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預料之中
字數:4529 加入書籤
算完之後,王巡檢的手都在抖!
這虧損的數字,已經超出了他能擔的範圍,再拖下去,真的要出大事。
“不行,得趕緊上報朝廷!”
王巡檢咬了咬牙,決定不能再等了。
他讓人備好筆墨,自己坐在書桌前,開始寫奏折。
開始,他還想把情況寫得緩和點,比如把“停產”寫成“暫時停工排水”,把“虧損”寫成“暫時無進項”。
可轉念一想,要是隱瞞了實情,朝廷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耽誤了對策,到時候責任還是在他。
於是他幹脆實話實說,把京西煤礦的來龍去脈都寫了進去:
“臣王巡檢,謹奏京西煤礦事宜。
此前煤礦為私人所有,因滲水甚重,煤商無力經營,遂售予朝廷。
後格物苑造手搖抽水泵,解滲水之困,煤礦開采順遂!。
朝廷為擴開采,售股份籌銀,百姓商戶踴躍認購;
計股份一百股,百姓持六十股,商戶持四十股,皆盼年終分紅……”
接著,他又把開采加深後滲水增多的情況寫清楚:“然煤礦越挖越深,現已至地下三丈,地下滲水較前倍增,原有的三台手搖抽水泵已難應付。
臣添泵五台,加派人手二十,晝夜抽水,然滲水仍源源不斷,井下積水日深,已至膝蓋,工人無法作業,隻得停產。
臣試盡諸法,或堵滲水之縫,或加抽水泵,皆無效……”
然後,他重點寫了停產的影響和眼下的危機:“自停產至今,已八日有餘。
每日虧損白銀三百兩,國庫無進項。
更有甚者,此前認購股份之百姓商戶,聞停產之事,人心惶惶,多有怨言。
近日已有商戶二十餘人、百姓五十餘人至煤礦問詢,甚者要求退股賠錢,街頭亦有謠言散布,稱‘朝廷賴賬’。
若不及時處置,恐生動蕩,影響京西乃至京城穩定……”
最後,他懇請朝廷盡快拿出對策:“臣雖急盼解決,然能力有限,手搖抽水泵已至極限,格物苑亦無更好之法。
為免危機擴大,特奏請陛下及朝廷,速遣能臣,或研新抽水之器,或尋其他解困之法,救救京西煤礦,安撫百姓,穩定朝局。
臣惶恐,伏望皇孫殿下聖裁!”
寫完奏折,王巡檢又仔細看了一遍,確認沒有遺漏,也沒有誇大其詞,都是實實在在的情況。
他讓人把奏折仔細封好,找了個靠譜的差役,姓趙,是礦上的老兵,騎馬快,也機靈。
王巡檢拍著趙差役的肩膀,千叮嚀萬囑咐:“老趙,這奏折關係重大,你馬上乘坐火車送往皇城!
一定要親手交給軍機處的大人,不能有半點耽誤!
路上要是遇到什麽事,優先把奏折送到,明白嗎?”
趙差役鄭重地點點頭:“大人放心,小人一定會把奏折送到皇城!”
……
禦書房外。
軍機處的李大人捧著奏折,手心都出了汗。
此時朱雄英正在和戶部尚書楊思義商議春耕事宜。
聽到有京西煤礦的急折,他放下手中的奏折,眉頭微挑:“倒是比本皇孫預想的早了些。”
楊思義愣了一下,不解道:“殿下早已知曉煤礦之事?”
朱雄英頷首,接過李大人遞來的奏折,指尖拂過封皮上的“急”字。
這才開口道:“京西煤礦淺層煤儲量有限,本皇孫去年就讓格物苑盯著深層開采的滲水問題,隻是沒想到,滲水來得這麽快。”
他拆開奏折,逐字逐句地看,王巡檢的字跡工整,從煤礦的由來、手搖泵的困境,到停產的損失、百姓的怨言,寫得一清二楚。
楊思義在一旁看著,越看越心驚:“每日虧損也就算了,居然還有百姓鬧事,這要是處理不好,恐生禍端啊!”
朱雄英卻神色平靜,看完奏折後,他把紙頁折好,放在案上。
不疾不徐道:“楊大人莫慌,本皇孫已有對策。
傳旨,召格物苑總管蘇顯祖即刻來禦書房。”
蘇顯祖接到旨意時,正在格物苑的作坊裏盯著工匠們調試一台鐵家夥。
那東西足有一人高,主體是個圓滾滾的鐵爐,爐身上接著兩根粗鐵管,下麵還有四個鐵輪,爐子裏正燒著煤,冒出的蒸汽從管口溢出,發出“嗤嗤”的聲響。
小吏跑得氣喘籲籲道:“總管,殿下召您去禦書房!”
蘇顯祖擦了擦手上的煤灰,眼睛還盯著那鐵家夥,不耐煩道:“告訴殿下,再等半個時辰,這蒸汽抽水機就能試成了!”
“不行啊總管,是京西煤礦的急事兒,皇孫殿下催得緊!”
蘇顯祖心裏一動,京西煤礦……
難道是滲水的問題?
他立馬吩咐工匠:“看好爐子,別讓火滅了,我去去就回。”
說著,他脫下沾著煤屑的短褂,換上一件幹淨的長衫,跟著小吏往皇城趕。
到了禦書房,蘇顯祖剛跪下請安,朱雄英就開口了:“蘇總管,格物苑那台蒸汽抽水機,如今能派上用場嗎?”
蘇顯祖一愣,隨即大喜:“殿下!臣正要說這事!
那機器昨日剛調試完,抽水速度是手搖泵的十倍不止,不用人力,隻要燒煤就行,對付深層滲水正好!”
楊思義在一旁聽得糊塗:“蒸汽抽水機?那是何物?竟比手搖泵還厲害?”
蘇顯祖起身,從懷裏掏出一張圖紙,展開在案上:“楊大人您看,這機器有個鍋爐,燒煤把水燒開,產生的蒸汽能推動裏麵的活塞,活塞帶動水泵,就能把水抽上來。
之前臣們試過,一口三丈深的井,一個時辰就能抽幹,比十台手搖泵一起搖還快!”
朱雄英指著圖紙上的鍋爐:“這機器的安全性如何?會不會炸爐?”
蘇顯祖拍著胸脯道:“殿下放心!臣們用的是加厚的熟鐵,還加了安全閥,蒸汽壓力超了會自動排氣。
而且鍋爐外麵包了耐火磚,不會燙手,工人操作也安全。”
朱雄英點點頭,拿起禦筆,在紙上寫下幾道旨意:“第一,命格物苑即刻調撥兩台蒸汽抽水機,帶足工匠和十日的煤炭,由禁軍護送,明日一早啟程去京西煤礦;
第二,傳旨王巡檢,待抽水機到後,全力配合安裝,務必盡快複工;
第三,讓戶部撥銀五千兩,用於煤礦複工後的工人補貼,安撫民心。”
楊思義看著旨意,忍不住讚歎:“殿下遠見,竟早早就備好了應對之策,這下京西煤礦的危機可解了!”
朱雄英卻沒放鬆,他看向窗外,雨已經停了,天邊露出一絲晚霞:“這隻是第一步。
京西煤礦是大明實業的試點,若能成,將來還能推廣到其他礦場。
對了,邊疆的消息呢?朱棣和藍玉那邊,戰事該結束了吧?”
楊思義連忙回道:“昨日剛收到邊疆急報,藍玉大將軍和燕王殿下率軍平定了西歐諸國;
如今皆已納入大明版圖,就等殿下下旨安排治理了。”
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銳光:“好!傳本皇孫的旨意,召燕王朱棣、大將軍藍玉即刻回朝,商議邊疆治理之事。
另外,今年春闈剛結束,那些中了進士的學子,正好派去邊疆任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