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半壁江山

字數:3444   加入書籤

A+A-


    晉國大營之中,甘渠坐在中軍大帳裏,眉頭緊鎖,他在回憶著大荔戎那名叫不出名字的校尉,回憶著大荔戎將士的勇猛無畏,思考著如何才能打敗秦軍,收複大荔戎失地,這時一名將領前來求見。甘渠開口問道:“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來人拱手說道:“在下姬辰,乃大荔戎上將軍祝玉手下將佐是也。”
    甘渠連忙起身,說道:“姬將軍受苦了。”
    姬辰擺了擺手,說道:“無妨,比起祝將軍以及大荔眾將士,姬某幸運多了。”
    甘渠關切地問道:“請問祝將軍戰死的細節如何?”
    姬辰眼中閃過一絲悲痛,說道:“橋山一戰,祝將軍率領大軍一馬當先,剛衝過一道天然拱橋,就被秦軍四麵合圍。秦軍一心隻想生擒祝將軍,祝將軍為了保存大荔戎將士的生命,命令我等拚死突圍,他卻毅然反方向衝殺。身邊將士全部戰死,祝將軍被秦軍生擒,秦王許以高官厚祿,祝將軍寧死不降,最後被秦王下令五馬分屍。”
    甘渠聽了,心中肅然起敬,說道:“祝將軍英靈不滅,浩氣長存,是我等的楷模。有祝將軍的精神為鼓舞,我軍必會舍生忘死、前赴後繼,一複大荔戎國。”隨後又問道,“隻是不知現在秦軍有何弱點,怎樣才能趕走秦軍?”
    姬辰分析道:“秦軍的弱點在於戰線過長,兵力分散,首尾不繼,並且秦軍新勝,到處燒殺搶掠,搶奪的東西過多,以致連行軍速度都拖慢了,甘將軍可集中優勢兵力,發動突然襲擊,秦軍必不堪一擊。”
    甘渠眼前一亮,說道:“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受教了,此誠乃我軍致勝良機也。明天對秦軍的戰鬥,還要仰仗姬將軍。”
    姬辰堅定地說道:“能為祝將軍報仇,在下萬死不辭。”
    第二天,戰場上硝煙彌漫,戰鼓聲聲。甘渠站在高地上,俯瞰著戰場,心中充滿了鬥誌,他命令以較弱的右軍牽製秦軍的左軍,以較強的左軍牽製秦軍的中軍,自己則率領中軍主力對秦軍右軍突然發動襲擊。
    秦軍這邊,剛剛滅亡大荔戎國,到處燒殺搶掠,正誌得意滿,他們根本沒想到晉軍會發動突襲,一時驚慌失措,晉軍本來就有兵兩萬,又增兵一萬,再加上幸存的大荔戎將士的奮勇出擊,秦右軍抵擋不住,隻得下令撤退。
    甘渠率軍在後麵緊緊追趕,秦軍一麵逃跑,一麵將搶掠的財物沿路丟棄,晉軍士卒見財起意,紛紛停止追趕,爭相搶奪財物,一時間晉軍隊形大亂。
    甘渠見狀,大聲喝道:“全力追殺秦軍,搶奪財物者死!”說完,他一槍刺死一名正在爭搶財物的晉兵,其餘士卒大驚,紛紛丟棄財物,奮力追殺秦兵。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晉軍士氣大振,他們追上一個秦兵,就一刀殺死;一箭射去,一個秦兵即亡。秦兵隻好丟盔卸甲,倉皇逃竄。晉軍一鼓作氣,將秦軍追殺一百多裏,一直將秦軍追殺到大荔戎王城附近。
    秦軍龜縮在以前的大荔戎王城,不敢出城迎戰。這時候天已經黑了,甘渠擔心秦軍使詐,隻好就地紮營,他命令士兵們加強警戒,以防秦軍偷襲。
    及至第二天,甘渠想繼續攻打,卻發現後麵秦軍增援部隊已經趕到。甘渠看著眼前的局勢,大荔戎國土已收回多半,但再要擴大戰果已是很難。於是下令軍隊後撤五裏,修築防禦工事,秦晉兩國在此對峙,一場新的較量又在悄然醞釀之中……
    晉國曲沃的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群臣分列兩旁,出公端坐於高位,注視著下方。
    此時,一員大將身著染血的鎧甲,大步上前,單膝跪地,高聲奏道:“啟稟陛下,末將甘渠戴罪殺敵,率領我晉國勇士與秦軍殊死奮戰,終不負陛下所托,將秦國擊敗,成功收複大荔戎大半國土。”
    出公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欣慰,但隨即又皺起眉頭,問道:“甘將軍,你如今是否還能再戰?”
    甘渠抱拳答道:“回陛下,現秦軍後援已到,他們兵力有所補充。而我軍雖勝,但也有一定傷亡,且士卒疲憊。末將認為,此時不宜再戰,需從長計議。”
    出公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語道:“長此以往,如何是好?”朝堂之上一時陷入沉默,眾臣皆低頭思索對策。
    這時,令尹無醜出班,躬身奏道:“陛下勿憂,為臣以為,秦軍不足慮哉。”
    出公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問道:“這是為何?”
    無醜不慌不忙地說道:“秦軍遠道而來,一路奔波勞頓。而我軍以逸待勞,占據地利人和,且秦軍經過多次戰爭,傷亡較大,看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幹,其後勤補給也漸入困境,實難以為繼。如今大荔戎王子多耒正在我國避難,何不請王子多耒即王位,讓大荔戎複國。如此一來,大荔可成為我國抵禦秦國的一道屏障,大局可定。”
    出公微微點頭,又問道:“那何處定都為好?”
    甘渠趁機上前說道:“現我軍在采邑駐紮,此地背靠黃河,地勢險要,糧草充足,進可攻退可守,末將認為在采邑建都為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出公思考片刻後,說道:“看來隻好如此了,傳大荔戎王子覲見。”
    不一會兒,王子多耒走進朝堂,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堅毅與果敢。
    出公看著多耒,問道:“你可是大荔戎王子多耒?”
    多耒抱拳行禮,朗聲道:“正是在下。”出公又問道:“大荔戎已經滅國,你有何想法?”
    多耒眼中閃過一絲悲憤,大聲說道:“為臣願與秦國決一死戰,為父報仇,為大荔戎百姓報仇。”
    出公擺了擺手,說道:“報仇之事再議,大荔戎王城雖已落入秦國之手,萬幸的是,在甘將軍奮力拚搏下,已奪回大部國土,朕欲讓你返回大荔戎,複國稱王,你是否願意?”
    多耒心中一陣激動,連忙跪地叩首,說道:“臣謹遵陛下旨意,臣定當勵精圖治,讓大荔戎國重現往日輝煌,不負陛下的扶持之恩。”
    隨後在晉國的扶持下,大荔戎國正式複國,考慮到采邑有著更深厚的曆史底蘊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決定定都采邑,是為後荔。秦國見大荔戎複國,且有晉國支持,權衡利弊後,無奈退兵。
    後荔在多耒的治理下,逐漸恢複生機,百姓們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軍隊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後荔存續十年之久,在這十年裏,它作為晉國的盟友,在一定程度上牽製了秦國的擴張,為晉國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喜歡羌海情緣請大家收藏:()羌海情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