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優雅回複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A+A-


    它仿佛在說:看,我們一個年輕人隨手的“嚐試”和“探索”,就達到了這樣的水準。
    我們根本沒必要跟你在同一個層麵上爭吵,因為我們的層次,你已經無法企及。
    我們甚至都懶得拿它來反駁你,因為你不配。
    這種深入骨髓的自信與淡然,比任何針鋒相對的反駁都更具殺傷力。
    果然,這種“不在意”的官方態度,讓原本就因作品本身而備受震撼的外國輿論,感到了另一種層麵的輕蔑與壓力。
    他們預想中的激烈對抗沒有出現,對方隻是輕飄飄地展示了一下實力,然後官方用一種近乎“哦,知道了”的態度表示了認可。
    這種格局,這種氣度,反而讓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雙方在文化自信上的差距,可能比他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第四十號交響曲》的發布,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漣漪遠未平息。
    它不僅徹底扭轉了網絡罵戰的局勢,更以一種無可辯駁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了大秦在“高級音樂”領域同樣擁有頂尖的創造力和深厚的底蘊。
    斯語的名字,再次被推上神壇,而這一次,他征服的,是一個全新的、曾被某些人視為禁臠的領域。
    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們對於斯語的認知,必須再次刷新。
    這個年輕人,他的才華邊界,仿佛永遠沒有盡頭。
    《第四十號交響曲》帶來的震撼是全球性的,其藝術質量如同一聲洪鍾,敲碎了長久以來籠罩在部分西方人心中的文化優越感壁壘。
    外網輿論的風向,在經曆了短暫的死寂與難以置信之後,迅速開始了一場精彩紛呈、甚至有些滑稽的“倒戈”與分裂。
    許多原本就對萊斯特的傲慢言論有所不滿,或者單純被《第四十號交響曲》本身所征服的外國網友,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始作俑者。
    他們在萊斯特及其擁躉的社交媒體賬號下,留下了大量充滿怨氣的評論:
    “奧斯頓·萊斯特!看看你幹的好事!你那愚蠢的‘高級低級論’現在成了全世界音樂界的笑柄!”
    “你自己水平不夠,寫不出這樣的傑作,就汙蔑整個文明沒有音樂細胞?誰給你的勇氣?”
    “就因為你的大嘴巴,現在我們所有人都要跟著被嘲笑!你應該為你狹隘的言論向大秦、向斯語先生道歉!”
    “還‘高級音樂’?我看你的心胸和你的音樂一樣‘高級’——狹隘得可憐!”
    “以後請閉嘴吧,萊斯特先生。
    你用你的偏見,成功地反襯出了東方音樂家的胸懷與才華。”
    這部分網友,或許並非完全出於對東方文化的認同,更多的是基於“事實勝於雄辯”的邏輯,以及一種因被“打臉”而產生的、對引發事端者的遷怒。
    他們覺得萊斯特讓他們在國際輿論場上丟了麵子,成為了被嘲諷的對象。
    另一部分思想更為活躍、甚至帶著點“眾人皆醉我獨醒”心態的外國網友,則將問題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麵。
    他們開始以《第四十號交響曲》為標尺,反思和批判起自身的文化環境與教育體係:
    “我們總是沉浸在西方古典音樂至高無上的迷夢裏,看看大秦吧!他們一個年輕人,就能寫出如此純正而深刻的交響樂!
    這說明音樂是世界的,不是某個種族或文化的專利!
    而我們呢?我們的音樂教育是否太過固步自封?”
    “我們的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在藝術上,為什麽卻培養不出像斯語這樣具有全球視野和驚人創造力的天才?
    是不是我們的體係出了問題?太過強調技術而扼殺了真正的靈性?”
    “那些一直鼓吹西方文化優越論的政客和媒體呢?現在怎麽不說話了?
    事實證明,東方文明孕育出的智慧,同樣可以輕鬆駕馭並超越我們引以為傲的藝術形式!
    我們需要的是交流與學習,而不是傲慢與隔絕!”
    這部分評論,往往帶著一種“痛心疾首”的反思意味,試圖從這次事件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社會、教育乃至政治問題。
    他們自以為站在了客觀和正義的製高點上,卻不知其言論中也隱含了另一種形式的思維定式。
    當然,無論證據多麽確鑿,總有一部分人會選擇閉上眼睛,捂住耳朵,固執地堅守自己那可悲的偏見。
    這部分外國網友,麵對《第四十號交響曲》的鐵證,依然能找到各種刁鑽的角度進行無理的抨擊:
    “哼,誰知道這首曲子是不是他寫的?說不定是找了哪個落魄的西方作曲家當槍手呢!”
    “就算是他寫的又怎麽樣?一首曲子能說明什麽?不過是偶然的靈光一現罷了。
    大秦的整體音樂水平依然落後!”
    “這音樂聽起來充滿了模仿的痕跡,缺乏真正的原創性!
    不過是對我們西方交響樂的拙劣模仿者!”
    “他們肯定用了什麽特殊的錄音技術或者後期處理,欺騙了大家的耳朵!
    實際演奏效果肯定沒這麽好!”
    這些言論毫無邏輯可言,充滿了“我不聽我不聽”的撒潑打滾意味,很快就被淹沒在更多理性的討論和嘲諷之中,但它們的頑固存在,也印證了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是何等困難。
    麵對外網這紛繁複雜的輿論景象,大秦網友們此刻卻顯得格外“氣定神閑”。
    他們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樣絞盡腦汁地去反駁、去對罵。
    現在,他們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開啟了看戲模式的“優雅”附和。
    在那部分指責萊斯特的評論下,總能看見大秦網友“彬彬有禮”的身影:
    “這位外國友人說得很有道理啊點頭)。”
    “是是是,我們斯語也就是隨便寫寫,沒想到給貴方添了這麽多麻煩,真是不好意思狗頭)。”
    “對對對,萊斯特大師確實應該謹言慎行,畢竟年紀大了,臉皮薄,經不起這麽打微笑)。”
    在那部分反思批判的評論下,大秦網友更是化身“知心朋友”:
    “哎呀,朋友你這話就說到點子上了!
    文化交流多重要啊!”
    “看來貴國還是有不少明白人的,為我們雙方的友誼幹杯碰杯)!”
    “我們也覺得斯語也就一般般,還需要向貴國的音樂傳統多多學習呢謙虛臉)。”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