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日不落帝國的黎明
字數:3924 加入書籤
“老朱,你瞅瞅這個。”
格物院最深處的“絕密工坊”裏,張晉隨手將一本厚得像磚頭似的、封麵用燙金字體寫著《大明寰宇五年發展規劃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綱要》的冊子,丟到了朱元璋懷裏。朱元璋猝不及防,差點沒被砸個趔趄。
“哎喲!你這小子,不能輕點?”朱元璋嘟囔著,翻開冊子。隻看了幾頁,他的眼睛就瞪得溜圓,呼吸也跟著粗重起來。冊子裏圖文並茂,詳細規劃了未來五年大明要在全球範圍內搞的“大工程”:
基建狂魔篇:以應天為中心,修建十條貫穿南北、連接主要礦區和港口的“鋼鐵馳道”鐵路),規劃圖上鐵軌縱橫,如同蛛網;擴建天津、寧波、廣州、廈門四大港口為“深水巨港”,足以停泊萬噸巨輪;在全國主要城市和邊境重鎮之間,架設“千裏傳音線”電報網絡)。
軍事碾壓篇:建造以“泰山級”蒸汽鐵甲艦排水量約8000噸,裝備線膛炮)為核心的新一代遠洋艦隊,總數不少於五十艘;全麵換裝後裝線膛炮和擊針步槍類似德萊塞步槍概念);建立覆蓋沿海和主要邊疆的“燈塔了望哨”與“快馬通信體係”。
經濟殖民篇:在已探明的南洋“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澳洲“牧羊寶地”、美洲“金銀礦山”建立直屬皇家的“特許經營拓殖點”,移民屯墾,資源直輸大明;發行“寰宇通寶”金幣銀元,作為海外貿易結算貨幣,逐步取代各地雜亂貨幣。
文化洗腦篇:設立“大明寰宇同文館”,招募通曉番語的學者,大規模翻譯儒家經典、農工技術書籍,向“歸化”地區輸送;在海外拓殖點強製推行漢話、漢字教育,設立“聖賢祠”,祭祀孔子及大明先賢。
朱元璋看得手心冒汗,抬頭看著一臉“基操勿六”表情的張晉,聲音都有些發顫:“小張……這……這真是五年能完成的?咱大明,真能變成……變成這冊子上畫的這樣?”
張晉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從兜裏空間)摸出個水靈靈的桃子啃了一口:“五年?老朱,保守了!隻要你這皇帝別掉鏈子,格物院那邊別偷懶,三年見雛形,五年成規模,十年之內,我保證你坐在應天皇宮裏,能吃到澳洲當天捕的龍蝦,美洲當天挖的金礦!”
他走到牆上那幅巨大的、已經標注了無數紅藍箭頭和符號的世界地圖前,拿起一根細長木棍,如同將軍點兵:
“你看啊,老朱。北邊,毛驤的‘北疆掃蕩司令部’已經推進到貝加爾湖了,蒙古殘餘勢力望風披靡,那些林子裏的野人女真部落,看見咱們的快槍鐵炮,納頭便拜隻是時間問題。西邊,絲綢之路讓咱們用鐵路和電報重新打通,西域那些小國,是跟著商隊一起來朝貢,還是等著咱們的鐵甲車開過去,他們自己選。”
木棍向南移動:“南洋?傅友德的‘南洋經略府’艦隊,估計這會兒已經在香料群島插滿龍旗了。那地方熱是熱了點,但種稻子一年三熟,香料遍地,抓點土人……呃,雇傭當地友好人士,開礦種田,美滋滋。”
最後,木棍重重點在美洲西海岸:“至於這兒,鄭和那小子帶著的‘探索艦隊’,按我給的洋流圖和星圖,最遲明年,肯定能摸到岸邊!到時候,遍地黃金白銀,還有高產的種子,隨便撈點回來,你大明就再也不用擔心鬧饑荒!”
朱元璋聽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經看到四海賓服、萬國來朝的盛景,但旋即又皺起眉:“攤子鋪這麽大,錢糧、人手……夠嗎?還有,那些海外蠻荒之地,瘴氣瘟疫,將士們水土不服咋辦?”
“錢?咱有銀行,有國債,讓全大明甚至海外商人一起掏錢建設,利益共享!人手?國內鼓勵生育,海外嘛……先以戰養戰,再用利益吸引移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張晉擺擺手,“至於水土不服?格物院醫學院那幫家夥,最近搗鼓出的‘大蒜素’簡易抗生素概念)和‘金雞納霜皮’治療瘧疾),對付大部分熱帶病夠用了。再配上嚴格的衛生條例,問題不大。”
他拍拍朱元璋的肩膀,語重心長:“老朱啊,到了這個階段,你就別事必躬親了。你是皇帝,是總設計師,是掌舵的!定好戰略,用好人才,抓好紀律,剩下具體活,讓傅友德、藍玉、徐達、還有格物院那幫天才們去幹!你要做的,就是坐在紫禁城裏,保持戰略定力,等著捷報像雪片一樣飛來就行!”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眼神逐漸變得堅定而深邃。他明白了,從現在起,他的角色要從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事無巨細的管家,轉變為一個俯瞰全局、運籌帷幄的帝王。
接下來的幾個月,大明這台巨大的戰爭機器和建設引擎,在張晉規劃的藍圖和朱元璋的強力推動下,開足了馬力,全速運轉!
格物院成了整個帝國最忙碌、也最神奇的地方。高爐裏日夜流淌著鋼水,鑄造出一根根合格的鐵軌和蒸汽機部件;化工作坊裏,工程師們小心翼翼地調配著炸藥和藥品;船塢裏,第一艘實驗性的千噸級明輪蒸汽船已經下水測試,雖然跑起來黑煙滾滾、噪音震天,但那不用帆就能逆風而行的勁頭,讓所有圍觀的水師老將目瞪口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軍隊的換裝速度驚人。燧發槍還在大量生產,但更先進的擊針步槍生產線已經開始搭建。炮兵部隊開始演練後裝炮的快速射擊戰術。來自草原、叢林、高原的降兵和被俘虜的倭寇,被編入“仆從軍”,經過“思想改造”和軍事訓練後,作為遠征的先鋒或屯墾的勞力,被一船船運往海外。
民間的變化更是天翻地覆。隨著一條條鐵路的延伸,原本需要數月才能到達的邊陲,現在幾天就能抵達,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商貿空前活躍。電報線的架設,讓朝廷政令和商業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遞。銀行發行的“寰宇通寶”硬通貨,開始取代雜亂的白銀和銅錢,成為大宗交易的首選。一種前所未有的、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氣息,彌漫在整個帝國。
張晉呢?他果然當起了甩手掌櫃。大部分時間,他都窩在格物院給他特建的、舒適無比的“首席顧問辦公室”裏,或者幹脆躲進山海珠內,陪著小空和嬌妻們,過起了神仙日子。隻有當朱元璋遇到重大決策難題,或者格物院在關鍵技術節點卡殼時,他才會溜達出來,輕描淡寫地指點幾句,往往就能撥雲見日。
洪武二十二年春,遠征南洋的傅友德發回第一份經由新建成的東南沿海電報網傳回的捷報:“臣部已平定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土著酋長望風歸附,獻上香料、珍珠無數。現已建立‘大明南洋宣慰司’,駐軍屯墾。下一步擬按計劃,向南探索澳洲。”
洪武二十二年秋,鄭和的探索艦隊跨越太平洋,成功抵達美洲西海岸的消息傳回,舉國震動!隨船帶回的黃金樣品、紅薯等作物種子,更是讓朱元璋和滿朝文武欣喜若狂!朱元璋當即下旨,加封鄭和為“靖海伯”,並命令後續船隊立刻跟進,建立永久據點。
洪武二十三年,北大西洋。一支懸掛龍旗、由三艘蒸汽鐵甲艦為核心組成的龐大艦隊,劈波斬浪,駛入一片陌生的海域。旗艦“定遠號”的艦橋上,艦隊都督藍玉,舉著最新的青銅望遠鏡,眺望著遠方隱約出現的海岸線,臉上露出了標誌性的、混合著興奮與殘忍的笑容。
“傳令!各艦準備!給老子瞄準岸邊那些木頭寨子,先轟他娘的一輪開花彈!讓這些紅毛番鬼知道,天朝王師,來了!”
轟隆隆的炮聲,在遙遠的新大陸海岸響起,宣告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全球性帝國黎明的到來。
而在應天紫禁城的暖閣裏,張晉正悠閑地泡著功夫茶,對麵是看著最新全球態勢圖、笑得合不攏嘴的朱元璋。
“老朱,淡定點,才剛開始呢。”張晉遞過去一杯茶,“等咱們的鐵路修到西域,電報線鋪到美洲,你坐在這,早上批閱歐洲總督的奏章,下午處理非洲拓殖點的糾紛,那才叫日不落。”
朱元璋接過茶,美滋滋地呷了一口,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咱等著!”
喜歡諸天任逍遙,我是紅塵仙請大家收藏:()諸天任逍遙,我是紅塵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