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孫家灣的塵影與細河岸邊的漫步
字數:1834 加入書籤
在阜新的第二天,楚凡決定去觸摸這座城市更具體、也更沉重的曆史記憶。他去了 孫家灣萬人坑 死難礦工紀念館。這裏是一段比海州礦坑更為悲愴曆史的見證。日偽時期,無數中國礦工在此被殘酷奴役,死於非命,形成了觸目驚心的“萬人坑”。
站在那片肅殺的山坡前,看著累累白骨的發掘現場和記錄著礦工悲慘遭遇的圖片史料,楚凡的心情比在四平戰役紀念館時更加壓抑和悲憤。這是一種 殖民統治下最赤裸裸的掠奪與迫害,是民族苦難史上深重的一筆。紀念館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著曆史的重量,讓他幾乎喘不過氣。與海州礦的工業壯闊不同,這裏隻有 無聲的控訴與生命的悲歌。
從孫家灣那令人窒息的沉重中走出,楚凡急需尋找一絲當下的生機來平衡心靈。他回到了市區,沿著穿城而過的 細河 岸邊行走。冬季的細河冰封如帶,兩岸進行了景觀綠化,修建了步道和公園。他看到許多市民在這裏散步、鍛煉、遛狗,孩子們在冰麵上嬉戲。
雖然寒風依舊,但這份 和平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日常景象,與孫家灣的慘烈形成了最強烈,也最珍貴的對比。河水沉默地流淌冰封下),它見證了過去的苦難,也映照著今天的安寧。這平凡的日常,正是無數逝者未能等到,卻由後人得以享有的寶貴和平。
下午,他的探索轉向了更市井的角落。他鑽進了一個本地人的 農貿市場。市場裏售賣著各種日常所需,蔬菜、肉類、熟食、以及阜新本地的特產,如 瑪瑙製品 和小米、雜糧等。他在一個攤位前買了兩個剛出鍋的 油炸糕,豆沙餡,外皮酥脆,內裏軟糯,是簡單而滿足的滋味。
小販和顧客之間熟稔的交談,討價還價聲,以及空氣中彌漫的食物香氣,構成了阜新最真實的生活底色。無論曆史多麽沉重,轉型多麽艱難,生活本身,依然在以其強大的慣性,日複一日地向前滾動。
傍晚,他再次思考阜新的轉型。瑪瑙產業雖然帶來了希望,但能否真正支撐起一座城市的未來,仍是未知數。他看到一些年輕人開始在電商平台上銷售瑪瑙製品,也看到城市在努力發展旅遊業,推介海州礦的工業遺產和瑪瑙文化。
阜新的轉身,緩慢而艱難,但並非沒有亮光。
回到住處,楚凡的內心充滿了複雜的情緒。阜新展現給他的,是 極致的苦難與頑強的生存,是沉重的過去與不確定的未來 的交織。
他翻開筆記本,繼續記錄:
“阜新的第二日,我在孫家灣的塵影與細河岸邊的漫步間,感受到了這座城市靈魂的撕裂與堅韌。
萬人坑的沉默,是曆史無法愈合的傷疤;細河畔的笑語,是生活永不熄滅的火種。
一隻油炸糕的甜糯,是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緊緊抓住的微小而確定的幸福。
阜新,你讓我看到,一座城市的命運可以如此多舛,而生活於其中的人們的韌性又可以如此驚人。
你們的傷痛需要被銘記,你們的努力值得被看見,你們的未來,需要在曆史的負重下,一步步艱難地開拓。”
合上筆記本,窗外阜新的夜晚,或許能看到遠處瑪瑙市場零星的燈火與城市基礎照明交相輝映。楚凡感到,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理解,因為觸及了其最深重的傷痛與最平凡的日常,而變得更加深刻和充滿同情。明天,他將離開,前往沈陽,而阜新這份混合著血淚、煤灰與瑪瑙光澤的記憶,將沉重地留在他心中。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