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明皇家銀行
字數:5029 加入書籤
半個月後,武英殿內,一場關乎大明錢袋子命運的禦前會議,氣氛比朱元璋北伐時的軍議還要緊張。戶部尚書曾泰、工部尚書秦逵,頂著兩個碩大的黑眼圈,捧著厚厚一遝文書,戰戰兢兢地站在禦案前。太子朱標站在一側,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而張晉,依舊歪在旁邊的太師椅上,啃著一個水靈靈的脆梨,發出“哢嚓哢嚓”的聲響,與殿內的凝重格格不入。
“陛下,臣等與太子殿下,連日研討張先生所獻《綱要》,並征詢部分精通錢穀之吏員,初步擬定了《大明皇家銀行創設章程》及《新鈔發行條陳》,請陛下禦覽。”曾泰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這半個月他幾乎沒睡過一個整覺。
朱元璋接過太監遞上的文書,沉甸甸的。他沒有立刻翻開,而是先看向張晉:“小張,你先說說,這章程的大概意思,讓咱心裏有個底。” 他被張晉上次“擦屁股紙”的比喻刺激得不輕,現在對錢法問題格外謹慎。
張晉把梨核精準地扔進遠處的痰盂裏,抹了抹嘴:“簡單說,就三件事。第一,成立一個叫‘大明皇家銀行’的新衙門,獨立於戶部,直接對你老朱負責。這衙門不幹別的,就管一件事:印新錢,管舊錢,放貸款,搞匯兌。”
“第二,發行新鈔,名字我都幫你想好了,就叫‘洪武通寶銀元券’。這新鈔,不再是憑空印的,而是有抵押的。比如,你從庫房裏劃出一千萬兩銀子,鎖進銀行的金庫裏,作為‘準備金’,然後銀行就根據這筆準備金,發行麵值一千萬兩的新鈔。老百姓拿著這新鈔,隨時可以到銀行任何一個分號,一比一兌換成實實在在的銀子!這叫‘見票即兌’,是建立信用的核心!”
“第三,逐步回收舊寶鈔。設立一個期限,比如一年,讓老百姓拿著舊寶鈔來銀行,按一個遠高於市價但低於麵值的比例比如一貫舊鈔換三百文新鈔或者等值銅錢)兌換新鈔。過期作廢。這樣,既給了持有舊鈔的人一條活路,不至於激起民變,又能快速清理掉那些‘擦屁股紙’,讓新鈔順利流通。”
朱元璋聽得眉頭緊鎖:“拿出一千萬兩銀子鎖庫裏,就為了印一千萬兩的紙?這……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銀子不動,咱怎麽花?”
“老朱啊老朱,你咋又鑽錢眼兒裏了?”張晉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那鎖庫裏的銀子是‘壓艙石’,是定海神針!它不動,但它保證了你印出去的那一千萬兩‘紙’能當一千萬兩銀子花!甚至,因為它輕便好攜帶,比銀子流通得更快!這一千萬兩新鈔在市麵上轉一圈,可能就能完成兩千萬兩、三千萬兩的交易額!產生的稅收和商業活力,遠遠超過你把這一千萬兩銀子直接花掉的效果!這叫信用創造和貨幣乘數效應!懂不懂?”
朱元璋似懂非懂,但“稅收”和“商業活力”他聽進去了。他轉向曾泰:“章程裏,也是這個意思?”
曾泰連忙躬身:“回陛下,張先生所言,正是章程核心。此外,章程還細化了銀行組織架構:總行設於京城,於各省府要地逐步設立分行、支行;新鈔采用多重防偽技術,由工部精工監專門匠戶秘密製作;舊鈔回收細則、金銀銅錢與新鈔的兌換牌價管理、乃至未來如何通過貸款扶持農工商各業等,皆有初步規劃。”
朱元璋仔細翻看章程,裏麵條陳清晰,考慮周詳,顯然是用心了。他心中漸漸有底,但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這新鈔……百姓會認嗎?萬一他們還是隻認銀子,咱這銀行豈不是成了笑話?”
張晉嘿嘿一笑:“所以得演一出戲,一場讓全大明百姓都看得見的‘誠信大戲’!”
幾日後,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傳遍了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並以官方邸報的形式,迅速發往全國各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便民利商,充裕國庫,特設‘大明皇家銀行’,發行新式‘洪武通寶銀元券’。此新鈔,以皇家信譽及庫藏金銀為根本,見票即兌,十足準備!即日起,於南京城設總號試運行。另,為體恤民艱,特許民間持舊有大明寶鈔,於一年期內,至銀行各號按官定比例兌換新鈔或銅錢。欽此!”
詔書一下,舉世嘩然!
茶樓酒肆裏,人們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朝廷要發新寶鈔了!”
“又是寶鈔?可拉倒吧!俺可不敢要了,家裏的舊寶鈔都快成引火紙了!”
“這回不一樣!告示上說了,見票即兌!一比一換銀子!”
“吹牛吧?朝廷哪有那麽多銀子?肯定是騙人的!”
“就是!肯定是想用新紙換舊紙,騙咱們最後一把!”
懷疑和觀望的情緒,占據了主流。畢竟,被舊寶鈔坑怕了。
然而,朝廷接下來的操作,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首先,在南京最繁華的秦淮河畔,原寶鈔提舉司衙門被徹底改造,掛上了金光閃閃的“大明皇家銀行總號”的牌匾。衙門前的廣場被清理出來,搭建了一個高大的木台。更令人咋舌的是,木台後麵,臨時用粗大圓木和鐵柵欄圍起了一個巨大的、臨時性的“金庫”,透過柵欄縫隙,可以隱約看到裏麵堆滿了打開的箱子,箱子裏是白花花、亮閃閃的銀元寶! 在陽光下,簡直能晃瞎人的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膽大的湊近了看,倒吸涼氣:“娘嘞!是真的銀子!堆得跟小山似的!這得有多少啊?”
銀行總號開業當天,人山人海。朱元璋沒有親臨,但太子朱標、戶部尚書曾泰等重臣悉數到場,以示重視。張晉則混在人群裏,嗑著瓜子看熱鬧。
儀式很簡單,曾泰宣讀了聖旨。然後,重頭戲來了。
銀行第一位“大客戶”,竟然是皇帝陛下本人!
隻見幾名太監,抬著幾個沉甸甸的箱子走上木台,當眾打開——全是官銀!銀行的工作人員由戶部清吏司精幹吏員和挑選的識文斷字者擔任)當眾清點,共計十萬兩白銀。然後,銀行總管事由曾泰兼任)親自開具了一張麵額十萬兩的巨幅“洪武通寶銀元券”,蓋上銀行總號和大內司禮監的雙重朱紅大印,當眾交給了太監代表。
緊接著,戲劇性的一幕上演:那太監拿著這張輕飄飄的巨額訂單,走到兌換窗口,高聲喊道:“奉陛下旨意,將此十萬兩銀元券,全部兌回現銀!”
銀行吏員麵無難色,立刻從身後的“金庫”裏,點出十萬兩現銀,當眾裝箱,由太監和侍衛們抬走。
整個過程,公開、透明、迅速!
全場鴉雀無聲,隨即爆發出震天的驚呼和議論!
“天啊!真的兌了!十萬兩!眼睛都不眨一下!”
“皇上用自己的錢試了!這新鈔……真的能換銀子!”
“看來朝廷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皇帝的“親自試水”,如同給新鈔注入了一劑最強的信用背書!
接下來幾天,銀行門前排起了長隊。開始還是些將信將疑的小商戶,拿著幾兩、幾十兩銀子來換新鈔,圖個方便。每次兌換,銀行都迅速辦理,銀貨兩訖。有人換完新鈔,轉頭就去隔壁窗口要求兌回銀子,銀行也照樣辦理,毫不拖延。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新鈔的信用迅速建立起來!商人們發現,這輕便的紙鈔,比沉重的銀子方便太多了!大宗交易,再也不用雇鏢局押運銀子了!於是,兌換新鈔的人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舊寶鈔回收點也排起了隊。雖然兌換比例讓很多持有大量舊鈔的人肉疼一貫舊鈔換三百文新鈔或銅錢),但總比爛在手裏強!很多人一邊兌換一邊罵舊寶鈔害人,但拿著換到的新鈔或銅錢,心裏總算踏實了。
一個月後,大明皇家銀行總號的業務已經走上正軌。新鈔“洪武通寶銀元券”不僅在南京城內完全流通開來,甚至開始通過商隊向周邊州縣輻射。朝廷順勢宣布,繳納賦稅,優先收取新鈔,舊寶鈔限期折價收取。這一政策,徹底奠定了新鈔的法定貨幣地位。
這一日,朱元璋微服私訪,帶著朱標和張晉,來到銀行總號對麵的茶樓二樓雅間,隔著窗戶觀察。看著銀行門前井然有序的隊伍,聽著市井百姓對新鈔的稱讚“這新鈔真是方便!”“朝廷這回辦了件大好事!”),朱元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小張啊,看來你這法子,還真行!”朱元璋感慨道,“這一個月,舊寶鈔回收了七七八八,市麵物價也平穩了不少。戶部說,商稅收入比上月增加了兩成!看來,這錢活起來,確實比堆在庫房裏強!”
張晉得意地翹起二郎腿:“這才哪到哪?等各省分行開起來,這新鈔流通全國,那才叫真正的活水。到時候,朝廷想興修水利、整飭軍備,就不用天天算計庫房裏還有多少銀子了,可以通過銀行發行國債……呃,就是向民間借錢,用未來的稅收做抵押,利息還能給百姓賺點小錢,皆大歡喜!”
朱元璋眼睛一亮:“還能向百姓借錢?這倒是個新思路!” 他現在對張晉這些“離經叛道”的主意,接受度越來越高。
朱標也興奮地說:“父皇,兒臣以為,銀行之利,不僅在於錢法。將來還可仿效張先生所言,設立‘助學貸’資助寒門學子,‘農貸’在青黃不接時貸給農戶,‘工貸’扶持匠作革新……若運用得當,實乃強國富民之利器!”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看著窗外那片嶄新的“大明皇家銀行”牌匾,心中豪情萬丈。他想起一個月前,那被貶為“擦屁股紙”的舊寶鈔,再看看如今這硬挺的新鈔,深深體會到“信用”二字的千鈞之力。
“傳旨!”朱元璋沉聲道,“加快各省府銀行分號設立速度!務必使新鈔盡快惠及天下!至於那些還在暗中囤積居奇、試圖擾亂新鈔市場的舊錢莊和蠹蟲……”他眼中寒光一閃,“讓毛驤去查!查到一個,嚴懲一個!絕不姑息!”
喜歡諸天任逍遙,我是紅塵仙請大家收藏:()諸天任逍遙,我是紅塵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