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銀州區的舊街與火勺裏的春秋
字數:1785 加入書籤
在鐵嶺的第二天,楚凡決定放慢腳步,像本地人一樣在這座“較大城市”裏閑逛。他信步走進了 銀州區 的一些老街道。這裏的建築大多有些年頭,牆麵斑駁,透露著歲月的痕跡。臨街的店鋪多是些經營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店:五金雜貨、裁縫鋪、修鞋攤、以及飄著濃鬱香氣的 熟食店。
他在一家掛著“老字號”招牌的 火勺鋪 前停下。鋪子不大,門口立著傳統的桶狀烤爐,老師傅正用長柄鐵鉗從爐內夾出一個個烤得金黃酥脆的火勺,熱氣騰騰,麥香撲鼻。楚凡買了一個剛出爐的,也顧不上燙,站在街角就咬了一口。外皮層層酥脆,內裏卻異常柔軟,帶著麵食天然的甘甜。這種簡單卻極致的美味,是機器化生產的麵包無法比擬的,充滿了 手工的溫度與時間的沉澱。
他看著街上往來的人們,有提著菜籃子的主婦,有相約去公園遛彎的老人,還有穿著校服追逐打鬧的學生。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種小城居民特有的 從容與滿足,生活節奏不緊不慢。這裏沒有大都市行色匆匆的焦慮,更多的是對眼前生活的專注與享受。楚凡想,或許正是這種相對舒緩、貼近土地的生活環境,才孕育了鐵嶺人那種善於發現生活趣事、樂於自嘲的幽默性格。
午後,他去了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銀岡書院)。這是一處清幽的院落,少年周恩來曾在此短暫求學。站在古樸的書齋前,楚凡很難將那位後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共和國總理,與眼前這座寧靜的東北小城聯係起來。這提醒著他,鐵嶺乃至整個東北,其內涵遠比外在的標簽更為豐富和深刻。在二人轉的喧囂與幽默之下,同樣潛藏著深厚的曆史與文化根脈。
傍晚,他再次融入鐵嶺的夜生活。他沒有再去劇場,而是找了一家本地人聚集的 燒烤攤。幾張矮桌,幾個小馬紮,炭火上烤著肉串、雞架、麵包片,滋啦作響,香氣四溢。就著冰鎮的啤酒,聽著鄰桌用純正東北話聊著的家長裏短、工作趣事,楚凡感到自己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短暫地成為了他們中的一份子。
這種 毫無距離感的市井融入,讓他在大笑與飽嗝之間,真正觸摸到了鐵嶺,乃至東北小城生活的靈魂——那是一種 對生活本身的熱愛,一種在平凡中尋找並創造樂趣的強大能力。
回到旅館,楚凡的內心被一種溫暖而充實的情緒包裹著。鐵嶺沒有奇景,卻用它的 日常、它的笑聲、它的火勺與燒烤,給了他一場關於生活本真的生動教育。
他翻開筆記本,在鐵嶺的頁麵補充畫下了一個冒著熱氣的火勺,和一張圍著燒烤攤的笑臉。
他補充寫道:
“鐵嶺的側影,因銀州區的舊街與燒烤攤的煙火而變得血肉豐滿。
一隻火勺的酥香,是幾十年不變的手藝堅守;一場街邊的燒烤,是普通人最真實的情感交流。
這裏的人們,既能欣賞二人轉舞台上的誇張戲謔,也能在銀岡書院裏感受曆史的莊重。
鐵嶺,你告訴我,‘較大城市’的幽默並非虛空而來,它植根於這踏實、溫暖、充滿人情味的日常生活之中。
這份對平凡生活的深刻洞察與樂觀擁抱,是你,也是無數類似小城,最動人的力量所在。”
合上筆記本,楚凡帶著滿身的燒烤味和滿心的暖意入睡。這次短暫而深入的小城穿插,為他接下來麵對沈陽的宏大敘事,做好了情感與認知上的鋪墊。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