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時代廣場的黃昏與開往鶴城的列車
字數:1798 加入書籤
在大慶的最後一天,楚凡感到一種強烈的不舍。這座城市的剛毅與內在的韌性深深吸引了他。下午,他徒步來到了市中心的 時代廣場 。廣場開闊,毗鄰著碧波蕩漾的 黎明湖 。冬日的夕陽給湖麵的冰層、廣場上的雕塑以及遠處現代建築的玻璃幕牆都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色。
與油田邊緣那種純粹的工業感不同,這裏充滿了生活氣息。孩子們在父母的看護下嬉戲玩耍,情侶們挽著手在湖邊散步,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巨大的電子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新聞和廣告,現代城市的活力撲麵而來。
楚凡在湖邊找了一張長椅坐下,看著眼前這幅和諧的畫麵。他很難將這份安寧與愜意,與陳師傅口中“荒甸子”、“幹打壘”的艱苦歲月聯係起來,也與抽油機群那冰冷律動的印象相去甚遠。然而,這正是大慶的全貌——幾代人的奮鬥與犧牲,最終沉澱為今日普通人觸手可及的平靜生活。 油田的貢獻,不僅僅是gdp和能源,更是這座城市得以建立、發展和繁榮的基石。
湖風吹來,帶著水汽的清新,稍稍衝淡了空氣中若有若無的石油味。他看著遠處地平線上那些依然在夕陽下起伏的抽油機剪影,它們仿佛成了這幅城市生活圖景的背景板,沉默,卻至關重要。
工業與生活,曆史與當下,在此刻達成了完美的和解。
他想起在紀念館裏看到的一句話:“一部大慶油田發展史,就是一部國家精神的濃縮史。” 此刻,他對此有了更深的理解。這種精神,不僅存在於過去的豪言壯語裏,更融化在今天廣場上每一個平凡的笑容中,體現在這座城市敢於麵對轉型挑戰的勇氣裏。
傍晚,楚凡背起行囊,走向大慶西站。他的行囊裏,除了原有的紀念物,還多了一小瓶他在紀念品商店買的、封裝在透明樹脂裏的 石油樣本 。那黑色的、濃稠的液體,在燈光下泛著幽幽的光,如同凝固的曆史與能量。
站台上,開往下一站——齊齊哈爾鶴城)的列車即將啟程。他回望這座在暮色中亮起萬家燈火的城市,燈火之下,是依然在為共和國輸送血液的油田。
他翻開筆記本,在大慶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時代廣場上嬉戲的孩童與遠處抽油機的剪影,畫下了那瓶小小的石油樣本。
他寫道:
“在大慶的最後一個黃昏,我坐在時代廣場,終於讀懂了這座城市的完整敘事。
它將最艱苦的創業史,沉澱為最平凡的日常;它將地下的黑色能量,轉化為照亮生活的萬家燈火。
‘鐵人精神’從未遠去,它已從戰天鬥地的呐喊,內化為這座城市默默前行、勇於轉型的堅韌底色。
我帶走的這瓶石油,是這片土地的靈魂。它提醒我,國家的脈動,曾如何在這片荒原上被強勁地喚醒,而生活的美好,又是如何建立在這樣的奉獻與基石之上。
再見,大慶。你這座建立在油脈上的城市,已將工業的磅薄與生活的溫柔,一同刻入我的旅程。
前方,鶴城丹頂鶴的翩躚舞姿,正在等待。”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列車。車輪滾動,大慶的燈火在身後漸次遠去,如同散落在黑土地上的璀璨鑽石。他的內心充滿了收獲的豐盈,也對工業文明與個體命運的交織,有了更為深刻和複雜的認識。旅程繼續,他的故事,正隨著鐵軌的延伸,不斷豐富。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