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瘟疫平息,部落感恩
字數:4924 加入書籤
第102章:瘟疫平息,部落感恩
晨曦透過稀疏的樹葉,在潮濕的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軒轅蹲在最後一個昏迷的孩童身邊,指尖輕輕搭在那瘦弱的手腕上,感受著脈搏從微弱漸至平穩。三天來,他幾乎未曾合眼,雙眼布滿血絲,下巴上冒出了細密的胡茬,身上的麻布衣衫也被汗水浸得發潮,散發著草藥與汗水混合的味道。
“軒轅大哥,你看他睫毛動了!”身旁一個負責照看孩童的部落女子突然低呼,聲音裏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她叫阿月,是部落裏最細心的女子,這幾天一直幫著軒轅清洗草藥、更換敷布,雙手被藥汁染得發綠。
軒轅猛地抬頭,隻見那孩童的眼皮輕輕顫動著,像初春枝頭欲展的嫩芽。他屏住呼吸,緩緩伸出手,用指腹輕輕碰了碰孩童滾燙的額頭——熱度雖未完全退去,卻已比昨日清晨低了許多。這細微的變化,在他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連日來的疲憊仿佛被一股暖流衝散了大半。
“水……水……”孩童的嘴唇翕動著,發出微弱的氣音,幹裂的嘴唇上還帶著些許血痂。
阿月連忙應聲:“有有有!我這就去拿溫水!”她轉身時,腳步都有些踉蹌,懷裏的陶罐發出輕輕的碰撞聲。這陶罐是部落裏僅有的幾個完好的陶罐之一,這幾天一直用來盛放煮沸後放涼的溫水,供孩童們潤唇。
軒轅小心地將孩童的頭微微抬起,避開他脖頸處因針灸留下的細小針孔。這些針孔是他用磨尖的石針留下的,起初部落裏的人見了都嚇得臉色發白,說他是在“放孩子的血”,連那孩童的母親都曾抱著孩子不肯鬆手,是岐伯在一旁輕聲說了句“信他,便是信生機”,才讓眾人勉強應允。
此刻,看著孩童幹裂的嘴唇終於沾染上濕潤的布巾,發出滿足的喟歎,軒轅的眼眶有些發熱。他想起三天前,這幾個孩童躺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裏,呼吸微弱得像風中殘燭,渾身滾燙得能焐熟雞蛋。部落的巫醫已經搖著頭說“邪氣入體太深,神仙難救”,不少家長都開始準備簡陋的棺木,窩棚周圍整日彌漫著哭嚎與絕望的氣息。
那天夜裏,他獨自一人走到窩棚外的老槐樹下,望著天上殘缺的月亮,心裏像被塞進了一團亂麻。藥石無效,孩子們的氣息越來越弱,他翻遍了從山洞帶出來的石刻草圖,手指在那些彎彎曲曲的經絡線條上反複摩挲。忽然,他注意到孩童經絡圖上,鼻翼下方有一個特別的節點,旁邊用古老的符號標注著什麽。他想起岐伯曾說“人中為醒腦之要穴,若遇昏厥,刺之可促蘇醒”,心頭頓時亮起一盞燈。
可真要下針時,他的手卻抖得厲害。石針雖已用烈酒消過毒,針尖卻依舊閃著寒光,而那孩童的皮膚嫩得像豆腐,稍有不慎便可能傷及要害。他閉了閉眼,腦海裏閃過弟弟當年發燒時難受的模樣,閃過母親附寶溫柔的眼神,也閃過岐伯在藥廬裏說的“醫道存乎心,勇乎行”。再次睜眼時,他的手穩了下來,石針精準地刺入了那處穴位,深度恰到好處。
第一針紮下去,孩童毫無反應。軒轅的心沉到了穀底,部落裏的議論聲也大了起來,有人開始低聲咒罵他“草菅人命”。他沒有理會,按照石刻上的指引,又在孩童的手腕、足心處各刺了一針。直到第二日清晨,第一個孩童發出哼唧聲時,那些議論聲才像被風吹散的煙,漸漸平息。
“軒轅大哥,你快看!他醒了!”阿月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
那孩童緩緩睜開眼睛,起初眼神還有些迷茫,像迷路的小鹿,過了片刻,才看清眼前的人,虛弱地叫了一聲:“娘……”
不遠處正在熬藥的婦人聽到聲音,手裏的木勺“哐當”一聲掉在陶罐裏,她猛地回頭,看到兒子睜著眼睛看她,瞬間淚如雨下,踉蹌著撲過來,卻又在離窩棚幾步遠的地方停住,怕自己身上的寒氣驚擾了孩子,隻是捂著嘴無聲地哭著,肩膀抖得像秋風中的落葉。
這樣的場景,在這三天裏反複上演。從第一個孩童蘇醒,到第二個、第三個……直到此刻最後一個孩童睜開眼睛,部落裏的哭嚎漸漸變成了歡笑,絕望被希望取代。那些曾經質疑他的人,此刻都圍在窩棚外,看著他的眼神裏充滿了敬畏與感激。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拄著拐杖走上前,他是部落的長老,這幾天一直強撐著病體監督防疫。他顫巍巍地從懷裏掏出一個用獸皮包裹的東西,遞到軒轅麵前:“孩子,這是部落裏僅剩的幾塊蜜餅,你收下吧。你救了我們的娃娃,就是救了整個部落啊!”
獸皮被打開,裏麵是幾塊黑乎乎的蜜餅,上麵還沾著些許草屑,卻是這物資匱乏的部落裏最珍貴的食物。軒轅看著老者幹裂的嘴唇和凹陷的臉頰,知道他這幾天定然一口未吃,隻是把僅有的食物省給了孩子們。
“長老,您留著吧,我不餓。”軒轅將蜜餅推了回去,聲音有些沙啞,“孩子們剛醒,需要補充力氣,給他們吃才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這孩子……”老者眼眶一紅,想說些什麽,卻被一陣喧鬧聲打斷。
隻見部落裏的男女老少都捧著東西湧了過來,有捧著剛摘的野果的,有抱著曬幹的獸肉的,還有一個年輕漢子扛著一張新剝的鹿皮,說是要給軒轅做件新衣裳。他們臉上帶著劫後餘生的喜悅,將軒轅圍在中間,七嘴八舌地說著感激的話。
“軒轅兄弟,以後你說啥就是啥,我第一個聽你的!”
“我家那口子之前還說你是邪魔,我回頭就好好罵他!”
“要是沒有你,我們部落的娃娃就全沒了……”
軒轅看著眼前這些真誠的麵孔,心裏既溫暖又有些沉重。他知道,這次能救活孩子們,一半是靠石刻上的經絡知識,一半是靠岐伯臨行前塞給他的那包安神草藥,還有一半,是靠部落人未曾放棄的信念。他隻是恰好站在了那個位置,做了該做的事。
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靜,聲音雖輕,卻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各位鄉親,孩子們能好起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防疫的規矩不能鬆,水源還要繼續煮沸,病人用過的東西要燒掉,這樣才能徹底擋住瘟疫。”
眾人紛紛點頭,一個壯年男子大聲道:“軒轅兄弟放心,我們都記著呢!你說的每句話,我們都刻在心裏!”
軒轅笑了笑,正想說些什麽,目光卻不經意間望向了北方的天空。那裏的雲層厚重,像一塊巨大的灰色石頭壓在天邊。他想起了自己的部落,想起了父親少典堅毅的臉龐,母親附寶溫柔的笑容,還有那個總愛跟在他身後的幼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麽樣了。離開這麽久,部落裏是否一切安好?有沒有再發生瘟疫?幼弟的風寒徹底好了嗎?
一連串的問題像小石子一樣投進他的心湖,泛起層層漣漪。他原本以為,跟著岐伯學好醫術後再回去也不遲,可經曆了這場瘟疫,他忽然明白,親人的牽掛與部落的安危,是等不起的。
“軒轅?”一個溫和的聲音在身後響起,是岐伯。他不知何時走了過來,手裏拿著一個藥簍,裏麵裝著剛采的草藥。
軒轅轉過身,看到岐伯眼中帶著了然的笑意,便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先生,我……”
岐伯擺了擺手,將藥簍遞給旁邊的弟子,然後拍了拍軒轅的肩膀:“我知道你在想什麽。”他抬頭望了望北方,語氣平和卻帶著深意,“醫道不僅在藥廬,也在故土。你的族人需要你,回去看看吧。”
軒轅愣住了,他沒想到岐伯會如此輕易地放他走。他原本還在糾結該如何開口,畢竟自己還有許多醫術尚未學透。
仿佛看穿了他的猶豫,岐伯笑道:“醫道無止境,你就算在我身邊再待十年,也總有學不完的東西。不如回去,在實踐中摸索,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再來找我便是。”他頓了頓,從懷裏掏出一卷竹簡,“這個你拿著,或許用得上。”
軒轅接過竹簡,入手微涼,上麵用朱砂畫著幾幅複雜的經絡圖,比他在山洞裏看到的石刻還要詳細,旁邊還有岐伯親筆寫的注解。他知道這是岐伯的心血,雙手不由得握得更緊了。
“先生……”千言萬語堵在喉嚨口,最終隻化作這兩個字。
岐伯笑了笑,揮了揮手:“去吧,路上小心。記住,醫者仁心,無論何時何地,都別忘了這份初心。”
軒轅重重地點了點頭,對著岐伯深深鞠了一躬。起身時,他看到部落的人都站在一旁,安靜地看著他,眼神裏滿是不舍。
阿月走上前,將一個包裹遞給他:“軒轅大哥,這裏麵是些曬幹的草藥,還有幾塊蜜餅,你路上吃。”她的聲音有些哽咽,“你……你還會回來嗎?”
軒轅看著這個幾天來一直默默幫忙的女子,又看了看周圍的族人,認真地說:“會的。等我安頓好族人,一定會回來向先生繼續求學,也會來看大家。”
他將包裹背在身上,又檢查了一遍隨身攜帶的石針、火石和那卷石刻草圖,最後看了一眼那些已經能坐起來玩耍的孩童,他們正好奇地望著他,眼睛亮得像星星。
“那我走了。”軒轅揮了揮手,轉身朝著北方走去。
身後傳來部落族人的道別聲,還有孩童們清脆的呼喊:“軒轅哥哥,再見!”
他沒有回頭,隻是腳步堅定地向前走著。風從耳邊吹過,帶著山林的氣息,也仿佛帶著遠方故土的呼喚。他知道,前路必然還有許多艱難險阻,但他的心裏卻充滿了力量。因為他不僅懷揣著岐伯的教誨和醫術,更懷揣著對族人的牽掛,和那份想要守護更多人的初心。
遠方的天際,厚重的雲層裂開一道縫隙,陽光從裏麵傾瀉而下,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想知道軒轅歸鄉途中會遇到什麽?他的部落是否安然無恙?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