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阜新筆記 · 海州礦的轉身與瑪瑙的光澤
字數:1982 加入書籤
列車離開鐵嶺,向西南方向行駛,窗外的景色從遼北平原逐漸過渡到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帶。當“阜新”的站名出現時,一種與鞍山相似、卻又更為 沉鬱和滄桑 的工業城市氣息彌漫開來。
阜新,這座曾以“煤電之城”聞名,擁有亞洲最早、最大的露天煤礦之一的城市,以一種 沉默而堅韌 的姿態,迎接著楚凡的到來。城市建築帶著濃重的上個世紀印記,許多樓房顯得陳舊,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煤炭工業鼎盛時期留下的微塵,但更多的,是一種 資源枯竭後的沉寂與尋找新生的努力。
楚凡在市區安頓下來後,立刻前往這座城市工業曆史的象征——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當他站在那巨大的、如同被撕裂的大地傷口般的礦坑邊緣時,一種難以言喻的視覺與心靈衝擊席卷了他。
礦坑深不見底,層層疊疊的采礦台階如同巨型的階梯,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冬季的積雪覆蓋了部分礦壁,更添了幾分蒼涼與壯闊。與鞍鋼仍在轟鳴的車間不同,這裏的采礦作業早已停止,巨大的礦坑如同一個 工業文明的紀念碑,或者說,墓碑,沉默地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最終的代價。乘坐礦坑小火車下到坑底,仰望四周如同懸崖般的礦壁,楚凡深感人類的開采力量是何其巨大,而資源枯竭後的遺留問題又是何其沉重。
然而,阜新並未完全沉淪於過去的“黑色”記憶。第二天,楚凡的探索轉向了這座城市新的希望所在—— 瑪瑙產業。阜新是中國著名的“瑪瑙之都”,瑪瑙儲量豐富,加工曆史悠久。
他去了 十家子瑪瑙市場 或相關的瑪瑙集散地。市場裏琳琅滿目,擺滿了各種瑪瑙原石、雕刻工藝品、手鐲、項鏈等。那些礦石呈現出紅、黃、白、黑等豐富多彩的色澤和奇異瑰麗的紋理,與海州礦的單調黑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工匠們坐在攤位前,專注地打磨、雕刻著手中的瑪瑙,賦予這些沉睡在地底千萬年的石頭以新的生命和藝術價值。
從“黑色”的煤炭到“彩色”的瑪瑙,阜新正在努力完成一次艱難的產業轉型和城市顏色的切換。 這轉型充滿艱辛,卻也蘊含著無限的可能。
傍晚,他品嚐了阜新的特色小吃 熏兔 和 蕎麵驢肉蒸餃。熏兔肉質緊實,煙熏味濃鬱;蕎麵蒸餃皮色深褐,口感獨特,驢肉餡鮮美。這些味道紮實而富有地方特色,是阜新人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慰藉與能量的方式。
行走在阜新的街頭,楚凡能看到老舊的礦區住宅樓,也能看到與瑪瑙相關的新興商業廣告。這座城市仿佛處於 過去與未來的夾縫之中,一邊是沉重的工業遺產,一邊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特色產業探索。
回到住處,他翻開筆記本,畫下了海州礦那巨大的礦坑剖麵,畫下了一塊色彩斑斕的瑪瑙原石,畫下了一個熱氣騰騰的蕎麵蒸餃。
他寫道:
“阜新,你以海州礦的滄桑與瑪瑙的光澤,向我展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最真實的樣本。
那巨大的礦坑,是工業時代狂飆突進後留下的地球傷疤,也是這座城市無法磨滅的記憶豐碑。
而瑪瑙的七彩光芒,則是從地底深處挖掘出的新希望,是人們在廢墟上尋找美與價值的頑強努力。
一口熏兔的紮實,一碗蒸餃的溫熱,是生活在此地的人們,在時代變遷中保持尊嚴與韌性的證明。
阜新,你的沉重與掙紮,你的探索與希望,都如此真實地觸動我心。明天,我將帶著這份複雜的感受,繼續前行。”
合上筆記本,窗外阜新的夜晚,燈火不算輝煌,卻足夠堅韌。楚凡知道,這座城市的轉型之路遠未結束,但它所展現出的生命力,令人動容。他的行囊裏,又裝入了一份關於工業遺產、資源詛咒與產業轉型的沉重思考。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