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東遼河畔的鵝卵石與南下的暖襪
字數:1695 加入書籤
在遼源的最後一天,楚凡再次來到了流經城市的 東遼河 畔。與北河的沉靜不同,東遼河岸視野更為開闊,冬季冰封的河麵像一條白色的緞帶,蜿蜒向遠方。陽光很好,照在冰麵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沿著河岸行走,腦海中回放著這幾日的見聞:礦工墓令人窒息的悲愴,襪業園裏充滿生命力的織機聲,龍山公園平和的俯瞰,小劇場裏酣暢淋漓的笑聲……這些看似矛盾的畫麵,共同拚湊出了遼源複雜而真實的靈魂——一個背負沉重過去,卻在努力用雙手和笑聲編織未來的城市。
他在河灘的積雪中,仔細地尋找著。最後,他撿起了一小塊 灰色的、帶有白色紋路的鵝卵石 。它不像烏蘭浩特那塊來自草原河流的石頭那般圓潤光滑,棱角更分明些,質地也更顯堅硬,仿佛帶著煤礦的基因,卻又被河水長久衝刷,磨去了些許尖銳。
他將這塊遼源的石頭,與烏蘭浩特的鵝卵石、伊春的年輪木片放在了一起。森林、草原、煤城,三種不同的東北印記,在他的行囊裏相聚,沉默地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多樣性與深厚。
之後,他做了一件很實際的事情。他去了襪業園的一家直銷店,精心挑選了幾雙厚厚的、材質舒適的 羊毛襪 。他並非為了紀念,而是切實地覺得,在接下來的徒步中,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一雙好襪子至關重要。這舉動本身,就帶著一種對遼源轉型成果的 默默認可與支持。
中午,他吃了最後一碗 酸湯子 ,那獨特的微酸口感,仿佛成了他對遼源味道的最終記憶。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遼源站。行囊裏,多了幾雙溫暖的襪子,和一塊沉甸甸的、屬於遼源的石頭。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被丘陵環抱的小城。陽光下的遼源,顯得安詳而堅韌。那些織機的嗡鳴、劇場的笑聲、礦工墓的沉默,似乎都融入了冬日的空氣裏,化作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
他翻開筆記本,在遼源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塊帶有紋路的石頭,和一雙簡筆的襪子。
他寫道:
“遼源,我的告別在東遼河畔完成,以一塊堅硬的鵝卵石和幾雙溫暖的襪子為記。
你讓我深刻理解,一座城市的轉型,不僅僅是產業的更迭,更是普通人從地下到地上、從悲苦到歡笑的生存意誌的勝利。
你的曆史是黑色的,你的現在是多彩的,你的未來,掌握在無數織就襪子、也織就生活的人們手中。
我帶走的鵝卵石,銘記你的堅韌;我穿上的羊毛襪,感受你的溫度。
再見,遼源。願你的織機永不停歇,願你的笑聲永遠響亮。
列車西行,開往鐵嶺。那片黑土地上的幽默與豁達,正等待著我的到訪。”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開往鐵嶺的列車。車輪滾動,遼源在丘陵間緩緩消失。他的遼寧之旅,因為遼源這一站,而對資源型城市的命運與人民的韌性有了更為具象和充滿敬意的理解。前方,是“大城市”鐵嶺,是趙本山小品中藝術化的東北,也是真實的、充滿煙火氣的又一座城市。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