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新軍礪刃,氣象一新
字數:4128 加入書籤
濮州城外的練兵場,被劃分成十幾個區域,旗幟飄揚,口令聲此起彼伏。
李燁站在高台上,看著下方一萬三千餘名新兵,心中豪情頓生。
“主公,各營已按您的吩咐劃分完畢。” 霍存手持名冊,恭敬地站在一旁,“步軍九千,分為三個營,每營三千人;騎軍兩千,分為兩個營;輜重營兩千,由張歸霸統領;文書營二百,暫由羅隱先生帶教。”
李燁點了點頭,目光掃過各個區域。
步軍正在練習隊列,雖然動作還很生疏,但在軍官的口令下,已經能走出整齊的步伐。
“步軍科目,除了常規的隊列、刺殺,還要加入小組配合訓練。”
李燁對霍存說道,“三人一組,互為掩護,交替前進,這在巷戰和攻城時極為有用。”
霍存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還是躬身應道:“末將領命。”
他雖然不太明白這種戰術的精妙之處,但對李燁的軍事才能早已信服。
步兵訓練區內,不再是簡單的隊列操練和個人武藝比拚,李燁引入了現代基礎軍事訓練的核心,紀律、協同與體能。
騎兵營那邊,情況稍顯混亂。
戰馬嘶鳴,不少新兵因為緊張,差點從馬背上摔下來。
李燁皺了皺眉,對趙猛道:“騎兵不僅要練騎射,更要練馬術。先讓他們熟悉戰馬,做到人馬合一,再進行下一步訓練。另外,加入騎兵迂回包抄的戰術演練,讓他們明白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性。”
兩千騎軍,在李燁的堅持下,重點演練的不是傳統的遊鬥騎射,而是更具毀滅性的集群衝擊戰術,牆式衝鋒。
來自陷陣都的教官們,本身就以衝鋒見長,但在李燁的現代理念指導下,他們的衝擊變得更為科學和恐怖。
騎兵們被要求嚴格控製馬速,前後左右保持幾乎固定的距離,形成一堵高速移動、無可阻擋的鐵牆。
“控韁!看齊!保持陣型!快就是亂,穩才是快!”
教官騎在馬上來回奔馳,聲嘶力竭地強調著要點。
弓箭手們則被集中起來,進行前所未有的齊射訓練。
李燁摒棄了強調個人精準度的傳統思路並非完全放棄,而是作為補充),轉而追求集團火力覆蓋。
“弓仰四十五度!齊射—放!”指揮官令旗揮下。
霎時間,數百支箭矢騰空而起,劃出整齊的拋物線,如同飛蝗般密集地落向遠處的箭靶區域。
雖然並非每支箭都能命中靶心,但那片被覆蓋的區域,絕對生機渺茫。
“速射!三連擊!放!放!放!”命令接連不斷。
弓箭手們拚命地抽箭、搭弦、開弓、釋放,追求在極短時間內向敵軍傾瀉最大量的箭雨,最大限度地殺傷和壓製敵人陣型。
霍存有時會看向那邊,隻見箭矢幾乎連綿不絕地升起又落下,那場景讓他這個步兵都感到一陣心悸。
文書營的訓練與其他營截然不同。
這裏沒有刀光劍影,隻有筆墨紙硯。
羅隱正在教士兵們識字、算數、繪製地圖。
李燁站在一旁,看著這些曾經的農民、流民,如今正認真地學習文化知識,心中感慨萬千。
“主公,您讓文書營學習這些,有什麽深意嗎?” 羅隱疑惑地問道。
李燁笑了笑:“文書營不僅要負責傳達軍令、記錄戰功,更要成為我們的智囊。我要讓他們學習分析軍情、製定戰術,將來成為獨當一麵的將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打算效仿古代的參謀製度,讓文書營成為軍隊的大腦。以後,每次作戰前,都要讓他們分析敵我形勢,提出作戰方案,供我參考。”
羅隱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恍然大悟:“主公高見!這樣一來,我們的決策就能更加科學、合理,勝算也會大大增加。”
在李燁的親自指導下,他們學習更高效的文書傳遞、命令格式、地圖繪製、情報匯總與分析。
李燁腦中浮現的是現代德軍總參謀部的影子,他深知一個高效、專業的指揮係統對大軍團作戰意味著什麽。
他開始有意識地向這些識文斷字的文書兵灌輸基本的軍事常識、戰術原則,甚至組織他們觀摩演練,要求他們嚐試撰寫敵情分析和作戰計劃草案。
雖然目前還隻是雛形,但一顆革命性的種子已然埋下。
李燁略微思考後,又對羅隱說道:“諦聽都也要擴編,進行潛伏、密寫、暗號、情報收集與傳遞的極端訓練。他們分批潛往蔡州、汴州乃至更遠的地域,像真正的鼴鼠一樣深深嵌入敵人的腹地,建立情報網絡,為未來的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屬下領命!”
羅隱不禁歎服,自從與李燁結識以來,這位年輕主公的奇思妙想層出不窮,但每一步都很有深意,實非凡人所能企及!
.....
訓練場內,新兵王緒,此刻正咬著牙,與同隊的袍澤扛著一根巨大的原木,在教官的厲聲催促下於校場邊緣奔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渾身早已被汗水和泥土浸透,肺部如同風箱般拉扯,雙腿沉重如灌鉛。
“快!快!沒吃飯嗎?賊軍殺來時,可不會等你歇口氣!”教官的吼聲如同鞭子,抽打著每個人的神經。
這隻是每日開胃小菜般的體能訓練。
隨後是嚴苛到極致的隊列訓練。“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看齊!”這些簡單到枯燥的口令被重複了千百遍,直至所有動作成為肌肉記憶,數千人如臂指使,整齊劃一。
這裏不是個人勇武的散兵遊勇,而是令行禁止、移動如牆的鐵血之師。
更讓王緒和所有新兵感到新奇甚至起初有些別扭的是“三人小組”戰術訓練。
李燁將現代軍隊中最基礎的戰術單元概念提前千年引入。
每三人為一伍,進攻時呈三角陣型,一人主攻,兩人側翼掩護與策應;防禦時則互相依靠,格擋、突刺、掩護,分工明確。
他們被要求同吃同住同訓練,培養超越普通同袍的默契。
“這……這有何用?打仗不應該是將官下令,我們一擁而上嗎?”王緒曾私下嘀咕。
但他的伍長,一名從銳士都抽調來的老兵,瞪了他一眼:“小子,牢騷話可以跟俺說,但大人的軍令,就得一絲不苟地執行!俺在魏博跟著大人打過,就知道他這套玩意兒,能保命,更能殺敵!”
日複一日的磨合下,王緒漸漸感受到了這種訓練的魅力。
當他在一次對抗演練中,下意識地格開“敵軍”劈來的木刀,而身旁的隊友幾乎同時突刺“擊殺”對手時,那種無需言語的信任與協同,讓他第一次對“軍隊”這個詞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不再隻是一個聽令行事的士兵,而是一個精密殺戮機器中不可或缺的齒輪。
喜歡踏平五代,我建最強帝國請大家收藏:()踏平五代,我建最強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