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風中的告別與西南行的車輪

字數:1888   加入書籤

A+A-


    在白城的最後一天,楚凡再次來到了 向海自然保護區 的邊緣。他沒有去遊客聚集的區域,而是找了一處可以俯瞰大片冰封濕地與枯黃草原的高坡。
    天地間依舊是那片令人心曠神怡的遼闊。風,這位白城永恒的主角,毫無阻隔地吹過,卷起地上的雪沫,發出持續而低沉的呼嘯。遠處的風車矩陣依舊在不疾不徐地旋轉,像時間的指針,記錄著風的能量,也記錄著這片土地的變遷。
    他站在那裏,任由寒風穿透衣物,感受著這份近乎嚴酷的、屬於草原冬天的真實。查幹湖的漁獵號子似乎還在耳畔回響,但在這裏,聲音被簡化了,隻剩下風與寂靜。他想起了牧民主人那句樸實的話:“風大了,草少了,但日子還得過,而且要想辦法過得更好。”
    這句話,仿佛是整個白城,乃至許多類似地區命運的縮影。在自然的約束下,人們從未停止尋找與自然共處、並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的智慧。 從傳統的遊牧到生態保護,再到開發風能,這是一條充滿挑戰卻必然的路徑。
    他在高坡上坐了很久,直到手腳凍得有些麻木。他從行囊裏拿出那塊來自伊春林區的 年輪木片 ,在手中摩挲著。這來自森林的印記,與眼前草原的風、濕地冰湖,形成了地理與生態上的呼應。他沒有將它留下,而是更緊地握了握,然後收好。他需要這份來自東北不同地貌的“信物”,共同陪伴他走完接下來的路。
    中午,他回到市區,在“一毛街”吃了最後一碗 蕎麵餄餎 ,味道依舊爽滑實在。他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麵容淳樸的人們,心中充滿了告別的不舍。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白城站。行囊裏,那本地質時代的筆記本靜靜躺著,記錄著從鬆原到白城的關內初章。風幹的石油樣本已留在了鬆原,但森林的年輪、草原的風聲、以及一路的思考,都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風聲不息的城市。天空湛藍,陽光明亮,將風車的影子拉得很長。白城,沒有給他江南的婉約,也沒有給他古都的厚重,卻給了他一種 在蒼茫天地間直麵生存、並充滿韌性力量的深刻印象。
    他翻開筆記本,在白城篇章的最後一頁,他隻畫了幾筆隨風搖曳的枯草,和一個旋轉的風車葉片的剪影。
    他寫道:
    “白城,我的告別在風中完成。
    你教會我的,是在看似嚴酷的環境中,生命如何尋找出路,文明如何延續與轉型。
    你的風,吹走了曆史的塵沙,也轉動著未來的希望。你的草原,在冰雪下沉睡,卻孕育著下一個春天的生機。
    感謝你的遼闊與坦蕩,感謝你的堅韌與智慧。你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 often ies not in resistance, but in adaptation and resiience. 往往不在於抗拒,而在於適應與韌性。)
    再見,風中的白城。你的印記,將如這草原長風,長久地吹拂在我的記憶裏。
    汽笛聲響,列車向西南。遼寧的工業脈搏與海洋氣息,正隨著鐵軌的延伸,越來越近。”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車輪啟動,白城在廣袤的草原地平線上逐漸遠去。他的關內之旅,因為白城這一站,而浸染了草原的蒼茫與風能的現代感。前方,東北的最後一站——遼寧,那片承載著共和國更多工業記憶與沿海夢想的土地,正等待著他的到來。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