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魯地來人,股權紛爭四)
字數:4658 加入書籤
朱有建當機立斷,二話不說就將劉德忠收下了。
說來也奇,這人看著普普通通,身上卻像是藏著個小金庫,居然揣著一百一十萬兩銀票,而且毫不含糊,一股腦全掏出來奉上。
那架勢,就像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朱有建這兒。
朱有建見狀,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略作思索後,想了想,留了十萬兩給他,畢竟他還帶來一千人,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可都得指望他。
朱有建又關切地問他帶來的人需不需要休整,恢複體力,得到的答複是隨時可以出發,士氣高昂,毫無疲態。
事不宜遲,朱有建深知此刻時間緊迫,當即特事特辦,雷厲風行地發下憑證,允許他統領千人隊。
並且慷慨地配備連弩五百具,手雷五十個,百尺鐵絲繩一根,還專門派人手把手教會他們用法,確保萬無一失。
一切準備就緒後,朱有建神色冷峻,目光如炬,命令他們即刻啟程,奔赴洛陽,並且嚴令,無論什麽人,隻要是百長以上級別,一概直接處決,絕不留情。
劉德忠心裏跟明鏡似的,明白這一係列舉動顯然是朱有建把自己當成皇帝嫡係看待了,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與義父的這場豪賭,算是成功了大半。
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當即安排同來的兩位副手,留下一人協助自己,另一人快馬加鞭回去向義父稟報這一喜訊。
隨後,他又迅速指揮手下人喬裝打扮,隱匿行蹤,準備從水路神不知鬼不覺地去往洛陽,為皇帝效命。
朱有建站在原地,目送他們離去,心裏門兒清,單靠太監去打理自己手頭那點股數,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玩不轉這複雜的局麵。
這年頭,隻要有人敢押上身家性命、下足血本參與進來,他都舉雙手歡迎,甭說是劉澤清了。
哪怕是吳三桂有心來這麽一場豪賭,他照樣樂意帶著他一塊兒玩。
真到了那時候,把手裏的土地分些給這些人又何妨?
就看看底下的兵丁們,到底是死心塌地忠於皇帝,還是轉頭倒向吳三桂,一切自有分曉。
今日現身於此的這十一人,成分那叫一個錯綜複雜,全然不是單純的山東勢力能夠概括。
瞧這陣仗,裏頭赫赫然有著四家藩王子侄府丞,他們身著華服,舉手投足間都透著尊貴之氣;
再看那孔府來的代表,孔府作為天下讀書人的精神聖地,地位之尊崇,仿若那雲端的聖山,不可企及,其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除此之外,還有官場中的各路官員掌事,他們身著錦袍,神色各異,或精明、或沉穩,各自懷揣心思;
以及賦閑在家、退休官員所代表的士紳階層,這些人雖已遠離朝堂,卻依舊在地方有著不小的影響力,憑借多年積攢的威望和人脈,掌控著一方風雲;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裏頭居然還有豫南那邊的藩王及士紳代表,真可謂是魚龍混雜。
細細打量一番,便能發現其中有兩人神色頗為異樣,透著股畏畏縮縮的勁兒。
原來,這二人是藩王的世子輩,他們此番進京,那可是在鋼絲繩上跳舞,走得顫顫巍巍。
隻因大明祖製嚴苛得如同天條,白紙黑字、明文規定藩屬不得擅自離開封地。
他們此番冒險入京,無疑是在打擦邊球,恰好處在朝廷允準與不允準的那道微妙得如同發絲的邊緣線上。
這要是換作崇禎皇帝那較真起來九頭牛都拉不回的性子。
一旦追究起來,他們最輕的下場也是被毫不留情地打發到鳳陽那窮鄉僻壤去吃苦受累。
要是運氣差些,觸怒龍顏,搞不好項上人頭都得搬家,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
至於為何隊伍裏會冒出豫南代表,這其中的故事可就像那深埋地下的陳釀,一旦揭開,滿是耐人尋味的香醇。
時光回溯到三年前,福王在洛陽那場慘絕人寰的災禍中,慘遭闖軍屠戮,一時間血雨腥風,福王世子卻福大命大,僥幸逃過一劫。
慌亂之中,他帶著將近一半的豐厚家產,如同驚弓之鳥,慌不擇路地準備逃往南方。
彼時,崇王、周王、襄王念及同宗同源的血脈親情,紛紛展現出大義凜然的一麵,慷慨解囊。
毫不猶豫地將自家半數的家產交到世子手上,助力他一路東奔,向著山東這邊趕來。
為何不去北直隸與南直隸呢?
還是那道祖製的枷鎖太過沉重,藩王不得擅離封地,這規定仿若一道無法逾越的高牆,生生攔住了世子的去路。
於是,世子這一路逃難,如同做賊一般,藏頭縮尾,半點不敢聲張,生怕被人察覺行蹤。
有人或許會心生疑問,唐王咋沒這麽幹呢?
實則是禍事來得太過突然,仿若晴天霹靂,他還沒來得及有所動作,災禍便已如洶湧潮水般將他淹沒。
另外他以為離北直隸近,闖軍再怎麽勢大,都不會到他這裏。
雖說這都過去兩年多了,可眼瞅著闖軍的勢頭愈發凶猛,如日中天,所到之處,一片腥風血雨,他們這些藩王世子哪還敢貿然返回封地,那無疑是自投羅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前些日子,聽聞皇帝陛下有意推行股權製,還拋出了頗為誘人的橄欖枝,給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機會。
這些人私下一合計,覺得倒不妨賭上一把。
這賭注看似驚險,實則有著他們的考量:
輸了,頂多也就是損失些錢財,雖說心疼,卻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可要是大明當真氣數已盡,他們這些藩王即便死死守著封地,一旦落入闖軍手裏,那橫豎也是個死路一條。
到時候,錢財、性命全都保不住。
要是運氣好賭贏了,料想皇帝陛下就算日後反悔食言,看在同宗同族的份上,也不至於做得太絕,好歹能留幾分情麵,不至於趕盡殺絕。
隻不過,這計劃趕不上變化,魯王和孔氏一族不知為何,態度強硬,不太樂意配合,這可讓眾人傻了眼。
他們沒了主意,如同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見機行事,期盼著能有轉機出現。
被朱有建那一連串如機關槍掃射般的章程問得啞口無言後。
眾人仿若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回到某位大員在京城的的府邸。
剛一落腳,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再度陷入了一場激烈得如同戰場廝殺般的爭論之中。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那口徑出奇地一致,紛紛埋怨崇禎吃相太難看,仿若一隻餓狼,明擺著是盯上了他們的股份,想狠狠咬上一口。
來京城這一路上,他們也沒閑著,早早就派出了手底下最機靈的探子,四處打聽消息,把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
明明之前在與其他人商議合作時,根本不需要這些個繁瑣得如同亂麻的條款。
崇禎為了促成合作,積極得很,連玉璽都備好隨時等著用印呢,那熱情勁兒,讓人誤以為合作已是板上釘釘。
可輪到他們這兒,就因為他們委婉表示不需要皇帝那所謂的破戰法,還願意溢價購買武器,以示誠意,崇禎居然就當場翻臉了,仿若變了一個人。
他們心裏委屈啊,暗自嘀咕:
咱們都是什麽人?
論起來,都是老朱家的自家人,血脈相連,打斷骨頭連著筋;
還有衍聖公在此,那可是天下讀書人的信仰支柱啊,代表著無上的尊崇與威望!
這局麵,他們實在拿不準主意,思來想去,決定趕緊派人快馬加鞭趕回山東,這事兒非得魯王、衍聖公親自拍板定奪不可,那兩位王侄哪敢擅自做主。
畢竟他們可代表不了整個魯王府的意思,稍有差池,引發的後果不堪設想。
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