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葦海日出的告別與南下的蟹田米
字數:1866 加入書籤
在盤錦的最後一天,楚凡在黎明前再次醒來,驅車前往 紅海灘 深處一片更為原始的 蘆葦蕩。他想要在這片孕育了無數生命的濕地中,迎接最後一次日出,並進行一場安靜的告別。
冬季的葦海,萬籟俱寂。一人多高的蘆葦隻剩下金黃的稈子,頂著蓬鬆的蘆花,在晨風中微微搖曳,發出沙沙的輕響。腳下是凍得堅實的土地和殘雪,冰封的水道在蘆葦叢中蜿蜒,像一條條銀色的脈絡。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入葦蕩深處,直到城市的喧囂徹底消失,隻剩下他自己和這片無邊的寂靜。
當天際線開始發白,繼而染上瑰麗的霞彩,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的葦梢間緩緩升起時,楚凡感到一種靈魂被洗滌的純淨。陽光如同金色的畫筆,將蘆葦染成溫暖的色調,冰麵上也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幾隻早起的丹頂鶴或其它水鳥被驚動,優雅地展翅飛向天空,發出清越的鳴叫。
這景象,比任何人工雕琢的景觀都更震撼人心。他從行囊裏拿出了那塊在 伊春 獲得的 年輪木片,象征著古老森林的生命;又拿出了在 遼源 撿拾的 灰色鵝卵石,代表著工業轉型的堅韌。他將這兩件來自東北內陸的信物,輕輕放在覆雪的葦根旁。
森林、礦山、濕地。這三樣東西,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地理與產業形態的對話,共同訴說著東北大地的豐厚與滄桑。他沒有帶走盤錦的蘆葦或貝殼,他覺得,讓自己的兩位“老友”留在這片生命的搖籃裏,是對盤錦,也是對整個東北之旅最好的致敬。
日出之後,他去了一個本地的農產品市場,精心挑選了一小袋真空包裝的 盤錦大米 和幾隻熟凍的 稻田蟹。這不是為了紀念,而是他真想將這濕地與稻田共同孕育的精華滋味,帶給遠方的親人品嚐,也作為自己接下來路途上的給養。這 實在的、可品嚐的饋贈,比任何工藝品都更能代表盤錦。
中午,他喝了最後一碗 肉鹵豆漿,那鹹香紮實的滋味,成為了他對盤錦味覺的最終記憶。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盤錦站。行囊裏,少了森林的木片和礦城的石頭,卻多了一袋米和幾隻蟹,重量依舊,內涵卻已悄然轉變。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被濕地環抱的城市。天空中有鳥群飛過,遠處抽油機在濕地的背景中不知疲倦地起伏。
他翻開筆記本,在盤錦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叢在晨曦中搖曳的蘆葦,和一行飛向遠方的飛鳥。
他寫道:
“盤錦,我的告別在葦海的日出中完成。
我留下了森林的年輪與礦城的頑石,讓它們在你的濕地懷抱中安眠,完成一次跨越山海的共鳴。
我帶走了你稻田的米香與河蟹的鮮美,讓這生態的饋贈滋養我接下來的路程。
你讓我深刻領悟,真正的富饒,並非單一的索取,而是如你這般,讓工業、農業與自然濕地達成微妙的平衡與共榮。
再見,濕地之都盤錦。願你的紅灘永遠壯麗,願你的稻蟹永遠豐腴,願你的發展之路始終與生態同行。
汽笛長鳴,列車南下。山海關的輪廓,已在心中清晰起來。”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繼續南下的列車。車輪滾動,盤錦的濕地平原在視野中逐漸遠去。他的關內之旅,因為盤錦這一站,而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了更深邃的思考。前方,是關內與關外的地理分界,也是他心靈旅程的一個嶄新起點。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