
    戶部尚書楊思義拿著統計報表,向朱雄英匯報:“殿下,自從改組牧政司後,北方織戶已恢複生產的有兩千八百多戶。
    羊毛布的產量比之前增加了三倍,價格下降了三分之二,百姓們都能買得起了。
    草原的歸降牧民也很滿意,已有三個部族主動申請遷移到內地附近的牧區,方便接受官府管理。”
    朱雄英聽著,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做得好。歸降牧民是大明的子民,織戶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隻有讓他們都安居樂業,大明的江山才能穩固。”
    這時,牧政司卿張秉也來匯報:“殿下,咱們在草原新增了五個羊毛收購點,還派了獸醫去牧區幫牧民醫治牛羊。
    現在牧民們放牧的積極性很高,今年的羊毛產量預計能比去年增加兩成。”
    朱雄英點了點頭:“不錯,繼續努力。
    本皇孫要讓草原的牧民忘了過去的戰亂,讓內地的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讓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