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嶄新的階段

字數:4086   加入書籤

A+A-


    音樂,如同水墨畫中第一筆淡墨,悄無聲息地暈染開來。
    弦樂聲部那極弱pp)卻蘊含無限張力的長音,仿佛自夜色深處湧來,瞬間撫平了場內所有的躁動。
    一位坐在前排、白發蒼蒼的老者,原本微闔著眼,似在養神,此刻卻猛地睜開了眼睛,身體微微前傾,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驚異。
    他身旁穿著時髦的年輕女孩,下意識地捂住了嘴,仿佛怕一點聲響都會驚擾這靜謐的降臨。
    隨著琵琶那清越而溫柔的輪指如月光般灑落,彈撥樂器編織出粼粼波光的江麵,台下開始出現細微的騷動。
    不是交頭接耳,而是壓抑不住的、帶著震撼的吸氣聲。
    一位戴著黑框眼鏡、顯然是音樂專業學生的男生,眼睛死死盯著舞台,手指無意識地在膝蓋上快速虛按,仿佛在同步分析那精妙絕倫的配器。
    他旁邊的外國友人,原本隻是抱著欣賞異域風情的心態,此刻卻張大了嘴巴。
    藍眼睛裏充滿了迷惑與驚豔交織的複雜情緒,這完全顛覆了他對“東方音樂”的刻板印象。
    當音樂行進至“江流宛轉繞芳甸”的段落,樂隊展現出那充滿生命力的漸強和各聲部精巧絕倫的複調交織時,觀眾席的轟動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一位中年女觀眾緊緊抓住了身邊丈夫的手臂,指甲幾乎要嵌進他的衣服裏,她卻渾然不覺,完全沉浸在那流動的、立體的音響畫卷中。
    後排幾位結伴而來的老樂迷,互相交換著激動得發亮的眼神,用力地點著頭,嘴唇翕動,無聲地傳遞著內心的狂喜與認可——
    “對了!就是這個味道!可又完全不一樣了!太棒了!”
    然而,真正的、足以載入記憶的轟動,發生在樂曲的後半段。
    當樂隊以極其細膩的控製力,描繪“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孤寂清冷時,音樂廳內陷入了一種近乎神聖的寂靜。
    一位坐在角落、原本對民樂不太感冒的年輕搖滾樂手,此刻卻覺得鼻腔發酸,一種莫名的、深沉的感動攫住了他。
    他從未想過,這些古老的樂器,竟能如此直接地觸及靈魂最柔軟的角落,表達出如此複雜而高級的情感。
    當最後那若有若無的尾音,如同月光消散、夜露凝結般悄然逝去,整個音樂廳仿佛被抽成了真空。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持續了足足有五秒之久。
    這五秒,並非冷場,而是極致的震撼與沉浸之後,情感過於飽滿而導致的短暫失語。
    仿佛所有觀眾的意識,還飄蕩在那月色朦朧的春江之上,未能及時回歸現實。
    然後——
    “轟!!!!!!”
    如同積蓄了千年力量的火山猛然噴發,如同堤壩在巨大壓力下轟然決口!
    震耳欲聾的掌聲、喝彩聲、激動得變了調的叫好聲,以排山倒海之勢,瞬間席卷了整個音樂廳!
    這聲音是如此猛烈,如此狂熱,幾乎要掀翻音樂廳那設計精良的穹頂!
    “bravo!!”
    “太棒了!!”
    “我的天啊!!”
    “再來一遍!!”
    各種語言的讚歎混雜在一起,匯成了情感的洪流。
    前排那位白發老者,已然老淚縱橫,他用力地、一下一下地鼓著掌,仿佛要將一生的激動都傾注在這掌聲裏。
    那位時髦的年輕女孩,早已忘了形象,跳著腳用力揮手,眼眶通紅。
    音樂專業的男生和他的外國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語無倫次地表達著內心的激動。
    中年女觀眾伏在丈夫肩頭,喜極而泣。
    老樂迷們更是激動得滿臉通紅,用力跺著腳,掌聲如同雷鳴。
    起立!
    不知是誰先帶的頭,如同被風吹過的麥浪,觀眾席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自發地站了起來!
    沒有人指揮,沒有人要求,這是對台上藝術家的最高禮讚,是對這部劃時代作品最由衷的致敬!
    掌聲持續了將近十分鍾,依舊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
    指揮多次上台鞠躬致謝,樂手們眼中也閃爍著激動與自豪的淚光。
    台下觀眾的狂熱,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這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演出,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審美的顛覆,一次文化的共振!
    他們親眼見證、親耳聆聽了一個傳奇的誕生,一種古老藝術煥發出的、足以征服任何挑剔耳朵的嶄新生命力!
    這種轟動,不是流星般轉瞬即逝的閃光,而是如同投入平靜湖心的巨石。
    激起的漣漪必將層層擴散,深遠而持久地回蕩在每一個親曆者的心中,也必將回蕩在大秦乃至世界音樂的史冊上。
    首演的成功,僅僅是起點。
    官方媒體以罕見的篇幅和力度報道了這次演出,盛讚其“為傳統音樂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成功範本”,“展現了文化自信與創新活力的完美結合”。
    專業的樂評人在仔細聆聽了演出錄音後,撰寫了長篇分析文章。
    從曲式結構、和聲運用、配器手法等多個角度,高度評價了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
    認為其“成功地架起了傳統美學與現代聽覺體驗之間的橋梁”,“標誌著大秦民族管弦樂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網絡上的反響更是空前熱烈。
    演出現場的視頻片段被瘋狂轉發、點擊、評論。
    “這是我聽過的《春江花月夜》?!跪了!”
    “原來民樂可以這麽宏大,這麽細膩,這麽有電影畫麵感!”
    “給斯語大神跪了!他是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脈?怎麽什麽都會啊!”
    “之前那些說民樂上不了台麵的外國佬呢?出來聽聽!”
    “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文化輸出啊!”
    這股熱潮並未隨著時間流逝而消退,反而如同陳年佳釀,愈發醇厚。
    《春江花月夜》的民族管弦樂版本,迅速被各大音樂院校列為研究和教學範例。
    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一些民族樂團,紛紛開始聯係帝都民族樂團,希望能夠獲得樂譜授權並進行排演。
    這首曲子開始頻繁出現在各種重要的文化交流場合、音樂節的舞台上,甚至被一些影視作品選為配樂。
    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音樂本身。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