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春歸新綠,星軌長明

字數:2285   加入書籤

A+A-


    驚蟄的雷聲滾過玄清觀的山巒時,蘇清月正在靈田移栽新育的“聽風草”。濕潤的泥土沾在指尖,帶著雨後的腥甜,她俯身扶正歪斜的幼苗,發間的玉簪隨著動作輕輕晃動——那支阿芷姑娘留下的蓮簪,經過歲月浸潤,簪頭的金紋愈發鮮亮,與腕間的星章交相輝映。
    “慢點,別壓著根須。”淩塵提著水桶走來,桶沿的水珠順著木柄滴落,在青石板上暈開小小的濕痕。他蹲下身,用瓢舀起溫水,小心地澆在幼苗根部,“這是阿螢新培育的品種,說能在三月就開花,正好給觀裏的藥圃添些生氣。”
    蘇清月直起身,看著他專注的側臉。晨光透過新抽芽的銀杏葉,在他鬢角的銀絲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那雙曾在無妄海斬過噬星貝的手,此刻正輕柔得像在撫摸初生的嬰孩。
    “前幾日收到落霞澗的信,”她接過他遞來的帕子擦手,“阿竹說那裏的‘凝露藤’開花了,邀請我們去看看。”
    “好啊。”淩塵笑了,眼裏的褶皺裏盛著暖意,“正好順路去趟青嵐穀,看看他們培育的‘融雪草’長勢如何。”
    準備行裝時,阿螢抱著個布包跑進來,裏麵是幾件新縫的外衣,針腳細密,袖口繡著小小的星燈圖案。“師父師娘,這是用去年的新棉做的,輕便還保暖。”她紅著臉補充,“阿竹師兄說落霞澗的早晚溫差大,讓你們一定帶上。”
    蘇清月摸著衣料上的溫度,心裏軟得像被春水浸過。這些孩子,當年還需要她彎腰係鞋帶,如今已能細致到考慮溫差,時光果然是最好的培育師,讓稚嫩的新苗也長成了能遮風擋雨的模樣。
    落霞澗的春景果然不負期待。澗底的溪流兩岸,紫色的凝露藤順著岩壁攀爬,一串串鈴鐺似的花苞上凝著水珠,風過時搖出細碎的響,竟真有幾分“聽風”的意趣。
    阿竹正帶著幾個村民修剪藤蔓,見他們來,連忙放下剪刀迎上來:“師父師娘,你們看這藤,今年的花比去年多了三成,提煉的凝露能抵得上半副清心丹了!”他指著遠處的木屋,“我按您教的法子,在屋前挖了靈泉井,村民們說喝了井裏的水,連風寒都少了。”
    蘇清月走到井邊,井口的石欄上刻著雙星契的印記,井水清澈,映出她和淩塵並肩的身影。她想起很多年前,在玄清觀的枯井裏發現的星圖,那時的他們或許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走過的路、刻過的印記,會成為別人生活裏的尋常風景。
    “這凝露藤的種子,得給青嵐穀送些。”淩塵摸著花苞,眼裏閃著光,“他們那邊的靈脈偏寒,正好用這凝露調和。”
    從落霞澗到青嵐穀,一路的春意越來越濃。穀主領著弟子在靈眼旁開墾了新的藥田,田裏的融雪草抽出翠綠的葉片,葉片上的露珠在陽光下流轉,竟泛著淡淡的金芒。
    “按你們的法子,在草下埋了冰火蓮的花肥,”穀主笑得合不攏嘴,“你看這長勢,比去年茂盛多了!附近的村落都來討種子,說要種在田埂上,既能改良土壤,又能當藥材。”
    蘇清月看著田埂上忙碌的村民,看著藥田裏嬉笑打鬧的孩童,突然覺得,所謂守護靈脈,從來不是孤守一方觀宇,是讓靈草紮根在人間煙火裏,讓每一寸土地都沾染上生機。
    返程時,他們特意走了山路。沿途的驛站旁,總能看見掛著的星燈,有的燈架已有些陳舊,卻被擦拭得鋥亮;有的燈上貼著新換的紅紙,畫著稚嫩的靈草圖案。
    “你看。”淩塵指著一盞掛在老槐樹上的星燈,燈穗上係著塊小小的同心佩,“是阿螢做的那批,不知被哪個弟子送來了這裏。”
    蘇清月望著那盞燈,在暮色中亮得格外溫柔。她仿佛能看見,無數雙手接過這盞燈,從玄清觀到落霞澗,從青嵐穀到更遠的地方,像一場無聲的接力,把星火傳到每一處需要的角落。
    回到玄清觀時,已是深夜。藏經閣的燈還亮著,張師兄趴在案上打盹,手邊攤著新修訂的《靈草培育新錄》,上麵用朱筆添了許多新的注解,都是各地弟子傳來的培育心得。
    蘇清月輕輕合上書卷,月光透過窗欞,在封麵上投下淡淡的影。她轉頭看向淩塵,他正望著窗外的星空,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方,輔弼雙星的光芒在群星中格外明亮,像兩顆永遠不會熄滅的眼睛,注視著這片他們守護了半生的土地。
    “該歇息了。”她輕聲說,牽起他的手。
    兩人並肩走在回廊上,腳下的青石板帶著夜露的涼,卻也藏著白日陽光的暖。遠處的靈田裏,新栽的聽風草在月光下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未完的故事——關於守護,關於傳承,關於兩顆星如何用一生的時光,照亮了一條綿延不絕的星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