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軍校的將星與市井的滋味
字數:3265 加入書籤
在保定的第三天,楚凡的探索轉向了這座城市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記。他前往了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或紀念館)。這所創辦於清末的軍事學府,是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學製最正規的軍事學府,被譽為中國“將軍的搖籃”。
站在簡樸而莊重的校舍前,看著那些展示著軍校曆史、教官與學員如蔣介石、白崇禧、葉挺、張治中等皆與此校有淵源)的圖片與資料,楚凡仿佛能感受到那個風起雲湧、救亡圖存的年代。這裏曾匯聚了無數熱血青年,他們學習現代軍事知識,探索救國道路,許多人後來成為中國近現代曆史上的重要人物。保定軍校的曆史,為這座古城注入了 一股鐵血、剛健、求索 的精神氣質,與直隸總督署的官場文化、古蓮花池的文人雅趣,共同構成了保定複雜而立體的曆史麵相。
下午,他的腳步邁向了更接地氣的市井生活。他鑽進了保定老城區的一些 老街巷,比如 城隍廟街 一帶。這裏沒有總督署的威嚴,也沒有蓮花池的靜謐,卻充滿了 鮮活、嘈雜而溫暖的生活氣息。
街道兩旁是各種經營了多年的老店和小攤:賣 鐵球保定三寶之一)的工藝品店、飄著香油的 槐茂醬菜 鋪子、以及各種小吃攤點。空氣中彌漫著 驢肉火燒 的餘香、醬菜的鹹香以及市井特有的生活味道。
他在一個攤位前,看著老師傅現場製作 冰糖葫蘆,紅彤彤的山楂裹著晶瑩的糖衣,在冬日的陽光下格外誘人。他買了一串,咬下去,糖殼脆裂,山楂酸甜,是簡單的童年味道。他又在一個小店點了一碗 牛肉罩餅,將烙餅撕碎泡在濃鬱的牛肉湯裏,餅吸飽了湯汁,吃起來溫暖而滿足。
這些 最地道、最平民化的滋味,與他在高級餐廳或知名老字號品嚐到的美食不同,它們是保定人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幸福,是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心跳。
傍晚,他再次走到 古蓮花池 附近,看華燈初上,古老的建築在燈光下顯得靜謐而安詳。市民們在公園內外散步、鍛煉,享受著一天工作後的閑暇。
官署的威嚴、軍校的鐵血、園林的雅致、市井的鮮活——所有這些元素,在保定這座城市裏交織、並存,塑造了它 沉穩厚重又不失生活情趣 的獨特氣質。
回到旅店,楚凡的感官被這一天極致的“剛”軍校)與“柔”市井)、“雅”園林)與“俗”小吃)所充滿。
他翻開筆記本,繼續記錄:
“保定的第三日,我在軍校的將星與市井的滋味間,感受到了你作為曆史名城的完整呼吸。
軍校的操場上,曾回蕩著強國強軍的呐喊;老街的巷弄裏,始終流淌著百姓過日子的溫情。
一口冰糖葫蘆的酸甜,一碗牛肉罩餅的暖腹,是穿透曆史煙雲、最恒久不變的人間煙火。
你讓我看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廟堂之上如何風雲激蕩,支撐著曆史前行的,永遠是街頭巷尾這些認真生活、追求美味的普通人。
這份由宏大曆史與微小日常共同編織的感動,將是我對保定最深刻的記憶。”
在保定的最後一天,楚凡登上了保定老城的地標—— 大慈閣或依據史實選擇其他合適的古建,如已不存的鍾樓概念,此處為藝術處理)。他選擇在此處,對這座京畿古城做最後的俯瞰與告別。
晨光中,老城區的灰瓦屋頂連綿起伏, 直隸總督署 那規整的院落格局與 古蓮花池 的林木水景依稀可辨。遠處,現代的建築群勾勒出新的城市天際線。這座曾經執掌直隸乃至影響國運的城市,如今顯得沉穩而內斂。
他站在高處,任由清冷的晨風吹拂。腦海中,總督署的威儀、古蓮池的雅致、軍校的崢嶸、老街的煙火……所有的印象,最終都沉澱為對“直隸”二字的深刻理解。這裏不僅是地理上的“直接隸屬”,更是一種 文化上的厚重、責任上的擔當與氣質上的沉穩。
他從行囊裏,再次拿出了那片來自朝陽的 狼鰭魚化石——“龍骨”。這枚象征著生命根基與時間韌性的印記,此刻麵對這座承載了數百年直隸文化核心的古城,仿佛在進行一場關於“根基與秩序”的對話。生命的演化需要穩定的根基,文明的延續需要有效的秩序。
他沒有將“龍骨”留下,也沒有進行特別的儀式。他隻是更緊地握了握,然後鄭重地收好。他需要帶著這份對 曆史積澱與文化根基 的敬畏,繼續他的旅程。
中午,他吃了最後一個 驢肉火燒,那酥香滿口、肉味醇厚的滋味,成為了他對保定最直接的味覺記憶。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保定站。行囊裏,那片“龍骨”似乎浸染了直隸的官氣與文韻,變得更加沉靜。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給他帶來複雜曆史感觸的城市。大慈閣的輪廓在陽光下清晰而古樸。
他翻開筆記本,在保定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座古代官署的大門輪廓,門內是雅致的園林一角,門外是熱鬧的市井一角。
他寫道:
“保定,我的告別在古城的高處完成。
我帶走了你對‘根基’與‘秩序’的深刻體認。這片‘龍骨’所見證的穩固,在你的土地上,化為了數百年的行政根基與文化沉澱。
你的氣質,是直隸的沉穩,是京畿的擔當。從封疆大吏的案牘到市井小民的鍋灶,共同構成了這片土地真實而完整的生命。
願你的文脈綿延長流,願你的生活永遠充滿火燒的香氣與蓮池的清雅。
再見,直隸古城保定。願你在新時代,找到屬於你的、承古開新的節奏。
汽笛聲響,列車南行。趙州橋的古韻與正定城的梵音,已在下一程等候。”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車輪滾動,保定的古城風貌在平原上漸漸遠去。他的華北之旅,因為保定這一站,而對中華帝國的治理與文化有了更為具象和深入的理解。前方,是河北大地更悠遠的曆史遺存,等待著他去探尋。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