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通遼掠影 · 科爾沁的風與孝莊的故裏
字數:1992 加入書籤
在從鐵嶺前往沈陽的途中,楚凡的心念再次一動。列車在一個樞紐站轉換時,他臨時起意,登上了另一列西行的火車,決定用一天的時間,去探訪那座與遼寧接壤、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的城市—— 通遼。
當列車駛出遼寧,進入內蒙古地界時,窗外的景色悄然變化。平原依舊廣闊,但那種被精心耕作的黑土地肌理逐漸讓位於更為 原始、蒼茫的草甸。積雪覆蓋著枯黃的草場,地平線顯得異常低平而遙遠。空氣中的水分似乎更少,風也帶著一種更為 幹燥、自由而強勁 的氣息。這就是 科爾沁草原 的東緣。
通遼,這座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中心城市,以一種 開闊、疏朗、帶著濃鬱蒙元風情 的姿態,迎接著楚凡這位不速之客。
他時間有限,直奔主題。首先去了 孝莊園 或稱孝莊園文化旅遊區)。這裏是清初傑出女政治家 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的故居紀念館。莊園建築融合了蒙、漢、藏風格,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莊重而寧靜。
行走其中,聽著關於這位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的女政治家的傳奇故事,楚凡仿佛穿越回了明末清初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孝莊皇後的一生,與科爾沁草原、與沈陽的盛京皇宮、與北京的紫禁城緊密相連,是 蒙、滿、漢文化交融 的一個生動縮影。站在這片孕育了她的土地上,楚凡對清朝曆史的源頭有了更真切的觸摸。
從孝莊園出來,他渴望更直接地感受草原。他乘車前往市郊的一片 天然牧場。冬季的草原,萬物凋敝,一片枯黃與雪白交織的景象,充滿了 蒼涼壯闊之美。寒風毫無阻礙地吹過,帶著草根和泥土的氣息。他看到遠處有牧人騎著摩托車在雪原上馳騁,趕著成群的牛羊,那身影在廣闊的天地間顯得既渺小又充滿力量。
他在一個牧戶家的蒙古包可能是為旅遊體驗而設)裏,喝了地道的 鹹奶茶,吃了 奶豆腐。那醇厚而獨特的滋味,與他在城市裏品嚐到的任何奶製品都不同,帶著草原最本真的味道。主人是一位蒙族大叔,臉上帶著高原紅,話語不多,笑容淳樸,用簡單的漢語向他介紹著草原的生活和四季的變化。
傍晚,他回到通遼市區,在一條充滿蒙族特色的商業街上走了走,看著售賣馬頭琴、蒙古袍、奶食品的店鋪,聽著耳邊傳來的蒙語歌曲,感受著這座草原城市獨特的文化氛圍。
這次短暫的造訪,像一次快速的 文化充電。從鐵嶺的東北鄉土幽默,到通遼的草原蒙元風情,楚凡在短時間內體驗了兩種截然不同,卻又地理相鄰的文化形態。
他踏上返回遼寧的列車,在夜色中駛向沈陽。
他翻開筆記本,在記錄鐵嶺與沈陽之間的空白頁上,他畫下了一座蒙古包的輪廓,和一條在風中飄揚的哈達。
他寫道:
“通遼,一次計劃外的草原邂逅。
孝莊園的故事,連接著草原與宮廷的宏大曆史;科爾沁的風,吹送來的是遊牧文明最原始的自由與蒼勁。
一碗鹹奶茶的暖意,是這片土地上人們待客的真誠與生活的本味。
這次短暫的穿插讓我驚歎,文化的多樣性如此豐富,就在咫尺之遙。東北的黑土與內蒙古的草原,共同構成了這片北方大地雄渾而多元的底色。
帶著草原的風塵與曆史的回響,我將重返遼寧,走向此次旅途的終點——沈陽。”
合上筆記本,楚凡靠在車窗上,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被夜色籠罩的科爾沁草原。這次穿插,雖然倉促,卻極大地拓寬了他的地理與文化視野,讓他對“關東”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黑吉遼三省,而是延伸到了這片與東北水乳交融的草原地帶。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