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地質宮的鍾聲與桂林路的煙火
字數:1838 加入書籤
在長春的第三天,楚凡決定去觸摸這座城市另一條重要的文化脈絡。他來到了 長春地質宮 。這座宏偉的建築,曾是偽滿時期計劃修建的“新皇宮”僅完成的基礎部分,新中國成立後,在其上建成了如今的長春科技大學今並入吉林大學)的教學樓,現為 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
站在地質宮前,那種混合了 曆史滄桑感與學術莊嚴感 的氣息撲麵而來。建築本身是那段屈辱曆史的見證,而如今,它成為了探索地球科學、培養人才的殿堂。他走進博物館,裏麵陳列著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標本。
在一塊巨大的 吉林隕石 切片前與吉林市博物館的那塊同源),他再次駐足。從吉林市到長春,這塊天外來客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語境下與他重逢,仿佛在提醒他萬物之間的聯係。地質宮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隱喻——在曆史的廢墟上,可以建立起追求真理與知識的殿堂。
下午,他的探索從宏大的曆史與學術,轉向了充滿活力的現代市井。他去了 桂林路 商圈。這裏與地質宮的肅穆形成了鮮明對比,是長春年輕人聚集、充滿時尚與美食活力的地方。
街道兩旁是各種潮流店鋪、咖啡館和餐館,空氣中彌漫著奶茶、炸雞和烤串的混合香氣。他看到妝容精致的年輕女孩,穿著時髦的男孩,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他在一家小店排隊買了著名的 “老韓頭”雞湯豆腐串 ,熱乎乎的湯,鮮嫩的豆腐串,簡單卻滋味十足。他又在另一家店嚐了 炒粉 的不同流派,感受著這座城市在美食上的創新與包容。
桂林路的喧囂與活力,是長春作為現代化都市、作為大學城的另一張麵孔。它展示著這座城市的 現在與未來,是年輕血液注入的證明。
傍晚,他再次走到人民廣場,看著毛澤東雕像揮手指向前方。廣場上車水馬龍,霓虹閃爍。他回想起在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前的感受,那種濃烈的異域風情;而這裏,是一種 屬於共和國的、本土的、充滿建設意味的宏大敘事。
他意識到,長春或許沒有哈爾濱那般外露的“洋氣”,也沒有吉林市那般天然的“靈秀”,但它有一種 內斂的、深沉的、混合了光榮與傷疤、工業與學術、曆史與青春的獨特氣質。這種複雜性,需要時間去品味。
回到旅舍,他開始整理行裝,準備真正的告別。他的行囊前所未有的沉重,裏麵裝著的不再是物品,而是一路的風景、聲音、氣味、故事與思考。
他翻開筆記本,繼續記錄:
“長春的第三日,在地質宮的鍾聲與桂林路的煙火間,我讀懂了你的多麵與深邃。
你將偽滿的基座轉化為求知的殿堂,將曆史的負重化為前行的動力。
桂林路的年輕麵孔與活力,是你麵向未來的自信笑容;而一汽不息的流水線,是你支撐國家發展的堅實脊梁。
你教會我,真正的強大,是敢於直麵曆史的全部,並在此基礎上,用智慧與汗水,建設屬於自己的、光明的現在與未來。
長春,你這座‘汽車城’、‘大學城’,這座背負過往、驅動現在的北國春城,為我波瀾壯闊的東北之旅,提供了最厚重、最深刻的終章背景。”
合上筆記本,窗外長春的夜晚,燈火通明,秩序井然。楚凡知道,明天,他將為這一切,畫上最終的句號。他的內心充滿了豐盈的收獲與一種即將完成壯舉的平靜激動。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