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烏蘭浩特的側影 · 成廟的晨曦與歸流河的靜默

字數:1878   加入書籤

A+A-


    在從白城前往下一站如阜新或鐵嶺,進入遼寧)的途中,楚凡做了一個臨時的決定。列車在一個小站暫停時,他背起行囊,下了車。這裏離 烏蘭浩特市 已經很近,這座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首府,像一塊磁石,吸引著他去感受草原深處更濃鬱的蒙元文化。
    踏上烏蘭浩特的車站,一種與白城相似卻又不同的草原城市氣息撲麵而來。這裏的 蒙元文化符號更為鮮明、密集 。街道的牌匾、廣播的聲音、行人的麵容與交談,都清晰地標示著這是一座蒙古族占相當比例的城市。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更多的 奶茶、奶製品和風幹肉食的醇厚香氣。
    楚凡沒有做長時間的停留計劃,這更像是一次旅程中的“插曲”。他直奔這座城市的精神核心—— 成吉思汗廟。
    與常見的藏傳佛教寺廟不同,成吉思汗廟是一座融合了蒙、漢、藏建築風格的宏偉殿宇,矗立在烏蘭浩特市區北山的最高點。他沿著台階緩緩而上,清晨的寒風凜冽,但陽光已經灑滿了廟宇的金頂和白色的牆體,顯得無比莊嚴、聖潔。
    廟內供奉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坐像,目光如炬,威儀四海。楚凡靜靜地站在像前,仿佛能聽到曆史的回響——蒙古鐵騎踏遍歐亞的蹄聲,一個龐大帝國的興衰,以及一個民族對英雄祖先的永恒追念。這種感受,與在漢文化地區參觀曆史遺跡截然不同,這裏蘊含的是一種 對力量、對祖先、對草原精神的崇拜。
    從成吉思汗廟下來,他漫步到山腳下的 歸流河 畔。冬季的河麵冰封如鏡,兩岸的樹木掛著霧凇。與白城向海的濕地草原不同,這裏的景色更偏向於 丘陵與河穀 ,在冰雪覆蓋下,別有一番靜謐的詩意。他看著一些本地人在冰麵上行走,或者在岸邊鍛煉,生活節奏舒緩。
    他沒有時間去探訪更多的博物館或牧區,隻是在市區的主要街道上走了走,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日常脈搏。他在一家蒙餐店,快速地吃了一碗 牛肉麵 ,湯頭濃鬱,牛肉酥爛,帶著草原飲食特有的紮實風味。
    這次短暫的穿插,像在旅程的樂章中插入了一段 音色獨特的間奏 。它讓楚凡對“東北”的概念有了更廣闊的理解——東北不僅僅是黑吉遼三省,它的文化輻射和地理延伸,也深深影響著像烏蘭浩特這樣的內蒙古東部地區。
    傍晚,他再次來到烏蘭浩特站,等待前往遼寧的列車。這次短暫的造訪,雖然倉促,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翻開筆記本,在記錄白城與下一站之間的空白頁上,他畫下了成吉思汗廟的巍峨輪廓,和一條冰封的河流。
    他寫道:
    “烏蘭浩特,一次計劃外的抵達,一場濃縮的洗禮。
    成廟的晨曦,照亮了一個民族的英雄記憶與精神圖騰;歸流河的靜默,流淌著草原城市的日常與安寧。
    這裏的氣息,比白城更濃鬱地屬於草原,屬於馬蹄和奶茶。
    這次短暫的穿插讓我明白,文化的邊界從來不是僵硬的行政區劃。東北的雄渾,內蒙古的遼闊,在此地水乳交融。
    帶著這份對蒙元文化的驚鴻一瞥,我將繼續南下,進入遼寧。那片土地上的重工業轟鳴與沿海濤聲,正等待著一個視野被再次拓寬的旅人。”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繼續南下的列車。車輪滾動,烏蘭浩特的燈火在草原的夜色中漸行漸遠。這次穿插的旅程,如同為他即將展開的遼寧篇章,注入了一股來自草原深處的、雄渾而古老的力量。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