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堡子裏的舊影與清水河的晚風
字數:1703 加入書籤
在張家口的第二天,楚凡決定深入到這座城市的曆史肌理中去。他走進了 堡子裏張家口堡)。這裏是張家口的發源地,始建於明代宣德年間,曾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駐堡,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繁華的商貿中心。
行走在堡子裏的街巷,時光仿佛慢了下來。青磚灰瓦的明清傳統民居、古老的廟宇如 玉皇閣)、以及那些曾經顯赫的 晉商宅院 和 錢莊票號舊址 散布其間。許多建築已顯破敗,牆皮剝落,木門緊閉,但那份 滄桑的曆史感 卻愈發濃烈。他撫摸著斑駁的磚牆,仿佛能觸摸到當年戍邊將士的警覺與晉商掌櫃的精明。這裏的氛圍,與大境門的宏大不同,更多了一種 內斂的、沉澱下來的歲月痕跡。
下午,他的探索轉向了流淌在城市身邊的 清水河。這條河是張家口的母親河,曆史上也曾是重要的運輸通道。他沿著河岸的步道行走,冬季的河水水量不大,部分河岸覆蓋著積雪。對岸是現代的高樓大廈,與堡子裏的古舊形成鮮明對比。
他看到市民在河畔散步、鍛煉,老人在下棋,孩子們在嬉戲。這條見證了城市數百年變遷的河流,如今依然靜靜地滋養著市民的日常生活。傍晚時分,夕陽給河麵和對岸的建築披上暖色,清風拂麵,帶來一絲涼意與寧靜。這 安寧的市井景象,與堡子裏的曆史沉思、崇禮的冰雪激情,共同構成了張家口多元的城市畫卷。
他還特意尋訪了當地的 菜市場,感受最地道的市井煙火。市場裏售賣著本地的農產品,如各種豆類、小米,以及特色的 口蘑 等。小販們的吆喝聲帶著濃重的本地口音,充滿了生活氣息。他在一個攤位前買了兩個剛出爐的 烤黃糕當地一種用黃米麵製作的烤餅),外皮酥脆,內裏軟糯,是簡單而滿足的滋味。
行走在張家口,楚凡感受到一種 沉穩、內斂 的城市性格。它不像北京那般氣象萬千,也不像天津那樣活潑外放,它更像一位 曆經風雨、見慣世麵而沉默堅毅的守關人,將曆史藏在皺紋裏,將希望寄托於未來。
回到旅店,楚凡的腦海中交織著堡子裏的斷壁殘垣、清水河的溫柔暮色、市場裏的喧囂叫賣,以及口中黃糕的餘香。
他翻開筆記本,繼續記錄:
“張家口的第二日,我在堡子裏的舊影與清水河的晚風間,觸摸到了你作為邊塞古城的深沉脈搏。
堡子裏的每一塊磚石,都銘記著戍邊的金戈與晉商的算盤聲;清水河的每一道波紋,都倒映著普通百姓的晨昏與城市的今昔。
一口烤黃糕的溫熱樸實,是這片土地上千家萬戶最尋常的慰藉。
你讓我看到,曆史的輝煌會歸於沉寂,但生活之河卻永遠向前。真正的堅韌,就藏在這日複一日的尋常與麵對變遷的坦然之中。
這份由厚重曆史與平和現實共同釀造的感受,將是我西行之旅沉靜而有力的開端。”
合上筆記本,窗外張家口的夜晚,寧靜而祥和。遠山如黛,守護著這片土地千年的夢。楚凡感到,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理解,因為深入了其曆史根源與市井日常,而變得更加真切和充滿敬意。他的行囊裏,開始裝入西部蒼茫而深厚的第一份記憶。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