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古道踏塵霜,中原覓陣紋
字數:4078 加入書籤
蝕心崖的共生光帶穩定後的第三個月圓夜,阿月在活碑林見到了玄甲龜的最後一麵。
老龜的星核結晶頭顱已經渾濁,甲片上的活紋大半枯萎——它為了壓製虛無主影的殘餘之力,耗盡了地脈靈智。臨終前,它從背甲深處吐出一塊青銅符牌,符牌上刻著半片殘缺的陣紋,與白苗古籍裏“中原天機閣”的信物紋路完全吻合。
“虛無之影的根,不在苗疆。”玄甲龜的石粒摩擦聲斷斷續續,“它是‘規則裂隙’的漏網之魚,當年初代聖女與天機閣閣主有約,若裂隙再現,以符牌為信,共補乾坤……”
話未說完,玄甲龜的身影便沉入活碑林的地脈,隻留下那塊青銅符牌在石台上泛著微光。
三族議事時,阿石捏著符牌邊緣的缺口:“天機閣?傳說中中原最神秘的陣法門派,據說能推演天地規則,布下的‘鎖元陣’可定地脈、封裂隙。但九千年了,誰知道他們還認不認這盟約?”
阿繡的錦蠱正對著符牌編織光紋,光紋裏浮現出古籍記載的中原古道:“不管認不認,都得去。地脈根須被虛無之力侵蝕了三成,共生光帶隻能暫時壓製,要徹底修複,必須借天機閣的‘陣紋之力’——蠱術主‘生’,陣法主‘定’,二者互補,方能補全裂隙。”
三日後,阿月帶著阿石、阿繡,還有那塊青銅符牌,踏上了前往中原的“蝕骨古道”。
這條道是苗疆與中原的古商道,卻已荒廢千年,路麵布滿虛無子影的殘痕,每一步都像踩在碎裂的規則上。阿月的金色種子在左胸發燙,指引著方向;阿石的影噬蠱群在前方探路,吞噬零星的子影;阿繡的錦蠱則在身後織出光網,記錄路線上的規則波動——這是三族第一次並肩走出苗疆的群山。
行至古道中段的“斷雲關”,他們遇到了第一場危機。
關隘的城牆上,爬滿了被虛無之力扭曲的“石蠱”——這些本是鎮守關隘的護城蠱,此刻卻成了攔路石,軀體化作灰色的石質,能吸收蠱蟲的能量。阿石的影噬蠱剛靠近,就被石蠱體表的灰紋纏住,噬靈內核的光芒瞬間黯淡。
“是‘規則同化’。”阿繡的錦蠱光網罩住石蠱,光網迅速變得透明,“它們被虛無之力改造成了‘規則轉換器’,能把蠱力變成石頭。”
阿月的月影印突然飛出,蟲翼的銀黑紋路在石蠱周圍旋轉,銀紋釋放的“包容力”暫時穩住石蠱的同化特性,黑紋則複製出石蠱的灰紋——月影印在模仿它們的規則,找到其中的破綻。
“影噬,攻灰紋最淡的地方!”阿月喊道。那些灰紋是虛無之力最薄弱的節點,是石蠱原本的護城蠱紋。
阿石的影噬蠱群瞬間轉向,銀刺精準刺入灰紋節點。石蠱發出刺耳的碎裂聲,灰色石質層層剝落,露出底下銀白的護城蠱本體——它們隻是被汙染,並未真正死去。
“原來它們在等‘喚醒’。”阿繡的錦蠱光絲纏上護城蠱,注入共生之力,銀白蠱紋重新亮起,竟主動為他們讓開了通路,“玄甲龜說的沒錯,所有被虛無侵蝕的,都是在等‘共生’的救贖。”
穿過斷雲關,中原的地貌漸漸清晰:不再是苗疆的崇山蠱林,而是開闊的平原,平原上隱約可見農田與城郭的輪廓,空氣中的規則波動也變得沉穩——那是被中原陣法長期“梳理”過的氣息。
第七日傍晚,他們在一座名為“落霞鎮”的中原小鎮,見到了第一個天機閣的人。
那是個背著竹簍的青衫書生,簍裏裝著刻滿陣紋的竹簡,指尖夾著枚會發光的玉符。他看到阿月腰間的青銅符牌時,玉符突然亮起,與符牌的殘缺陣紋產生共鳴,拚出半片完整的“鎖元陣”核心紋。
“苗疆的客人?”書生收起玉符,拱手時袖口露出天機閣的銀紋標記,“閣主算到今日有‘持符者’來,命在下在此等候。隨我來吧,古道盡頭的‘觀星台’,閣主已備下陣圖。”
阿月看著書生袖口的銀紋,與青銅符牌的缺口嚴絲合縫——九千年的盟約,原來從未被遺忘。
前往觀星台的路上,書生說起天機閣的往事:“當年初代聖女與閣主共補裂隙後,立下‘蠱陣同源’之說——苗疆的蠱術是‘活的陣’,中原的陣法是‘死的蠱’,本是一體兩麵。隻是後來戰亂隔斷了往來,盟約才成了傳說。”
觀星台建在一座孤峰之巔,台頂布滿了凹槽,凹槽裏流淌著銀色的“陣紋液”,那是用中原地脈精華提煉的,與苗疆的血玉壤能量同源。台中央,一位白發老者正對著星空推演,他身前的石桌上,攤著半張與青銅符牌紋路互補的陣圖。
“阿月姑娘。”老者轉過身,手中握著另一半青銅符牌——原來玄甲龜吐出的,隻是盟約信物的一半,“老夫天機閣主,守著這半塊符牌,等了九千年。”
兩半符牌合二為一的瞬間,觀星台的陣紋液突然沸騰,與蝕心崖的共生光帶、活碑林的地脈根須產生共鳴。老者指向石桌上的陣圖:“鎖元陣需‘蠱心’為引,‘陣紋’為骨。你們帶來的共生之力,正是補全裂隙的最後一塊拚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月望著台外的中原夜色,突然明白玄甲龜的深意:苗疆的“生”與中原的“定”,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規則。就像蠱與陣、苗疆與中原,看似不同,實則早已在九千年的盟約裏,埋下了“共生”的根。
三日後,觀星台與蝕心崖同時亮起。
苗疆的共生光帶化作銀黑流光,順著地脈古道湧向中原;中原的鎖元陣紋凝成金色光柱,逆著古道匯入苗疆。兩道力量在規則裂隙處交匯,蠱的活性能喚醒裂隙的生機,陣的穩定力則固定裂隙的邊界,像一雙溫柔的手,慢慢縫合著九千年的傷口。
阿月站在觀星台上,看著青銅符牌在陣紋中化作光點,融入裂隙——原來這信物不是“憑證”,是初代聖女與天機閣閣主埋下的“共生種”,隻有當苗疆與中原的力量再次交匯時,才能生根發芽。
裂隙閉合的瞬間,苗疆的地脈根須與中原的陣紋脈絡在地下相連,形成一張貫通南北的“規則之網”。活碑林的玄甲龜雖已逝去,卻在網中留下一聲悠長的石鳴,像在說:
“所有的等待,都是為了此刻的相連。”
落霞鎮的客棧裏,阿石正看著中原的農田發呆——那些整齊的田壟,像極了黑苗的蠱田,隻是少了蠱蟲的靈動,多了陣法的規整。阿繡的錦蠱則在臨摹天機閣的竹簡陣紋,光絲與陣紋交織,竟生出半蠱半陣的新紋路。
阿月撫摸著左胸安穩的金色種子,知道苗疆的故事還遠未結束。但此刻,她望著窗外中原的月光,突然覺得這月光與苗疆的月華,本就是同一束光——隻是照在了不同的土地上。
本章完)
後續伏筆:
1. 貫通南北的規則之網,在中原腹地的“昆侖墟”產生異常波動,那裏的陣法紋路與蚩尤遺墟的蠱影同源,暗示更古老的“規則戰場”即將浮現;
2. 阿繡的錦蠱生出的半蠱半陣紋,能短暫顯形虛無之域的本體,預示這種“雜交規則”將成為對抗虛無的新武器;
3. 天機閣閣主在裂隙閉合後,獨自登上昆侖墟,手中握著一枚與青銅符牌同源的黑玉符,符上刻著“終局之約”,暗示中原與苗疆的盟約背後,藏著對抗終極威脅的古老計劃;
4. 斷雲關的護城蠱蘇醒後,集體遷徙至規則之網的節點,開始自主編織“蠱陣聯防”,展現出超越以往的智慧;
5. 阿月的金色種子在規則之網中,與中原某處“龍脈”產生共鳴,那裏的地下,似乎沉睡著與初源之光有關的“古老存在”。
下一章將講述規則之網帶來的新變化——苗疆的蠱術與中原的陣法開始互相影響,催生出全新的“共生規則”,而這變化,也引來了昆侖墟深處更古老的注視。
喜歡道骨仙鋒謫世錄請大家收藏:()道骨仙鋒謫世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