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冰雪的雕刻、提琴的告別與秋林的滋味
字數:2031 加入書籤
在哈爾濱的最後一天,楚凡決定去感受這座城市最極致的藝術表達——冰雪。他去了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盡管已在圖片上見過無數次,但當他真正置身於那座用無數冰塊砌成的、晶瑩剔透、流光溢彩的夢幻城堡時,依然被震撼得說不出話。
這不再是自然界的冰雪,而是人類用智慧與勞力,將嚴寒轉化為的巨型藝術。冰雕的教堂、城堡、滑梯,在變幻的燈光下,如同仙境落入凡塵。人們在冰砌的迷宮中穿梭,在巨大的冰滑梯上尖叫歡笑。這是一種短暫而易逝的美,正因其短暫,才更顯絢爛奪目。楚凡用手觸摸著那光滑而冰冷的牆麵,感受著這份由哈爾濱獨有氣候所催生出的、冷酷又熱烈的浪漫。
下午,他選擇了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作為告別—— 哈爾濱音樂公園 及周邊的 猶太公墓 。公園裏矗立著許多古典音樂家的雕塑,包括冼星海等曾與這座城市有過淵源的藝術家。冬季的公園遊人稀少,積雪覆蓋著草坪和長椅,顯得格外肅穆。
在公墓,那些造型各異的墓碑靜默地矗立在白雪中,刻著陌生的希伯來文或俄文名字。他們中的許多人,最終將這座遙遠的東方城市當作了永久的歸宿。風吹過光禿的樹枝,發出嗚咽般的聲音。這裏沒有中央大街的喧囂,也沒有冰雪大世界的絢爛,隻有一種跨越了種族與文化的、關於生命終局的寧靜與憂傷。
就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楚凡隱約聽到了一陣悠揚的 小提琴聲 。他循聲走去,隻見一位穿著舊呢子大衣的老人,正獨自在一座雕塑下拉琴。琴聲哀婉而深情,是那首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旋律在空曠的雪地公園裏回蕩,與這片安眠著異國魂靈的土地如此契合,仿佛在為那段塵封的曆史,也為所有逝去的時光,奏響一曲無言的挽歌。
楚凡靜靜地聽著,直到最後一個音符在寒冷的空氣中消散。老人收起琴,向他微微頷首,然後轉身,踩著積雪緩緩離去。這個意外的插曲,為他的哈爾濱之旅,染上了一層難以言喻的、藝術與曆史交織的悲憫色彩。
傍晚,是告別的時候了。他再次來到中央大街,這一次,是為了味覺的銘記。他在 秋林公司 買了厚厚的、帶著果木香氣的 大列巴 和地道的 裏道斯紅腸 。又去了一家格瓦斯攤點,買了一杯用麵包發酵的、酸甜獨特的 格瓦斯 。
他站在街角,就著寒風,大口吃著列巴夾紅腸,喝著冰涼的格瓦斯。這粗獷而獨特的滋味,混合著這座城市所有的印象——異域的風情、市井的活力、曆史的厚重、冰雪的絢爛與藝術的悲憫——一同咽下,成為了他對哈爾濱最具體、最深刻的味覺記憶。
回到旅舍,他收拾好行囊。那塊火山石、那片森林年輪、那瓶石油樣本,以及一路積累的筆記與感觸,都靜靜地躺在背包裏。
他翻開筆記本,在哈爾濱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座晶瑩的冰雕城堡,一個在雪中拉琴的剪影,以及一個列巴和紅腸的簡筆畫。
他寫道:
“哈爾濱,你這座北國的交響詩,以冰與火、東方與西方、喧囂與靜默的激烈和弦,在我心中留下了最恢弘的樂章。
冰雪大世界是人類征服寒冷的狂歡,猶太公墓的琴聲是曆史無言的歎息,而秋林的列巴紅腸,則是生活本身紮實而溫暖的基調。
你華麗,也滄桑;你國際,也本土;你熱情似火,也冷靜如冰。
感謝你這三日的款待,感謝你毫無保留地展示你的複雜與深邃。
再見,冰城。你的穹頂、你的炊煙、你的冰雪與琴聲,已匯入我生命的河流。下一段旅程,即將在長春的汽車轟鳴中開啟。”
背起行囊,楚凡再次融入哈爾濱夜晚的人流。他走向車站,步伐堅定。東北三省的徒步之旅,在此刻畫上了一個豐滿的句號。而關東大地的更南端,新的故事,正在等待著他去書寫。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