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秦崛起
字數:2886 加入書籤
子荔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問道:“父王,秦國以前是從哪裏來的呢?”
國王晟癸清了清嗓子,說道:“秦國嬴族來自於東方。”
“東方?”子荔臉上滿是疑惑。
“對,他們出自東夷,以鳥為圖騰的少昊氏是顓頊zhuan xu)的後代,而顓頊是黃帝之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其後人皋陶在堯時擔任士師官,皋陶的兒子伯翳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為嬴。”
“夏朝末年,嬴族助殷滅夏,進入岐山周原;商朝時嬴族西遷,為商戍邊;周朝時武王伐紂,嬴族因參與武庚之亂,引發周公東征,嬴族兵敗被貶。”晟癸繼續講述著嬴族的曆史變遷。
“四百四十多年前,也就是周孝王六年,嬴族後裔秦非子遂率族遷至西戎犬丘,此人乃商朝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後,因擅長養馬而得到周孝王賞識。周孝王命他在汧水與渭水之間蓄養馬匹,秦非子將馬養得又大又好,被周孝王封為附國,秦非子成為附國之君,治都於秦邑,號為‘嬴秦’,這便是秦贏部族的起源。”
子荔聽得入神,又問道:“那秦國又是如何強大的呢?”
晟癸沉思了片刻,說道:“秦國的崛起,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三百六十多年前,秦莊公擊敗我們先祖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西戎滅國後,我們的先祖率殘部遷徙到大荔,並建國於此。”
“三百多年前,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秦國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到秦穆公時,秦國已稱霸西戎,被列為春秋五霸,我們大荔戎國麵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子荔皺了皺眉頭,問道:“那我們何不投靠強大的一方?”
晟癸搖了搖頭,說道:“秦國最初是周朝一個比較弱小的諸侯國,而晉國一直都非常強大,經常壓製住秦、齊、楚三國,大多數時間裏都獨霸中原,這一階段總的來說,是晉強秦弱。我們大荔戎國為求生存,一直以來都依附於晉國,並與晉國結盟。”
“以前,雖然我們大荔戎國在夾縫中生存,但是秦晉兩國交好,彼此和親,留下‘秦晉之好’的美談,我們大荔戎國左右逢源,日子倒也能過得去。”
“後來,隨著力量此消彼長,周朝日益衰弱,駕馭不了各諸侯方國,諸侯國為爭奪霸主地位而大打出手,秦晉兩國也從秦晉之好演變成秦晉相爭。”
“當周襄王遇難時,秦國和晉國都爭先恐後前去營救,但晉國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搶在秦國前頭解救了周襄王。晉文公通過這一行動,不僅在諸侯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還得到周襄王的許諾,包括被賦予諸侯國領袖的職能、擁有攻伐不臣的權力,又賞賜給晉國兩塊封地,這件事引起秦國的強烈不滿。”
“周襄王八年,秦穆公率軍大舉攻晉,秦晉兩國軍隊在韓原交戰,晉軍兵敗,晉惠公被俘。戰後,秦穆公送回晉惠公,晉惠公獻出黃河以西的土地,使秦國的地盤向東擴展到黃河以東。”
“周襄王二十年,在城濮之戰中,晉國聯合秦、齊、宋等國,在衛國城濮大敗楚國及其盟國,成就晉文公的中原霸主地位,中原諸侯無不朝宗晉國,秦國更感受到晉國的巨大威脅。”
“及至周襄王二十四年,秦穆公出兵伐鄭,由於勞師遠征,再加上走露消息,秦軍隻得退兵,在回師的路上,順便滅了晉國的屬國滑國,把滑國擄掠一空。”
“晉國知此消息後,與薑戎聯軍在崤山設伏,一舉擊敗秦軍,秦軍全軍覆沒,晉國大獲全勝。”
“崤山之戰使秦國遭受重大損失,秦軍主力被殲,東出戰略受挫,秦穆公不得不轉向西擴,秦昭王製定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對我們大荔戎國虎視眈眈,大有一口並吞之勢。”
“四年後,經過充分準備,秦穆公率軍伐晉,秦軍渡過黃河,燒毀渡船,表示如不獲勝決不生還的決心。消息傳至晉國,朝野一片驚慌,晉軍不敢迎戰,秦軍一直打到崤山,把暴屍荒野的秦人屍骨收集起來厚葬,然後班師回秦,這一戰叫秦穆公殽穀封屍。”
“秦穆公前後兩次率軍經過我國,在我們先祖的周旋下,大荔戎得以保全。此戰後,秦國及時調整戰略,主動釋放楚國被俘將士以孤立晉國。”
“看來秦穆公有雄才大略,是他開啟了秦國崛起之路。”子荔有些羨慕的說。
“不僅如此,他還采用由餘的計謀,成功收服北方十二個戎國,開辟千裏疆域,周襄王為了表彰秦穆公的功績,賞賜金鼓,正式確認他作為西方諸侯的霸主地位。
“以前我們一直與強晉結盟,共同抵禦秦國,但我國與晉國結盟,處於與秦對峙的最前沿,逐漸成為秦國東擴的攔路石,因此秦國必欲滅大荔戎國而後快。”
“那我們就與秦國血戰到底。”
“為了保衛我們的國家,為了保護我們的族人,每一名大荔戎的男人都會寧死不屈。但客觀上來說,我們大荔戎地不過六千,人不過兩萬,如何能夠抵禦強秦的虎狼之師?”
“那我們何不與秦國結盟,反過來抑晉?”
“這個問題父王也想過,但秦國與我國有血海深仇,如果與秦國結盟,就是認賊作父,大荔族人決不答應,同時又勢必惹惱晉國,到時候大荔戎很快就會亡於晉國之手。
“況且如果我們向秦國俯首稱臣,大荔戎國百姓就會淪為秦國的奴隸,而且這裏會成為秦國攻打晉國的前沿陣地,首先遭殃的還是我們大荔戎的百姓。”
喜歡羌海情緣請大家收藏:()羌海情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