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冰河上的漁火與時代的回音

字數:2140   加入書籤

A+A-


    在嫩江的第四天,楚凡聽聞城外不遠處的訥謨爾河嫩江重要支流)畔,有冬捕的傳統。雖然規模不及查幹湖那般盛大,卻更貼近本地漁民的日常。他在天還未亮時便起身,借著熹微的晨光,踩著凍得硬實的土路,向河邊走去。
    河麵早已被厚冰封鎖,遠看一片死寂。走近了,才發現冰麵上已有不少人影在忙碌。巨大的冰鑹子被高高揚起,再重重砸下,發出沉悶而有力的“咚咚”聲,冰屑四濺。幾個穿著厚重棉襖、臉膛凍得通紅的漢子,正喊著號子,協同拉扯著巨大的漁網。空氣中彌漫著河水的腥氣與男人們身上散發的熱騰騰的汗味。
    楚凡站在岸邊,屏息凝神地看著。隨著漁網一點點被拖出水麵,冰洞下仿佛另一個世界被打開了——無數銀色的大小魚在網中翻騰、跳躍,鱗片在初升朝陽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一網打撈起了破碎的星河。周圍的漁民們發出歡呼,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一位年長的漁夫,用凍得僵硬的手從網裏撿起一條還在拚命掙紮的鯽魚,遞給楚凡:“小夥子,拿著!開河魚,鮮著呢!回去讓館子給你燉個湯,暖和!”
    楚凡接過那條冰冷的、充滿生命力的魚,感受著它在掌心最後的搏動。這並非景區裏表演性質的儀式,而是真實的生產與收獲。這冰河之下的生機,與漠河冰層下凝固的記憶不同,它是鮮活、可以果腹的。嫩江的冬天,並非絕對的休眠,而是在冰封之下,依然湧動著生命的暖流。
    下午,他沒有返回市區,而是沿著訥謨爾河岸繼續行走。在一片開闊的河灘地,他看到了一些奇怪的景象:大片枯黃的蘆葦叢中,矗立著一些鏽跡斑斑的金屬架和廢棄的磚石地基,像是某個被時代遺忘的工業遺跡。
    好奇心驅使他走近。在一片殘垣斷壁間,他遇到了一位正在放羊的老人。老人揮著鞭子,羊群在廢墟間安靜地覓食。
    “大爺,這裏以前是……”楚凡指著那些廢墟問道。
    “唉,這都是老黃曆嘍。”老人歎了口氣,找了個背風的土坡坐下,掏出煙袋鍋,“這兒以前是個小造紙廠,紅火過一陣子。後來……說汙染河水,就給關了。”
    老人望著眼前荒涼的景象,眼神有些迷離:“那時候,這河邊可熱鬧了,機器整天響,拉貨的車來來往往。廠子一關,人就都散了。”他頓了頓,用煙杆指了指清澈的河麵,“不過,河水倒是真變清了,魚也多了。你看現在,又能冬捕了。”
    老人的話讓楚凡陷入了沉思。他觸摸著那些冰冷粗糙的磚石,仿佛能聽到一個時代轟鳴的回響與沉寂。發展、環境、生計、記憶……這些宏大的詞匯,在這片具體的土地上,化為了眼前這觸手可及的廢墟與不遠處冰麵上豐收的漁火。嫩江,不僅承載著農業的循環,也見證了工業的變遷與代價。
    傍晚,楚凡帶著那條鯽魚,回到市區,找了家小飯館請老板幫忙加工。當奶白色的、散發著濃鬱鮮香的魚湯端上桌時,他慢慢地喝著,感受著那份來自冰河深處的暖意。
    他再次翻開筆記本,這一次,他的筆觸更加複雜:
    “嫩江的深沉,遠超我的想象。
    它不僅有無私奉獻的黑土,還有在堅冰之下慷慨饋贈的河流。
    我看到了冰鑹砸下時迸發的生命力,也觸摸到了廢墟之上無聲的時代傷痕。
    這片土地,在默默地承受、消化著一切——古驛道的滄桑、農業的厚重、工業的興衰,最終都沉澱為它自身肌理的一部分。
    這裏的人們,如同這黑土與冰河,有著強大的韌性與自我修複的能力。他們從土地和河流中獲取,也曾為之付出代價,但始終保持著向前看的生活智慧。
    明天即將離開,奔赴哈爾濱。嫩江給予我的,已不僅是一碗熱湯的溫暖,更是一份關於生命、發展與時間的厚重思考。這思考,將讓我的腳步更加沉穩,目光更加深邃。”
    窗外的嫩江市華燈初上,霓虹閃爍,充滿了現代小城的活力。楚凡知道,在這片看似尋常的土地下,深埋著曆史的根須與時代的層理。他的徒步,正像一次耐心的考古,一點點發掘著中國大地上那些被忽略的、卻無比真實的故事。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