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黨爭的妥協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A+A-


    蘇康的奏本送到京城後,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這天早朝,保和殿裏,文武百官站在下麵,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平靜。
    左相劉文雄手裏拿著奏本和萬民傘的拓本,上前一步,大聲說:“陛下,臣有本奏!武陵縣縣令蘇康,到任兩年,政績卓著,現將他的政績奏報陛下,請陛下過目!”
    他把奏本遞上去,又展開萬民傘的拓本,舉起來給大家看:“各位大人請看,這是武陵縣百姓給蘇康送的萬民傘拓本,上麵有漢人、苗人、彝族人的簽名和手印,密密麻麻,足見百姓對他的擁護!蘇康在武陵縣,修了路,蓋了房,推廣了土豆和新稻種,拓寬了商路,還促成了漢苗通婚,搞了民族團結節,讓各族百姓和睦相處,這樣的好官,實屬難得!該予以提拔任用。”
    不少大臣都點頭附和,兵部尚書附和道:“劉大人說得對!蘇康不僅會治理地方,還懂軍事,上次武陵縣遭遇劫匪,他帶領衙役們,很快就平定了,保護了百姓的安全,這樣的人才,應該提拔!”
    戶部尚書也補充道:“武陵縣以前是窮縣,每年都要朝廷補貼,現在不僅不用補貼,還能上繳不菲的賦稅,蘇康功不可沒!”
    可二皇子趙天睿一派的人卻不樂意了。
    趙天睿站在旁邊,臉色不好看,他的死黨,禮部侍郎張謙見狀急忙站出來,拱了拱手質疑道:“劉大人說得太誇張了吧?一個偏遠小縣,能有多大變化?我看這奏本怕是有水分,說不定是蘇康為了升官,故意誇大其詞,欺騙陛下和各位大人!”
    趙天睿立刻跟上,語氣“懇切”:“父皇,張侍郎所言在理。蘇康年輕氣盛,若僅憑一本奏本就提拔,恐讓天下官員覺得朝廷取士輕率。不如先查後議,既顯陛下審慎,也免得錯賞了奸人。”
    “張大人和二殿下這話就不對了!”
    劉文雄立刻反駁起來,“我已經派人去武陵縣查過了,派去的人回來匯報,說武陵縣確實變了樣,百姓住上了磚瓦房,孩子能上學,商市熱鬧,各族百姓相處和睦,這都是真的!而且有商隊從武陵縣回來,也都說那裏的日子過得好,這總假不了吧?”
    張謙和趙天睿還想辯解,隻見太子詹事王瑾突然上前開口,語氣帶著不易察覺的鋒芒,“左相半個多月前已派人暗訪過武陵縣,帶回的糧棧清單、縣學名冊都能佐證政績;京城的西南商隊也說,蘇康修的驛道讓運貨時間省了一半。難道左相還會弄虛作假不成?”
    太子趙天德這時才緩緩出列,微微躬身,語氣平穩卻藏著算計:“父皇,兒臣以為王詹事說得對,也相信左相的為人,這個蘇康,卻有大才,該當重用才是!”
    兩派的人,開始為蘇康之事爭吵了起來。
    兩派吵來吵去,皇帝也拿不定主意,皺著眉頭道:“此事容後再議,讓吏部先調查清楚,再擬定對策。”
    退朝後,趙天睿回到晉王府,氣得把茶杯都摔了,茶杯“哐當”一聲碎在地上,茶水灑了一地。
    “一個小小的縣令,也敢跟我作對!還想升官?沒門!”
    他坐在椅子上,臉色鐵青,“韓誠死得不明不白,肯定是蘇康幹的!現在他還想靠政績升官,我絕不能讓他得逞!”
    十數日後,吏部核查隊回朝。
    保和殿上,周主事捧著賬冊大聲稟報:“啟稟陛下,武陵縣政績句句屬實!臣查了縣衙三年賬冊,賦稅逐年遞增;走訪了三十個村寨,漢人說蘇康修的水渠澆了千畝田,苗人說他幫著建了織布坊;連之前被擒的劫匪都招認,是蘇康設伏斷了他們的退路 —— 百姓還托臣帶來謝恩狀,五千多戶簽名,沒有一個人說蘇康不好!”
    吳參軍也補充道:“臣查了縣學,現有苗人、彝人學生三百四十六名,蘇康讓人翻印漢文書籍,還請了先生教他們識字;商市每日交易額超萬兩,比三年前多了數十倍不止。”
    證據確鑿,趙天睿的臉沉得能滴出水,卻仍不肯罷休:“父皇,蘇康雖有政績,可他才二十五歲,武陵縣事務簡單,若一下子升知府或調入京城,恐難擔大任。不如調他去京畿附近的州縣當縣令 —— 那裏離京城近,事務繁雜,正好讓他曆練,日後再提拔也不遲。”
    他心裏的算盤打得“叭叭”響,將蘇康調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日後要找他的麻煩就更方便了。
    “二弟這是怕蘇康搶了你的人?”
    太子立刻反駁起來,語氣中帶著刻意的挑釁,“蘇康能讓窮縣變富縣,能調和漢苗矛盾,這般本事當知府都綽綽有餘,還當縣令,豈不是屈才?父皇,兒臣以為該讓蘇康入戶部,既能熟悉中樞事務,也能幫著打理賦稅,比在大興縣當縣令有用得多。”
    他根本不在乎蘇康能不能勝任戶部的差事,隻知道二皇子不想讓蘇康進京任職,自己就偏要提 —— 隻要能讓二皇子一黨不痛快,就是贏了。
    兩派吵得不可開交,劉文雄看著殿內的爭執,心裏一陣發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知道太子不是真心惜才,隻是把蘇康當棋子;二皇子更是為了私憤,一心要打壓蘇康。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上前打圓場:“陛下,臣有一議,就讓蘇康調任大興縣縣令吧。大興縣是京畿赤縣,品秩為正七品,比武陵縣的正八品高兩級,也算是有所擢拔;且靠近中樞,陛下也能隨時考察蘇康的才幹。若他在大興縣仍有佳績,日後再升知府、入中樞,也更順理成章。蘇康是個好官,別讓他卷進太多黨爭才好。”
    他這話既是為蘇康爭取,也是想讓這場爭執趕緊落幕 —— 再吵下去,蘇康恐怕連大興縣縣令的職位都保不住,先將蘇康移到京城附近再說。
    皇帝聽罷,覺得有理,點頭道:“就依左相所言,吏部擬調令,讓蘇康任大興縣縣令,品秩升兩級。”
    退朝後,太子對王瑾笑道:“雖沒讓蘇康進中樞,卻也沒讓二弟如願打壓下去,算不錯了。日後盯著點大興縣,蘇康要是有什麽動靜,及時匯報給我。”
    趙天睿回到王府,把核查冊摔在地上,氣得罵道:“一群廢物!連點錯處都查不出來!”
    他派出的人,都沒能查出蘇康有何問題。
    張謙躬身道:“殿下別急,蘇康去了大興縣,就在咱們眼皮子底下,日後有的是機會找他的麻煩。韓誠的事,也能慢慢查……”
    趙天睿眼神陰鷙:“查!繼續查!我就不信蘇康能一輩子滴水不漏!還有,盯著武侯府,林婉晴那邊也別放鬆 —— 蘇康和武侯府綁在一起,隻要拿捏住一頭,就能讓另一頭難受!”
    劉文雄站在吏部衙門外,看著禮部尚書楊舒明擬好的調令,輕輕歎了口氣。
    調令上“大興縣縣令”五個字,是蘇康的升遷,卻也是黨爭的妥協。
    喜歡大乾風雲起蒼穹請大家收藏:()大乾風雲起蒼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