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京華風雲,晉豫烽火二)
字數:4275 加入書籤
錦衣衛們此刻也亂了陣腳,平日裏威風凜凜的他們,如今仿若普通捕快,在人群中穿梭,抓人、放人,不停地循環往複,忙得暈頭轉向。
駱養性作為錦衣衛指揮使,此刻卻隻顧著派人出城,城內諸事全然不顧,仿佛城外有什麽天大的急事,讓他無暇顧及這亂糟糟的京城。
孟兆祥每日心急如焚,看著這亂局,提筆疾書,一份份奏章如雪花般飛入宮中,可折子入宮後,便如泥牛入海,再無消息。
他想去宮中問個究竟,卻又無奈地停下腳步,隻因進宮需使銀子,而家中餘財早已入股,如今囊中羞澀,實在拿不出錢來,急得他在府中來回踱步,焦頭爛額,卻也無計可施。
若問折子為何沒回音?
這背後的緣由說起來實在有些荒唐。
隻因朱有建識字有限,平日裏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頭疼。
王承恩每日不辭辛勞,審閱折子,揀那緊急的送入禦書房,滿心希望皇帝能重視。
可朱有建呢,卻拿折子當硬筆使用,用過一回,再也沒有拿起過,更是從未認真翻閱,不然哪有這許多閑暇逍遙度日?
他還天真地以為崇禎皇帝不會休息,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哪曉得人家是在披星戴月批折子、理朝政,為大明的未來殫精竭慮。
朱有建每日百無聊賴,睡至自然醒,還得睡個午覺,逍遙自在,甚至將朝會改成三日一朝,又設入宮門檻,若非生死攸關,這昏君的日子怕是過得愜意無比。
王承恩見主子性情大變,倒也不覺有異,隻當是被形勢所逼,瘋魔了也正常,至於國家大事,國庫空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是有心無力。
順軍打到何處、如何應對?
陛下不是已派人處置,京城每日派出多少人馬?
一個心安理得躺平,一個覺得躺平無妨,局勢便這般混亂下去。
王承恩坐在案前,翻閱著番子送來的情報,突然,他的目光被一則消息吸引,臉上露出一絲啼笑皆非的神情。
就在魯地話事人踏入乾清宮之際,城外突發變故。
一支萬餘人的隊伍從河南方向浩浩蕩蕩而來,打頭有幾百匹馬,可那旗號打得歪歪斜斜,仿佛隨時都會倒下。
眾人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乍一看與普通流民無異,腳步拖遝,毫無生氣。
剛入房山境內,便被當地管事的攔下,雙方你一言我一語,一番交涉後,這批人竟被分成六撥,各自領命而去。
事後打聽,才知這是順軍南路部隊,原想在房山縣喬裝流民,混入京城周邊,沒成想被當地拉人的管事相中,聽聞拖家帶口能有飯吃、有房住,日後還有田可耕,索性投誠。
別看人數過萬,實則不到一千戶人家,那些騎馬的雖是頭領,卻也出身這些戶籍。
據他們所言,闖軍麾下近十萬戶,看著浩浩蕩蕩似百萬雄師,真正攻城略地的不過三十來萬。
都在北路軍追隨闖王,南路軍上陣廝殺的多是投降的明軍,屬於地方雜牌軍,能取勝全憑人多勢眾,在闖軍麾下也是饑一頓飽一頓,如今境遇,自是滿意。
朱有建聽完匯報,隻是輕輕“噢”了一聲,臉上的表情如同平靜的湖麵,沒有一絲波瀾,心底更是如同一潭死水,毫無漣漪。
在他看來,那些裹挾在闖軍之中的流民,即便披了層闖軍的外皮,骨子裏依舊是流離失所的百姓,有何稀奇?
當下他滿心滿眼隻惦記著一件事:李自成何時攻破居庸關。
仿佛隻要知曉了這個答案,往後餘生便隻剩等死,至於其他諸事,他實在提不起興致探究,隻覺索然無味。
奉命留守的番子,大多駐紮在懷來、延慶一線,專司傳遞軍情,隻是截至目前,尚未有隻言片語傳來。
酉時的斜陽,給京城的街巷披上了一層暖黃的薄紗,魯地的兩位代表步履匆匆,懷揣著使命與疑惑,來到了劉理順的府邸前。
劉府坐落在外城,小小的門庭毫不起眼,入內不過是一進的狹小院落,空間有限得很。
家眷老小加上幾個忠心耿耿、伺候多年的老仆,十幾號人聚居於此,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顯得頗為局促。
劉理順早已在堂屋等候,屋內的陳設陳舊得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桌椅板凳都帶著磨損的痕跡,牆上的字畫也因年久褪色。
用來招待客人的茶水,是最普通不過的粗茶,茶葉在杯中打著旋兒,泛著淡淡的綠意。
好在魯地代表心裏裝著要事,也沒過多在意這些簡陋之處,他們明白,此刻要談的,可是關乎朝堂大局的關鍵事兒。
劉理順年屆花甲,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他膚色黝黑,那是多年來在書齋與戶外奔波,被日光親吻的痕跡;
身形精瘦,卻透著一股堅韌勁兒,仿佛狂風中的勁竹。
一頭烏發大半已染上霜雪,可他依舊每日晨起,仔仔細細地梳理,如今依然紋絲不亂。
身上那件舊袍,補丁摞著補丁,衣角隨風輕輕擺動,可整個人站在那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顯清貧,精神頭卻十足,麵龐皺紋縱橫交錯,猶如歲月的溝壑,雙目卻炯炯有神,宛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胡須也打理得整整齊齊,根根分明。
雙方見禮過後,魯地話事人也不兜圈子,開門見山,將朝堂入股這一複雜又敏感的事兒和盤托出。
而後恭恭敬敬地朝著劉理順拱手,言辭懇切:
“複禮公,此事關乎重大,還望您指點一二。”
劉理順亦是個直爽性子,平日裏就最看不慣彎彎繞繞,有事便直言不諱。
他心中暗自思量,既然此事都已傳至山東,想必已不是什麽隱秘,那便沒什麽不可說的。
他先是微微眯起眼睛,陷入回憶,詳述了午朝時聖上提出的那一係列計劃,言辭間條理清晰,仿佛當日場景重現。
又提及次日大朝會最終敲定的關鍵內容,談及朝堂大員們心懷忐忑,因懼怕皇帝反悔,一個個跟商量好似的,極力拉著皇帝一同入股,那場麵,活像一群孩子生怕到手的糖果被搶走。
而後皇帝又祭出殺手鐧,亮出神秘的利器與獨特戰法,一時間,引得富商們心動不已,紛紛解囊,股本得以迅速擴充。
言及自身,劉理順苦笑著歎了口氣,臉上的皺紋更深了幾分,說道:
“我家中貧寒,實在拿不出太多,隻能少量入股。但這絕非為了謀取私利,實乃當作捐納之舉,唯願能以這綿薄之力,助力朝廷早日光複河山。
我輩讀書人,讀的是聖賢書,行的是忠義事,當對上不愧於天地,對下不愧於黎民,雖無濟世之財,卻有報國之心。”
魯地二人聽罷,不禁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驚訝與猶豫,心中暗自揣測:
這劉侍講這番言語究竟何意?
到底是勸咱們入股,還是單純論這捐納之舉?
劉理順似是瞧出他們的疑惑,坦然一笑,目光堅定:
“我此舉便是捐納,不求回報,他人心中有何算計,我管不著,亦不想管。”
魯地二人見狀,實在無計可施,隻得帶著一肚子的疑問,起身告辭。
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