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柴河岸邊的決斷與西行的列車
字數:1678 加入書籤
在鐵嶺的最後時刻,距離前往沈陽的列車出發還有一段時間,楚凡再次獨自一人,漫步至穿城而過的 柴河 岸邊。冬季的柴河同樣冰封,但河麵不如渾河開闊,更像一條安靜的城市緞帶。岸邊的樹木掛著霜花,在清晨的陽光下閃爍著。
他站在河邊,聽著風掠過冰麵和枯枝的細微聲響。這次短暫的小城停留,像一曲輕鬆愉快的間奏,插入了遼寧之行略顯沉重的主旋律中。鐵嶺用它毫不設防的市井溫情、接地氣的歡笑和樸實的美食,給了他一次心靈的按摩。
他從行囊側袋裏,拿出了那塊在 鞍山 拾取的、沉重而粗糙的 鋼渣。這塊象征著工業力量與重量的信物,此刻握在手中,與鐵嶺溫和親切的氛圍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他摩挲著鋼渣冰冷的表麵,心中有了決斷。他蹲下身,在柴河岸邊一棵老柳樹下的積雪中,用手刨了一個淺坑,然後將這塊 鋼渣 輕輕放了進去,再用周圍的雪和凍土將其掩埋、撫平。
他沒有將這份工業的沉重帶入鐵嶺,也沒有將它帶往沈陽。 他選擇讓這份重量,安息在這座懂得用歡笑化解生活重量的“較大城市”的河邊。讓鋼鐵的堅硬,與小城的柔軟,在此地達成一種象征性的和解與平衡。
做完這一切,他感到行囊似乎輕了一些,心境也變得更加通透。鐵嶺教會他的,不是如何去承載重量,而是 如何與重量共存,並在其中發現輕盈與快樂。
他在河邊那家老字號火勺鋪,買了最後一個火勺,熱乎乎地捧在手裏,作為對鐵嶺味道的最終告別。
中午,他背起行囊,走向鐵嶺站。行囊裏,少了那塊鋼渣的物理重量,卻多了鐵嶺贈予他的、關於生活智慧的“輕盈”。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在冬日陽光下顯得安詳的小城。龍首山靜靜矗立,柴河默默流淌,街巷間仿佛還回蕩著昨夜燒烤攤的笑語。
他翻開筆記本,在鐵嶺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棵河邊的老樹,樹下是一個被雪覆蓋的、代表鋼渣的模糊形狀。
他寫道:
“鐵嶺,我的告別在柴河岸邊完成。
我留下了鞍山的鋼渣,讓工業的重量在你溫情的土壤中沉澱、轉化。
我帶走了你火勺的餘溫與笑聲的記憶,這份‘舉重若輕’的生活智慧,將是我應對前路更多沉重的寶貴行囊。
你不是旅程的終點,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心靈驛站。感謝你的坦誠與歡樂,滌蕩了我的仆仆風塵。
再見,可愛的‘較大城市’鐵嶺。願你的火勺永遠飄香,願你的笑聲永遠響亮。
汽笛聲響,列車西行。沈陽的宮闕與工業的豐碑,已在下一站展開畫卷。”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開往沈陽的列車。車輪滾動,鐵嶺的小城風光在窗外漸行漸遠。這次穿插之旅,雖然短暫,卻以其獨特的溫情與幽默,深刻地影響了楚凡的心態,讓他能以更豐富、更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終點站沈陽的宏大與複雜。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