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特此祝賀
字數:3894 加入書籤
感謝王一曼送的啵啵奶茶4)
不僅僅是網友們在焦急等待。
國家層麵的相關文化部門,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複興的重要基石,任由這種基於文化優越感的貶低言論發酵,對國民心理、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文化認同感,會產生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負麵影響。
官方層麵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如果民間遲遲無法拿出有力的回應,那麽即使顯得有些“以大欺小”,動用國家力量組織頂尖作曲家創作、推動國家級樂團進行強勢宣傳反擊,也勢在必行。
這已不僅僅是音樂之爭,更是關乎國家文化尊嚴和軟實力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就在這內外壓力都積蓄到臨界點的時刻,星輝音樂廳內,燈光再次亮起。
經過反複打磨和完善後的《第四十號交響曲》完整版,即將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旨在錄製用於公開發布的正式演奏。
音樂廳內氣氛凝重而肅穆,與之前排練時的探索性氛圍截然不同。
每一位樂手都深知肩上承擔的分量,他們的眼神專注,手指緊握樂器,仿佛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
指揮站在譜台前,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全場,與斯語交換了一個堅定的眼神。
顧磊和少數幾位被允許入內的核心人員,安靜地坐在觀眾席,連呼吸都不自覺地放輕了。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神聖的期待感,仿佛在等待一個曆史性時刻的降臨。
當指揮棒劃破空氣,那熟悉的g小調主題再次奏響時,這一次,音樂中蘊含的不再是摸索,而是無比的確信、飽滿的情感和臻於完美的藝術表達。
整個演奏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嗬成,每一個音符都仿佛落在了最恰當的位置,交織成一幅壯麗而深邃的音響畫卷。
錄製設備的指示燈穩定地亮著,忠實地記錄下這注定要震撼世界的聲音。
《第四十號交響曲》的完整演奏視頻及音頻,在顧磊團隊最高效的後期製作下,於一個傍晚,通過言究堂集團的官方渠道,聯合國內各大主流視頻、音樂平台,同步上線發布。
標題簡單直接——“問徵交響樂作品:《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
發布瞬間,如同在滾沸的油鍋中滴入冷水,全網炸裂!
苦苦支撐、翹首以盼的大秦網友們,幾乎是蜂擁而至。
起初,很多人是抱著“終於來了”、“無論如何先支持”的心態點開的。
評論區和彈幕第一時間被各種加油打氣、民族自豪的留言刷屏:
“來了來了!問徵大神出手了!”
“兄弟們頂起來!讓外國佬聽聽什麽叫音樂!”
“我就知道斯語學長不會讓我們失望!幹翻他們!”
“大秦音樂雄起!”
然而,當那恢弘而充滿古典韻味的交響樂前奏響起,當那精妙絕倫的旋律、嚴謹而富有張力的結構、豐富而和諧的音色層次通過耳機或音響撲麵而來時,網絡上出現了短暫的、詭異的“靜默”。
不是沒有人發言,而是之前那些激昂的、帶著助威性質的評論和彈幕,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瞬間抹去了一般。
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帶著震驚、難以置信和極致狂喜的感歎:
“臥……臥槽???”
“這……這是問徵寫的?!這他媽是交響樂?!”
“我的雞皮疙瘩起來了……從第一個音符開始!”
“等等,讓我緩緩,這旋律,這結構,這……這完全是大師級的手筆啊!”
“我剛才誇得太保守了!我以為隻是不錯,沒想到是牛逼到這種程度?!”
“原諒我詞窮,我隻能說,太好聽了!太牛逼了!”
短暫的震撼與回味之後,是更加洶湧澎湃的二次爆發!
無數聽完了全曲、激動得難以自抑的網友,如同潮水般湧向外網的社交平台、論壇、視頻評論區。
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僅僅依靠語言的藝術,而是有了最強大的武器——這首《第四十號交響曲》的鏈接!
“奧斯頓·萊斯特 聽聽!這才叫音樂!你那個也好意思叫高級?”
“來來來,都來聽聽,什麽叫‘缺乏交響樂細胞’?臉疼嗎?”
“不是喜歡比嗎?來,專業樂評人呢?來分析分析這首《第四十號交響曲》什麽水平?”
“剛才誰嘲笑我們大秦沒有好交響樂的?出來走兩步?”
視頻和音頻的鏈接如同病毒般在外網擴散。
起初,許多外國網友和樂評人還帶著慣有的偏見點開,準備挑刺。
但隨著音樂的進行,他們的表情從輕蔑,到疑惑,到驚訝,再到最後的震驚和沉默。
專業的樂評人能夠聽出這部作品背後深厚的古典音樂根基、純熟的作曲技法以及那屬於莫紮特式的、獨一無二的靈感火花。
普通聽眾也能直觀地感受到那旋律的美妙、情感的衝擊和音樂本身的宏大與精致。
質疑的聲音迅速變小,驚歎和探討的聲音開始出現。
“這……這真的是那位作家寫的?難以置信!”
“我必須承認,這部作品是傑作,放在任何時代都是。”
“旋律太美了,結構無懈可擊……這是怎麽做到的?”
之前氣焰囂張的嘲諷言論,在這樣硬核的作品麵前,顯得如此蒼白可笑,迅速被淹沒。
幾乎在民間輿論開始逆轉的同時,官方的聲音也適時出現了。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大秦聯邦文化與旅遊部、以及國家電視台新聞頻道的官方圍博,發布的並非是什麽慷慨激昂的檄文,也沒有大肆炫耀。
隻是用極其平淡、甚至帶著點例行公事般的口吻,發布了一條簡訊:
“據悉,我國青年文化工作者斯語近日創作完成交響樂作品《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
該作品展現了其在音樂領域的探索與新嚐試。特此祝賀。”
沒有提及任何與萊斯特的爭議,沒有進行任何國際比較,語氣平淡得就像在報道一場普通的文藝活動。
這種舉重若輕、近乎“無視”的態度,反而形成了一種更高層麵的、強大的心理威懾。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